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巴蜀英烈】党的忠诚卫士——抗战初期四川杰出的党的领导人邹风平(二)

作者:郭 静〔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段 雯〔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7 20:44:26 浏览次数: 【字体:

党的忠诚卫士

——抗战初期四川杰出的党的领导人邹风平

(二)

郭 静 段 雯

领导三台工农革命

1928年底,在高利贷盘剥下,邹风平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只得提前退学。1929年2月,邹风平到葫芦溪涪江小学教书。不久,赵利群因在龙绵师校领导“涪波社”社员开展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而被学校开除,被党组织派到这所学校任教。他们以教书作掩护,编印《盐工歌》《穷人歌》《庄稼佬》等歌谣,一起深入农村宣传,启发工农革命觉悟,又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

1929年11月,邹风平、赵利群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共潼川特区后,经他俩严格审查,于12月31日将符合党员条件的20多名“涪波社”社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三台会龙特支(1930年1月更名中共三台北路特支),隶属中共潼川特区委(三台中心县委)领导,赵利群任书记,邹风平任组织。北路特支还在三台芦溪建立了1个支部,在农民中建立了党小组。

北路特支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党组织创建一个活动据点。经紧张筹备,1930年2月,北路特支在柳池镇袁家庵山上建立爱智小学,刘克谐任名誉校长,邹风平任代理校长,张天汉任教务主任,赵利群到校任教,并聘请了一批进步教师,在校教师和工友都是共产党员或涪波社员。同月,中共北区区委成立,赵利群任书记兼组织,邹风平任宣传兼秘书,爱智小学成为北区区委机关所在地。县教育局因邹风平办学有成效,委任他为教育委员,不久又任命他为区教育主任。邹风平以区教育主任的身份,举办暑假小学教员培训班,将辖区内130余所小学和私塾教员分批集中培训,宣传进步思想,播撒革命种子。他还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带领师生深入附近的盐场、乡村,发动群众组建工会、农会,倡办夜校,培训工农骨干。经邹风平、赵利群、等同志努力,革命力量逐步以袁家庵为中心,发展到柳池井、马康桥、塔子山等10余乡,使这一地区有组织的农民达2000余人,赤卫队100余人,工会会员300多人,区委下辖6个支部,为开展工农群众革命运动打开了局面。

爱智小学旧址

邹风平还利用统战关系,派区委的同志打入柳池乡民团分别担任督练长、大队长和政治教官,而团丁全部是农协会员或农民积极分子,掌控了柳池乡民团武装。使这一大片成为三台的红色区域。在北区区委领导下,三台北区掀起了抗捐、抗税、抗债斗争的革命高潮。

北区区委积极组织三台北区盐场农运和工运。三台北区的盐场一般都用茅草作燃料熬盐,多年以来厂家总是通过以低价和大秤收购茅草,盘剥农民,谋取暴利,农民怨声载道,但又敢怒不敢言。同时盐工工资微薄和生产条件极差,也引起区委高度重视。区委发动农民群众成立“柴草斗争委员会”,向北区各盐厂提出统一秤具、提高草价的要求,但遭到厂家拒绝。“柴草斗争委员会”就动员群众不卖柴草给盐厂。连续数月,厂家没收到一根草,所存草料已快烧尽,若再买不到柴草就会停产。在这种情况下,盐厂被迫答应了农民的条件。与此同时,区委通过工会向盐厂提出增加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否则就罢工。罢工得到各盐厂工人积极响应,工人不取水,烧盐,盐厂很快陷入瘫痪状态。厂家慑于工人的威力,只得增加了工人工资,检修了盐井,消除盐井不安全隐患。

北区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区委计划等把附近几个乡的民团武装掌控在手后,就发动武装暴动,在三绵交界处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时,“立三”路线贯彻到三台,要求全党立即开展武装斗争、夺取大城市、夺取政权。中共潼川特区委在党内广泛传达 “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计划”,指出“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一切革命活动都要为夺取中心城市的总任务做准备”,批评北区区委搞单纯的经济斗争是右倾机会主义,催促区委立即组织武装暴动,并强调立即在农村、工厂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苏维埃。9月,中共三台县行动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各地暴动,行委再次要求区委马上行动,同时派人到塔子山等地连续召开农民、盐工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准备暴动。对于这种错误估计革命形势的“左倾”盲动冒险做法,邹风平予以坚决抵制。同月,邹风平被行委撤销了北区区委书记职务,许本达接任书记。

在上级催促下,北区区委不得不提前准备暴动。塔子山、柳池、三合、会龙等场镇的铁匠铺,不分昼夜赶制大刀、长矛,赤卫队加紧修整火药枪,制造土炮,同时发动工会、农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公开召开盐工大会。大张旗鼓、兴师动众的冒险活动很快被敌人察觉。11月20日,塔子山支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工农群众共300余人参加大会。开会不久,即被县保安大队包围,区委工运委员汪觉如和6名工人积极分子被捕。邹风平得知事变,立即赶赴该地疏散未被捕党员和进步群众,营救被捕人员。22日,邹风平得到好友县保安队唐治安要来逮捕他们的密信,随即火速撤离,转移隐蔽到农民家中。一周后,赵利群、邹风平、许本达根据党的指示去重庆找省委另行分配工作。邹风平和赵利群到达重庆时,又遇省委遭破坏,辗转半月未能接上组织关系,请示党组织同意后,又秘密返回三台。

1930年底,邹风平被潼川特区委派往盐亭任特支书记。他到盐亭后,立即率领盐亭县特支按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组织工农武装暴动计划”及“关于工农运动的决议”,迅速开展工作,为1931年夏盐亭工、农、青、军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掷笔投枪勇战“青锋

1931年初,邹风平因常年奔波劳累,积劳成疾,胃大出血,于2月到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医治,胃被切除三分之二。6月,旧病复发。12月被组织安排到成都工作,任成都外东区委书记。

1932年2月,邹风平调四川省委组织部,任秘书。这段时间,他在组织部长廖恩波的热情帮助及自己的努力学习中,对革命理论认识更加深刻,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更加坚决,做各阶层群众工作也更加娴熟。

任卓宣(即叶青)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革命浪潮里进入革命队伍。回国后,在马日事变中两度被捕,叛变革命投敌,出卖了湖南省委党、团干部,其中一位共产党员,是任卓宣的爱人。任卓宣的爱人在慷慨就义前宣布与任卓宣决袂,与叛徒划清界限,尤为可歌可泣。

任卓宣(叶青)

任卓宣在湖南反动营垒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后,又来到成都,在成都大学图书馆当主任,改名青锋,网罗一批人出版了《科学思想》,以“研究、研究”的口号来麻痹青年,让青年远离现实革命斗争和党的领导,并断章取义地引用列宁关于青年应当学习、再学习的指示来诱惑青年。还四处寻找四川省委,给省委写信,为其叛党行径辩解,企图再次打入党内。当时在四川,党内一些同志还认为任卓宣在青年学生中有影响力,存有“惜才”和同情心。党影响下的《定性分析》甚至视“青锋”为同人。直到1932年党内还有同志认为“青锋”主编《二十世纪》是最适合他的工作。

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叛徒的深恶痛绝,邹风平积极投入批判任卓宣的斗争中。他先后撰写了《叛徒任卓宣与反革命“青锋派”》(载1932年3月20日《四川晓报》)《读〈二十世纪书〉后》(发表于成都《工商日报》)等文章,教育群众,捍卫革命的纯洁性。

邹风平在《叛徒任卓宣与反革命“青锋派”》的长文中,深刻揭露了大革命失败后一批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批判了任卓宣之流对革命的危害;解剖了青锋派的反动实质,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青锋派”《科学思想》杂志断章取义引用列宁关于青年应当学习的论断来诱惑青年,阉割、庸俗化革命理论,把青年从革命斗争前线引向死寂的书斋目的;严斥了青锋派在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之日,劝群众要镇静,不要起来斗争的卖国行径。同时,他还提出应当以布尔什维克党员的顽强性,克服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坚决肃清一切反动主张在党内和群众中的影响,以巩固和纯洁我们党和革命的队伍。

在这场严峻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中,邹风平以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展现出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这场斗争,对加强四川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郭 静〔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段 雯〔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