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赤心向党——三台学生运动擎旗先锋谭襄城 ‖ 郭静 段雯

作者:段 雯 【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郭 静 【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30 15:04:09 浏览次数: 【字体:

赤心向党

——三台学生运动擎旗先锋谭襄城

郭 静 段 雯

谭襄城(1901—1936.2),原名谭荣锦,字益彰,四川省三台县石板乡〔象山乡,1953年划归射洪县(今射洪市)〕人。1921年毕业于潼属联中。1923年到北京求学。1924年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预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与谭卫根等人成立梓光社。1926年参加“三·一八”学生游行示威活动。1926年秋,转移湖北省沙市中学教书。1927年回三台县立初中任教,组织学潮。1930年7月任中共潼川特区委员,9月任中共三台县行动委员会委员。1931年回家乡石板滩象山高小教书,继续做共青团和进步团体工作。1936年2月病逝。

赴北京求学加入党组织

1901年,谭襄城出生于三台县石板乡拱桥村(今射洪市涪西镇)。1915年到天台高小读书,1918年考入潼川联立中学。中学期间,深受 “五四”爱国运动启迪。1921年冬,谭襄城中学毕业,立志去北京求学。1923年,与三元乡王蕴中及石板乡杨蕴璞、蒋瑞琪、杨征辅同去北京。l924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预科,遂立志于学,准备将来“开拓工业,建设国家”。

初到北京时,谭襄城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多,但对于通过革命,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打倒帝国主义的主张,表现出极大热忱,常随先到北京的堂兄谭卫根、乡友贺润滋(贺诚)等参加各种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经左道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大支部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谭襄城参加党组织后,又分别参加了“四川革命青年社”和“社会科学研究会”这两个党的外围组织,成为社团和学校学生会的骨干。

为扩大革命影响,1925年冬,他和同乡好友发起成立“梓光社”,创办《梓光》杂志,旨在振聋发聩,大声疾呼改革社会,宣言革命真理,达到破除封建迷信、除旧播新的目的。“梓光社”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解体,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梓光》杂志印行期数也不多,但对在三台、在北京的四川革命青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26年3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大沽口,进攻天津。后又联合英、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向北京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工事等无理要求,并调集20多艘军舰驶入大沽口进行威胁,名为“最后通牒”。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中共北京地委领导下,一场反对日舰炮击大沽口国民大会在天安门前展开。谭襄城、谭卫根、王蕴中等参加到游行示威活动中。他们走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要求执政府“驳复最后通牒”“驱逐签署通牒的八国公使”。就在这时,卫队竟突然向示威队伍开枪,致死47人,伤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谭卫根在这次活动中受重伤,谭襄城、王蕴中幸免于难。

“三·一八”惨案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北京,北京党组织转入地下秘密活动。1926年秋,谭襄城由北京工业大学转移到湖北省沙市中学教书,组织关系转入沙市。

回乡执教培养力量

1927年初,谭襄城于寒假回家乡石板滩探亲。三台县教育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得知他回家的消息后,遂聘请他到县立初级中学任教。这所学校的校长赵瑜东、教务主任刘克谐以及许多教师都是共产党员,学校进步风气浓厚。他们虽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但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互为掩护。

1928年暑假,谭襄城与在江油龙绵师校读书的邹风平(邹扶鹏)取得联系,邹风平将他在三台县北区会龙乡发展的涪波社员交谭襄城领导。随即在县立初中发展刘百川、张运开、许本达、周孚等学生加入涪波社。不久,张运开、胡达人加入共青团,随后转党。10月,谭襄城、侯伯英介绍城关小学教师文蜀璧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批先期加入党团组织的热血青年,团结了一大批进步同学汇聚在他们身边,为在学校建立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谭襄城的培养下,这批学生绝大部分后来成为了三台革命事业的骨干。

1929年春,三台初中团支部发展涪波社员许本达、周孚、刘百川等加入共青团。谭襄城和校内党员教师,领导团员、涪波社员、赤卫队员、读书会员,开展择师罢课驱腐斗争,组织成立三台县中小学学生联合会。5月30日,在刘克谐、赵瑜东、谭襄城的发起下,三台学联在中山公园召开“五卅”惨案纪念大会,会后举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示威游行。通过这些活动,共青团组织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但纪念“五卅”惨案游行活动,也惊动了反动当局,撤销了赵瑜东校长职务。为保护他的安全,三台中心县委安排他到射洪师校任教,并接任中共射洪特支书记。

1930年春,谭襄城介绍共青团员曾受眉到三台县石板滩小学教书,与李泛山、杨蕴璞、王青平同一个支部,嘱咐曾受眉在那里发展组织。

策应兵变发动学潮

1930年7月上旬,中共潼川特区在三台县芦溪乡王家桥(今属四平乡一村)俞汉杰家召开三台、盐亭、绵阳、射洪四县党员代表大会,谭襄城选为特区委员。9月,特区在省军委统一指导下,将党团合并,成立中共潼川特区行动委员会,由行委统一领导暴动,谭襄城任行委委员。为配合广汉兵变,行委决定在三台县塔子山举行暴动,在县内掀起学潮。三台县城内学生运动由刘克谐、谭襄城、谌伯龙直接领导。

赵瑜东被撤职后,县立初中校长由 “守旧派”陆香初接任。他思想保守,不支持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和开展社会活动,对于学生男扮女装演出新剧,认为是“有伤风化”“违背伦理”。刘克谐、谭襄城领导学生党团组织,借学校让学生填写“志愿书”之机,掀起学潮,迫使陆香初辞职。

10月1日,三台县立初中开学,县教育局长郑兰兼兼任校长。他上任后,以“整顿学风,扫除恶习”为由,对学生采取高压手段。学生何其璋因课堂提问而遭到斥退,引起各班同学强烈不满。谭襄城因势利导,指示党团员学生鼓动各班学生罢课。

从4日开始,全体学生集体罢课。6日,郑兰贴出牌告:“……此后校内管理学生,纯采严格主义,……如各学生有不愿遵守,意在退学或转学者,准予本日内向本校训育部报告姓名,自运行李出校,三日后在本校领取转学证书。倘若既不出校,又不遵守校规,一经违犯,轻则记过,重则斥退赔费,决不宽贷。”郑兰以为这样一来,学生惧怕转学斥退,会顺从地来校上课。哪知学生既不申报转学,又不来校上课,并将图书室的油印机搬出,印刷传单。

10月7日,郑兰以“唆使学生,不遵守校规”“嘲笑侮慢师长”“性质不良,难期造就”“结团开会,聚众要挟”等罪名,将刘子远、熊祠林、曾中立、李学余、李天锡、吴章松、周孚等24名学生开除。

10月8日,郑兰以教育局长名义报告县府,以县府名义通知被开除学生家长赔偿学费,又挂出牌告,通知学生“克日到校上课”,并表示“不良分子完全斥退”“其余学生均系纯正青年,一律宽免,概不追究”,企图通过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学生到校复课。

学生在刘克谐、谭襄城、谭卫根、杜士仪、谌伯龙、青良翰、汪一能、傅小荩、刘子范等党员教职员支持下,坚持斗争,拒不回校上课。

10月11日,郑兰又出牌告,要求13日返校上课。但到了这一天,仍然没有学生回校。

10月14日,郑兰再次向学生家长发出公函,希望家长督促学生返校。公函发出后,还是不起作用。

10月19日,学校再出牌告:“倘仍前观望,则是自甘暴弃,定于呈县追赔学费,勿谓言之不预也。”

面对威胁,学生没有妥协。在谭襄城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学生运动按照组织意图继续发展。邹羽仪、李学余、刘子远、吴章松、景茂廷等13人,成立“驱郑大同盟”,学生聚集成小组,到街头巷尾、城镇院落散发传单、演讲。20日,二班学生李长发在中山公园筹募驱郑大同盟经费,被县团练常备队稽查拘留,这愈发激起大家的反抗情绪,学生运动愈演愈烈。

这时,驻广汉第二十八军第二混成旅3000余人,在军支(后改为川西前敌赤卫队委员会)领导下,于10月25日夜在广汉县城发动兵变,组成红二十六军第一路。按照计划,三台是川北行委暴动区中心点,部队起义后即开赴三台,与川西北取得联络后,开展游击战建设苏区。广汉部队起义时,刘克谐、谭襄城、谌伯龙、谭卫根、傅小荩立即带领党团员骨干,在潼川至中江的公路道旁、石碑上、白壁上书写了很多标语,向群众宣传,声援广汉起义,迎接部队到三台。

罢课持续着,郑兰动用县府、军警力量,弄得焦头烂额也未能制止学潮。26日,教育局召开各机关法团联席会议,讨论县立初中学潮善后办法,诡称郑兰将出外查学在即,公推教务主任刘克谐暂代行校长职务,学校经费不敷之处,由董事会筹划,限学生一星期内回校上课。会后,县政府发出训令,令刘克谐代理三台县立初中校长。

29日,广汉兵变失败的消息传到三台,潼川特区委随即指示刘克谐、谭襄城停止学潮。遵照组织指示,刘克谐接任代理校长职,和谭襄城商议复课事宜,各班学生被通知到校复课。到11月2日,到校复课学生达159名。在刘克谐、谭襄城的要求下,警察局撤出驻校卫兵,恢复被斥退学生学籍,释放被扣押学生。13日开始复课,回校学生已达180名。学潮停止后,刘克谐移交代理校长职务,仍任教务主任。

这场由谭襄城等组织发动的为迎接广汉兵变的学潮,因兵变失败而停止下来。这场罢课斗争,持续一月有余,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群众力量。为了继续联络在罢课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各班同学,刘克谐、谭襄城、谌伯龙、谭卫根等人研究,决定加强校友会的领导工作,以便进一步联络组织各班同学进行革命斗争。

这期末,潼川联立高中兼初中教员谭卫根、汪一能因身份暴露,被二十九军军部勒令辞退。谭襄城在期末也未得到留任聘书,便返回故乡石板滩象山高小教书,单独与县委联系汇报工作。

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谭襄城在县立初中任教员,同时还兼任潼川联立高中数学课,还受聘潼川联合县立高中附设妇女职业班的授课任务。课外活动和晚间自习时,还要负责共青团和进步团体的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工作。由于过度劳累,不幸身患肺病。他在象山高小一面教书,一面养病,借课堂向学生传播进步知识和革命思想,使象山高小又成为一片红色天地。1933年冬,三台党团组织遭到破坏时,由于他的组织关系在中心县委负责人手里,身份未暴露。

1935年冬,他在病情恶化、长期吐血的情况下,还同家乡士绅田岳东、杨蕴璞、杨吉为等,向四川省遂宁专员公署反映乡民疾苦,申诉象山乡土地脊薄,农民生活自来困难,因捐税粮款太重,近年来生活更加困苦,并请专署派员核查解决。

1936年2月,谭襄城在弥留之际,谆谆嘱咐他的爱人梁温如,在他去世后,一定要把孩子们拉扯大,教育他们长大以后,去找共产党,跟共产党走。1948年,谭襄城的大儿子谭汀,通过上海党组织介绍,经过国民党封锁线,克服重重困难,去到苏北解放区。二儿子谭子可(谭慧聪)1949年7月在象山乡经周行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段 雯 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郭 静 【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