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四川乐山籍革命烈士刘立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1 19:45:23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乐山籍革命烈士刘立平

刘立平(1915-1949),男,又名刘安洲、刘泽、刘明诚,中共党员,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

刘立平(1915—1949)

刘立平,1915年2月出生于乐山城区一个小商家庭。他在读私塾、小学、初中时,饱尝了无钱就学的痛苦,从而孕育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932年春,刘立平考进乐山电报局当练习生后,深感自己的学识太少,抓紧时间自学古文、诗词、英语,并订阅进步报刊,接触了新思想,开阔了视野,时刻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起来响应,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报上的这些消息,激发了刘立平的爱国热情。他以“卖花生糖的小贩”之名,给《新新新闻》报社寄去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和三角钱,要求转给前方将士。报上登了他的信,并发起了慰劳抗战将士的乐捐运动,报纸每天都用很大篇幅公布捐款者姓名和乐捐数目。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上海。刘立平不顾家人阻拦,到成都参加川军,决心奔赴前线打击侵略者。他在部队感到这一理想不能实现,极为苦闷,不到一月即退出。后来,他根据《星茫》周刊的启事,经其负责人蒋慕岳同意,去星茫社工作。先是管理图书,后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到热闹的街道张贴刊物,扩大宣传抗日救亡的影响。由于他在管理图书中,读到了较多政治、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进步书籍,思考的政治问题也更多了。此间,他受到共产党员蒋慕岳的帮助教育。1938年秋,刘立平经蒋慕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刘立平入党后,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国统区,刘立平根据党组织决定转移到家乡乐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于是他一面找组织,一面进行秘密活动,指导革命青年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1941年冬,刘立平到成都找党组织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先后被关在成都特委会秘密监狱和重庆五云山“战时青年训导团”,度过了近三年铁窗生活。刘立平在狱中与进步青年一道坚持对敌斗争,继续秘密传阅《新华日报》《群众》等进步书刊,在敌人强迫他们举手同意“脱党宣言”时拒不举手,坚贞不屈。

1944年冬,国民党当局在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下,被迫释放关押在“训导团”的大部分“政治犯”,刘立平经保释出狱。出狱后,刘立平积极寻找党的组织,在重庆磁器口向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生平、被捕经过和在被关押期间的表现,他又到八路军办事处汇报了自己失掉组织关系的情况,请求恢复党的关系。组织决定他留在白区接受考验。1947年,刘立平被重庆沙磁特支派往长宁县培风中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会同其他党员在那里开辟工作据点。

1949年初,刘立平转到乐山凌云中学教书,与省乐中的党员教师王鸿任联系,秘密建立读书会,传阅进步书刊,印发党的宣传资料,准备组织武装,迎接解放。

1949年10月14日,因叛徒出卖,刘立平在乐山城区演武街不幸被捕。在狱中,他与难友分析时局,共同与敌人作斗争。同年11月17日,他严词拒绝在敌人编造的“口供”上盖指印,敌人在乐山城区较场坝新码头将其公开杀害。临刑时,他怒斥敌人,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1984年7月,乐山地委组织部批复,恢复刘立平党籍,党龄从1938年算起。

1986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刘立平为革命烈士。

2001年6月,刘立平烈士的事迹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收录进《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