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英烈血染牛角洞——记红军烈士林英安 ‖ 柳斌
编者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精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化“四史”教育,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四川省地方志办开展“巴蜀英烈”征文,在方志四川“巴蜀英烈”专栏陆续发布,以教育和激励巴蜀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投稿邮箱:565066304@qq.com
英烈血染牛角洞
——记红军烈士林英安
柳 斌
林英安(1907—1934),河南商城(今属安徽金寨)人。革命烈士。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参加商南立夏节武装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红一军做政治工作,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任四方面军政治部科长。1932年调任红军医院院长。1934年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
1
幼小顽皮如灵猴
林英安,1907年出生于河南商城(今安徽省金寨县)长岭关脚下的沙堰村。家有祖辈遗留下来的三亩田地。父亲勤劳朴实,除种庄稼外,还肩挑小杂货担走村串户做些小生意。因此,正常年景,生活也还过得去。林英安幼小聪明、顽皮、胆大,就是不愿读书,他上树像猴子一样敏捷,能在树上玩多种惊险动作,也是村里的孩子头,顽童们管他叫“猴哥”。
2
大胆走上革命路
1926年冬,从武汉归来的学生周百煌、陈秀锋、阎白文、王静波等人,在乡下宣传湖北农民协会闹革命的情况,一天下午,林英安在沙堰村口碰见了王静波。王静波试探地问他:“你知道农民协会吗?”林英安回答:“听到很多人讲过”。接着又问他:“你愿不愿参加农民协会?”林反问他:“农民协会是干什么的?”王静波告诉他:“打土豪,斗劣绅,闹革命。”王见他没有吭声,接着说:“是为穷人翻身做主人的。”这一句话令林英安非常高兴。王静波接着说:“你如果愿意参加的话,过几天我们在漆家店开会,你也去就是了。”
开会那一天,林英安去到会场一看,已到了20多人。开会时,周百煌、陈秀锋、阎白文等人都先后讲了话,主要是宣传农民协会为穷苦人办事;打倒豪绅、地主;反对苛捐杂税;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迷信等。会上宣布成立农民协会,选周百煌、陈秀锋为领导人,林英安主动报名加入了农协会。农协会的活动由秘密渐渐转向公开。从此,林英安经常与农协会会员一道,打着红旗,敲锣打鼓,到处开会宣传,有时还将土豪劣绅、恶霸地主押着游乡,大大地煞了他们的威风。
通过这次活动,使林英安深深受到教育,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28年,林英安任乡苏维埃协会副主席,并兼任乡苏维埃财粮委员,后担任乡赤卫军分队长。他工作积极,立场坚定,不怕得罪人,群众称他“林大胆”。同年冬,林英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3
身经百战功勋著
1929年5月,林英安参加商南立夏节武装起义后,随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身经百战,先后在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红一军担任政治宣传工作,并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林英安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科长。
1932年9月,他调往刚成立的红军医院任院长,院址选在豫南苏区中心地带蔡家畈葛家湾(今属金寨县关庙乡)的火神庙。为使700多名伤员能及时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他们决定因陋就简,把庙堂打扫干净,作为病房,集中在此治疗。林英安还步行50多里,到南溪红军总医院请来十几名医师、护士,组成一个临时医疗小组,为伤员采药、制药,精心治疗。当时战斗环境极为艰苦,不仅缺医少药,更重要的是没有粮食。为解决伤员吃的问题,林英安除了在山林里找野菜、挖草根外,每天夜晚还带着医院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到河南青区(今商城县境)、湖北独杨树(今罗田县境)等地的地主家打粮,使伤员的基本口粮得到了保证。经过三个多月休养治疗,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一路游击队的700多名伤病员,皆陆续痊愈出院,重返战场,为坚持皖西苏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很大贡献。
林英安曾参加过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时,他担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八团政治委员。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扩编,林英安由红二十五军调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任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参加粉碎国民党川军“三路围攻”作战。一天,他们正走在川陕边界花山寨,遭到地方民团和土匪袭击,全体指战员奋力出击,顽强拼搏,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敌军节节败退,死伤100余人。
1933年冬,林英安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六路围攻”战役。林英安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机动灵活,稳操胜算。他特别重视部队指战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在基层开展识字活动,主持开办政工干部培训班,加强战时政治工作,深入进行战前动员,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1934年秋,林英安改任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并兼任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西路游击指挥长。
4
英雄长眠伟人谷
1933年农历八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十日,发生在此的牛角洞战斗,是我苏维埃地方武装配合红四方面军,围歼川陕边区反动武装的一场为时一百天的战斗。
1934年10初,红31军特务连同旺苍游击队独立连和郭家坝区苏维埃第一乡赤卫军200余人,奉命围攻躲藏在郭家坝与盐井河交界之云雾山牛角洞的任长安、李怀春、李仕成匪徒。地处牛角洞山的那座山,山形似倒放着的“撮箕”,牛角洞就处于“撮箕”弧度最大处,洞左右两侧均是数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险道可从腰悬岭下的山谷,通往牛角洞口下面的一个山岩穴,对面那座山叫腰悬岭。由于牛角洞地(该洞地处盐河镇竹垭村)形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洞内匪徒工事构筑得十分坚固,我围攻部队历时半月,久攻不克,便在牛角洞对面的悬腰岭伐下大树、木竹之类构筑工事,搭起茅棚驻守下来,困敌于洞中,以围困断绝敌人给养,与敌人呈相持状态,达到使敌人坐以待毙之目的。
与牛角洞所在地上方的山顶——刘家垭所驻红军配合,我方展开政治攻势,阵前喊话历时半月,敌仍冥顽不化。土匪一众七兄弟,个个身材魁梧,长期居住在腰悬岭旁的四合院中,后逃窜至牛角洞中,牛角洞岩穴有49平方米,从这里再架六米高的木梯攀援而上,才能进入牛角洞。牛角洞口上方是30多米高的大凸岩,从岩顶下去,也不能进入洞内。牛角洞并非一个独立山洞,山洞内部四通八达,有无数个小洞与之相通。最下方有一个洞口,敌人由洞口上去是洞内通道。我军在明,敌人在暗,不能发现土匪的具体位置。
牛角洞
牛角洞
由于牛角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洞内敌人的工事又构筑得十分严密,洞口堵着石墙,仅留一米大小的口子;加之土匪诡计多端,围了近半月,敌人仗着食宿准备较充足,仍负隅顽抗于洞内不降。此时山里己进入寒冷季节,朔风呼啸,野兽嚎啼,就连阴雨也冰菱似的朝战士们迎面打来。大家围在一簇簇篝火旁,坚守住每一个阵地,有时彻夜不眠。期间敌人妄图冒充红军增援部队,被我军识破,待敌扑近时,红军猛烈射击,多名匪徒被击毙,余敌狼狈逃窜。
数日后,红31军军部接到前线报告,洞内李怀春、李仕成等勾结陕南一股土匪300余众,抬着土炮三门,来犯牛角洞我围攻部队,妄图解牛角洞之围。接到报告后,红31军政治部主任亲率一个突击排的红军,飞奔牛角洞,和各路游击队、赤卫军指挥员一起研究敌情后,迅速作出战斗部署:一方面由红军特务队和游击队大部伏击陕南来增援之敌;一方面集中火力,准备对洞内发起猛攻,严密封锁洞口。林英安则自己带上两个红军战士从侧面悄悄爬上洞顶,攀沿树枝藤蔓而下。快接近洞口时,林英安探头向下面洞口观察,不料被躲藏在洞口侧边暗处的匪徒发觉,一颗子弹射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该次战斗也导致张参谋、侯班长和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多人牺牲。
一时的失利,并没有使英雄的红军和游击队员丧失必胜的信心。我军在郭家坝召开紧急会议,认真总结了这次失利教训,并拟定了新的作战部署,第二天又重新开往云雾山,把牛角洞包围起来。战士们在山寨周围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不断加强防御工事。当时,海拔二千多米高的牛角洞飘起了茫茫大雪。十天后,敌人约二百余人又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猖狂进攻。敌人分两路进攻:一路进攻腰悬岭,一路进攻刘家哑。这次我军主动放弃了腰悬岭,将主力全部集中到可控制牛角洞和腰悬岭的制高峰——大包梁,与对面牛角洞顶上的刘家垭守军,对腰悬岭形成交差火力。敌人阵营顿时混乱,被我军火力很快压了下去。仅战斗两小时,敌人就全线溃败逃跑。牛角洞外围敌人的力量就此一蹶不振,不敢来犯我军阵地。
再过几日,在红军即将取得牛角洞战斗的最后胜利时,我军突然接到上级“收紧阵地”、主动放弃一些苏区、粉碎刘湘六路围攻的指示,于是包围牛角洞的红军和游击队于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全部撤离了牛角洞,结束了牛角洞围歼战。该战斗历时100天,歼匪200余人。
5
改名英安铭忠魂
1934年11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褒扬革命烈士,将牛角洞所在的鹰舞县改名为英安县,以示纪念。
现在的牛角洞,是旺苍著名景点伟人谷伟人下巴处的一部分,那仰望苍穹的伟人,仿佛是当年牺牲的红军烈士血肉之躯。
伟人望苍穹,山河皆锦绣!
英雄不朽,吾辈自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柳 斌(四川省旺苍县委党史研究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