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杨先茂 ‖ 张大成:永不屈服的共产党人
编者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精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化“四史”教育,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省地方志办开展“巴蜀英烈”征文,在方志四川“巴蜀英烈”专栏陆续发布 ,以教育和激励巴蜀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张大成
永不屈服的共产党人
杨先茂
成都十二桥惨案,又称一二·七大屠杀,是指1949年12月7日夜间,在四川成都十二桥发生的一起集体秘密枪决政治犯的事件。
1949年12月初,“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军统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等乘军用飞机逃往成都。他们在军统成都稽查处长周迅予的东门街公馆内,秘密开会研究屠杀位于将军衙门的四川省特种委员会(简称“省特委”)看守所内的在押政治犯。1949年12月7日夜,稽查处中队长唐体尧率武装特务16人来到将军衙门看守所,将32名政治犯押上刑车驶达外西十二桥。当时十二桥西南200多米的乱坟坝内留有抗日战争时期修筑的防空壕,屠杀便在防空壕内进行,32名政治犯被特务用刺刀和手枪杀害,并被就地仓促掩埋。
十二桥烈士殉难地
十二桥烈士就义后20天,成都解放。
在轰轰烈烈、慷慨就义的十二桥烈士当中,有这样一个普通的革命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默默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他就是张大成烈士,一名普通而又了不起的共产党员。
张大成( 1920-1949)
张大成,字文龙,1920年农历八月初八生于四川省郫县(现成都市郫都区)德源乡。1944年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翌年转入农艺系。一向嫉恶如仇的他,很快投入到如火如茶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同时参加了当时校内重要的进步社团“自然科学社”和“时事研究社”,并被同学们选为“时事研究社”社长。
他渴望加入党组织,但当时学校党员少,活动隐蔽,于是1946年夏他经同学介绍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张大成的二哥在国民党“六二”大逮捕中不幸被捕。他得知后没被吓倒,反而主动请战,把二哥曾领导过的郫县民盟小组和读书会重新加以组织和发展,一边兼顾郫县民盟工作,一边在学校参加斗争。
1948年秋,张大成毕业后回郫县简明女中教书,一面对广大学生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一面团结有正义感的教师与地方封建势力斗争,因此遭到当局解聘。但很快,张大成的二哥领导过的民盟小组和读书会又被他重新恢复起来,革命地下活动日益发展。
川西地区党组织注意到了张大成的革命活动,派人联络张大成。他开始为党工作,并于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时他热泪盈眶,表示要为党献出一切。此后,张大成根据组织指示,到灌县(现都江堰市)中学任教,在该校设立联络点,接待成都与灌县间来往的党员。他团结进步教师,合办英语刊物,宣传革命理论,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性质和党的正义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还油印了两期小报,传播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
1949年8月,因有党员出事暴露了灌县中学联络点,张大成撤退不及,于10月12日被国民党灌县特委会逮捕,很快被押送到成都,监禁在将军衙门省特委会监狱。
在狱中,特务严刑逼供,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破坏岷江上游一带的党组织,用尽了各种野蛮的法西斯手段,甚至把张大成的一条腿打断,也未能从他嘴中得到一丝一毫有用的情报。
特务们面对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员束手无策。拷打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又阴险地变换了手段,假惺惺地告诉张大成,只要写份“悔过书”就可以让他出狱。张大成识破敌人伎俩,毫不为所动。特务们黔驴技穷,无可奈何,只得把他重新拖回牢房。
1949年12月7日深夜,就在成都即将解放前夕,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张大成同志和其他革命同志一起, 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外西十二桥畔。
由于张大成的坚贞不屈,保护了岷江一带的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岷江支队,使之未受任何破坏,后来成为配合了川西地区解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二桥烈士永垂不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俗话讲:“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各个时期的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及生命铺就,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他们定会在神州大地永垂不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先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编辑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