【美食】一碗羊肉汤温暖四代人 因为一碗汤爱上威远城‖万郁
一碗羊肉汤温暖四代人
因为一碗汤爱上威远城
万 郁
威远,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传承的小县城。如果你初到威远,和当地人聊起一日三餐的烟火气,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饕们会用在时间长河里累积起的味蕾记忆客观地、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藏在威远田间地头的好食材、街头巷尾的好滋味:七星椒、周萝卜、无花果、黄老五花生酥……当然还少不了鲜掉眉毛的羊肉汤!
提笔之日,窗外下着小雨,雾蒙蒙的天,淅沥沥的雨,让人不禁打个寒战。赶紧起身披上外套,这才暖和了些。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想起公公熬的羊肉汤,奶白色的汤,香气四溢,撒上一撮本地芫荽(香菜),碧翠掩映下的羊肉呼之欲出,配上一个清爽的七星椒蘸水,光是想想,口水都已经到了嘴边啦!
威远,一座拥有228家羊肉汤馆的城市,在成婚之前,我与这座城以及这座城背后的故事,没有丝毫关联。但如今,因为爱上了这里的羊肉汤,已经与它合二为一,密不可分。“因为一碗汤,爱上一座城”,这也许是最贴切的形容了。
到过威远的人,或许都亲眼见证过羊肉汤馆的密集程度,短短几百米的城市主干道,走上十几步就会有一家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馆,这座城对羊肉汤的偏爱程度,由此可观一二。那些散布在街头巷尾的店面,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扎根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为每个人带来温暖。
寒冷的冬日,街边羊肉汤馆氤氲的蒸汽附在玻璃上,模糊了店内的人头攒动,隔着玻璃,依旧能够一眼辨出熟人的身影,敲一敲玻璃,打个招呼,转身进店,随之迎来的就是店老板的招呼声:“来啦!来大碗还是小碗?”“今天肚皮打响鼓了,来个二两大碗!”“要得,马上来!”老板切片烫肉的时候,还不忘提醒:“老规矩,水蘸和干蘸自己调哈!”如果是三五好友小聚,二两自然是不够的,还得称上一两斤,再配上个酸辣羊血、炒羊肝、回锅羊肉等,一行人才能吃个酣畅淋漓。
威远羊肉汤,三餐四季不断火,二十四小时不打烊,每次去都热气腾腾,只需要现场切肉、烫热过心即可,所以,不一会儿的空当,一小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就被端上桌,顺手拿起瓷白的小瓢羹(小勺子),在熬煮得奶白的汤中加入一丢丢盐。人多的时候就热闹了,一群人盯着小勺,叽叽喳喳地说着“够了够了,停手!”生怕盐多了一分就会毁了这份鲜美。
随后取一个空碗,从小盆中舀两勺汤,再夹一撮绿油油的香菜放入汤中,用筷子轻轻搅拌均匀,趁羊肉汤和香菜还在旋转的功夫,舀起一勺放入唇齿间,一股鲜香的暖流,从嘴唇到口腔,再划过喉咙,落入肚中,你一定会忍不住感叹,就是这个味儿!
品过鲜美的羊肉汤,再顺势从汤中夹起一块羊肉,在自己调制的水蘸(酱油+香菜+小米辣+蒜泥+原汤)中翻滚两圈,放入口中,眼睛似闭非闭,抿着嘴一下一下细细品味,羊肉的鲜味,羊汤的香味,水蘸清爽的辣味一并涌入,羊腿肉细腻而嫩,肋条肉带点肥,羊肚烫得脆脆的,却还有韧性,还有小油肠,一口咬下去,满嘴会爆油。如果夸张一点,真的可以说是:绕舌三日,依旧鲜美呐,人间至味也不过如此吧!
一碗羊肉汤,对威远人来说,不只是一份物美价廉的美食,更是一份无法割舍的乡情,这份鲜香味美,不止滋养着这座城,更日日夜夜,世世代代温暖着城里的每一个人……
在食客们无法割舍的威远羊肉汤馆里,曾经有着黄氏一大家人忙碌的身影,即使在今天,威远大大小小的羊肉汤馆里,也还有黄氏的徒子徒孙传承着他的手艺,这也曾是黄氏家族一大家人赖以存活的生计。
此前,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公公熬制的羊肉汤能获得那么多挑剔食客的喜爱,为什么能威名远扬整个威远。这个疑惑,直到公公晚年时才解开。
公公出生在1927年左右。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大家庭,与6个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家里异常贫寒。对一大家人来说:少一个人吃饭就轻一分负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镇西只是威远一个偏远的小乡镇,能维持生计的活路很少,于是七八岁的公公主动提出到自贡当童工谋生。许是他的责任和担当,为他带了一份好机缘,他有幸在当地非常出名的羊肉汤馆当学徒,最开始只是洗碗、洗菜,而后师傅看他本分勤快,就让他学习切肉,配料,再后来又教他如何挑选羊子、如何反复漂洗去膻、如何熬煮汤头.公公知恩感恩,即便学会了老师傅羊肉汤的秘诀,依旧勤勤恳恳地在店内忙上忙下,承担所有苦活累活,直到20岁时,接到母亲的召唤,回乡成家立业。
回乡后的公公在当地算是有见识的人,于是大家请他当队长,这期间他完成了成家立业两件大事。但做了几年后,他发现自己依旧放不下羊肉汤,恰在此时,镇西搞集体经济,合作社计划开镇西第一家羊肉汤馆,于是公公欣然前往店里掌勺,重新拾起自己最爱的羊肉汤,因为他的手艺,这家汤馆的生意异常火爆,附近村镇的人,经常会走很远的路专程来品尝。小小的镇西,街头巷尾都在传颂公公炒制的羊肉汤汤鲜味美,回味无穷!
后来威远第一家杨四羊肉汤馆开店时,店老板也专程上门来请公公,公公于是帮忙开起来并掌勺多年,羊肉汤馆内常年人来人往,座无虚席,这家羊肉汤馆在威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凡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在这里招待请客。一段时间内,这家羊肉汤馆曾是威远无可替代的美食地标。
1982年,公公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镇西”,带着黄大哥、二姐、三哥、四姐,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羊肉汤馆,老食客都称公公为“黄羊子”,老汤馆的位置,就在车站旁,前后各一个门,两扇门迎八方客,这里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好这一口,只要到了这里,不吃上一碗黄氏羊肉汤,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小小的汤馆里也总是热热闹闹,黄大哥和黄三哥负责采购和协助公公掌厨,黄四姐和黄二姐负责前厅跑堂和收钱,一家人团团结结,生意红红火火。
因为黄氏羊肉汤馆,全家人得以从家徒四壁到家有余粮,每个小家庭都在镇西建上大房子。我和老公刚刚起步的时候,自然也受到大家庭不少的接济,也是因为羊肉汤馆,家里培养出第一个大学生:黄老六。
还记得每次去羊肉汤馆,公公总是会悄悄为我们盛上一碗羊肉汤,用筷子轻轻夹起,就会发现这碗汤的“秘密”。原来,这下面藏着最好位置的羊肉,量还很足。其实这是因为,公公见我们创业初期负债累累,异常辛苦,难得吃顿好的,但又担心兄弟姐妹们说“偏心”,于是,这成了我们多年来心照不宣的秘密。
公公是个有匠心的人,他一再叮嘱兄弟姐妹们,黄氏羊肉汤的根基是食材,一定以威远本土黑山羊肉、羊骨为主料,肉质独特鲜嫩,汤乳白似玉,香气四溢,滋补不燥,羊肉汤微白,上面漂浮着星星点点的羊油,这是从羊骨里熬出的美味精华,只有真材实料才能汤鲜味美,几十年始终如此!很多挑剔的食客更是味蕾跟着主厨走,专程到镇西来品尝黄氏羊肉汤的味道,赶集的人喝上一碗心满意足地回家,赶路的人喝上一碗念念不忘地出发。可以说,黄羊子羊肉汤是镇西方圆百里几代人的记忆……
都说,威远人对羊肉汤有执念,而且执念很深,其他地方是寒冷的冬日才吃羊肉汤,而威远人则是一年四季都吃羊肉汤。其他地方是团聚的时候才喝羊肉汤,而威远人则是把羊肉汤吃成了一日三餐,每日身体内的馋虫都需要这两口汤的滋养,晨起一碗提振味蕾,中午一碗补给能量,晚上一碗解乏安神,有时一天三顿都不过瘾,夜宵过后还要来上一碗羊肉汤才能安然入睡。就连睡梦中都可以闻到无数个不断火的羊肉汤馆散发出的迷人羊肉汤香,威远人幸福得连睡梦中都是羊肉汤的香气呢!
老爷子去世后,黄氏羊肉汤馆由黄大哥传承,到今年,黄氏车站羊肉汤刚好整整40年。72岁的黄大哥,还在每日重复着老父亲留下的传统手艺,他时刻牢记公公的嘱咐:坚持只用黑山羊,慢火炖煮,不急不躁不走捷径。他还在公公羊肉汤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酸辣羊血、羊肉蒸笼、红烧羊蹄、酸汤羊宝、仔姜羊肉丝、羊肉回锅、冷吃羊肉……
美味虽多,但生意却不如当初红火,也许是少了些公公的灵魂和情怀吧,也许是坚守本心,没有使用普通山羊降低成本,导致“性价比”不高,也许……尽管如此,黄氏羊肉汤依旧坚持本心,数十年如一日只选用本地黑山羊,小火慢炖不添加,只有对食材极度自信,才有勇气为挑剔的食客们呈现原汁原味吧。
吃过的人自然晓得,想念的人终究想念,存在脑海的深处,存成一份记忆,酿成一份回忆,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所有威远人来说,羊肉汤已经成为朝思暮想的美味,这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对家乡的留念和不舍,无论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都无法割舍,吃遍八方珍馐都无法替代,山珍海味穿肠而过,只有一种能引发共情,那绝对只能是黑山羊羊肉汤!
为了记忆中的味道,为了公公的情谊,2022年我创办“四川花生嫂食品有限公司”前,频繁奔走在威远各大云雾缭绕的山头,了解黑山羊的养殖技术、防疫方法、营养价值,到川内各地羊肉汤馆拜师学艺,改良炖煮工艺。希望这碗温暖四代人的黑山羊羊肉汤,能让你找到那份遗失的乐趣和欣喜,让你品尝到时间长河里的好滋味!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万 郁(四川花生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威远非遗——黑山羊羊肉汤第四代传承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