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英雄儿女赵一曼

作者:罗雯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9 10:29:51 浏览次数: 【字体:

英雄儿女赵一曼

罗雯心

赵一曼(资料图)

“由我馆报送的短视频作品《一封迟到21年的遗书》在‘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展示活动中,荣获了机构推选优秀作品奖。”日前,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件感人至深的短视频作品,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历史,寄托着对英烈的敬仰和怀念,在全网上下掀起了传播正能量的热潮。

《一封迟到21年的遗书》讲述了1936年8月2日,已被日本人折磨了整整9个月的赵一曼找看守要了纸和笔,在押赴刑场的火车上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书的真实故事。“这封遗书虽然只有寥寥150个字,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一字一泪,感天动地。”市民张先生观看短视频后感动地说。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

在原宜宾县白花镇一曼村伯阳嘴有一栋坐北向南,土木结构的川南民宅,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就在这里诞生。

如今,故居红色旅游实现道路硬化,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组建了管理所,落实了专人负责故居日常管护工作。2016年7月,位于故居旁的赵一曼纪念园落成,与赵一曼故居、展厅一起,构成白花镇红色旅游环线,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作为赵一曼的母校,宜宾市二中随处可见“一曼元素”。一曼文化长廊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向师生展现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示着全校师生富含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求真楼”“一曼楼”,寓意为在一曼精神感召下,不断求真。以“求索”为主题,反映赵一曼在学校苦读求学的浮雕,成为激励学子奋发向上,勤勉求知的推动力……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这就是当年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的真实形象,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近年来,以赵一曼英雄事迹为题材的文学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反映赵一曼英雄事迹的文艺作品,仅我市参与编写和整理的书籍就有40多部。

2017年起,话剧《赵一曼》陆续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地上演,话剧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英雄赵一曼血与火的生命历程,激起了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2020年,在第五期宜宾公安大讲堂上,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以访谈的方式讲述抗日英雄赵一曼的革命生涯,用跨越时空的回信呈现“英雄是国家的,奶奶是自己的”人物形象的重叠,给全体公安干警上了一堂特别的党课。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英雄儿女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的精神将永远感染着宜宾人,激励着宜宾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雯心

供稿:中共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