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周均时烈士——著名数理学教育家、同济大学原校长
周均时烈士
著名数理学教育家、同济大学原校长
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周均时,原名周烈忠,字君适,后改名均时,寓意“只争朝夕、平均时间、全面作为”。周均时是我国著名数理学教育家,民革川东分会地下组织的负责人,民革“川康五魂”之一。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周均时英勇殉难。
抗战遗址•周均时公馆
周均时早年留德学工,归国后,以科技兴办工业,走实业救国道路的理想破灭后,转而从教。他在不断探索救国途径中,终于找到真理,并为之献身。
少年立志 振兴国家
1892年11月8日,周均时出生于四川遂宁(注:《蓬溪县志》记载:周均时系蓬溪县高坪镇蛇亭咀村人)。12岁,随经营棉纱生意的父亲到重庆,入正蒙公塾读书。在该校任教的同盟会员杨沧白,教育其学生从小要树立为推翻封建制度、振兴国家而奋斗的理想,周均时很受启迪。老师讲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戊戍变法、六君子英勇就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也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1906年,周均时随父到上海就读于上海新筹建的中国公学。周均时的父亲是创办中国公学的资助者之一。他在该校英语专科乙班学习,成绩位居前茅。四川军政学界崭露头角的熊克武、但懋辛、税西恒、罗元淑等人,在中国公学创办时或担负过筹备工作,或当过教员,或与周均时同过学,他们都对周均时产生很大影响。
不远万里 求学德国
1913年,为学习西方强国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更好地报效国家和人民,青年周均时决定留学。他以成都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在德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周均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德国的兵工科技与组织管理,以及德国的社会风尚。此次留学,为他后来从事教育和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0年,周均时回国经上海返渝。1922年,再次赴德国在柏林工业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科技救国的知识和本领,师从著名教授娄耶(Laue),专攻数理学上最新问世的相对论原理,并直接聆听爱因斯坦讲演,成为全世界最先接受这项科学原理的学者之一。
在德留学期间,周均时经熊克武、但懋辛、吕超等人介绍,与在德国探索今后的奋斗目标和道路、寻找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朱德相识。周均时只知道朱德参加过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斗争,且战功卓著,对他秘密的追求和政治活动并不了解;但朱德的勤奋、刻苦、沉着、果断和过人的组织才能都给周均时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并同住过一段时期。朱德外出还会将自己的财物全部给周均时保管。
重庆解放后,朱德赴渝视察,曾问及周家情况,对这位已为人民革命光荣献身的具有科技专长的爱国老友深表惋惜。
办学育人 教育报国
1924年,周均时回国到上海,国内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让他以科技兴办实业的愿望落空,遂决定专心从事教育,以教育报国。他在暨南大学教高等物理与数学,因知识系统全面,讲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很受学生欢迎。1928年,又应聘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与著名数学家何鲁共事。周均时为人谦和,从不摆专家学者架子,总是尽其所知详细解答学生所问,偶有记忆不清之处,也绝不敷衍,而是告诉学生,将尽快查明再作答复。他还时常约请部分同学到自己在校的住所谈心交流,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在给学生们回忆自己两次赴德的印象后说:“据我的视察,以日尔曼民族的团结勤奋和认真务实精神,加上其科技基础,不需太长的时间,德国就会从战败中崛起”,进而鼓励其学生团结务实,努力求学,以后为祖国的富强出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均时返渝住领事巷。次年任重庆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那时,太空飞行只是少数科学家的一个梦想,他给学生详细讲述火箭的原理,预言太空飞行不久将一定能实现,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并要有所创新。同学们在他的教导下,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1940年,受教育部长朱家骅推荐,周均时到昆明接任同济大学校长职务。该校因为战争由上海迁至昆明,在昆明住地相当分散。昆明已有云南大学和北大、清华合组的西南联大。为同济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周均时决定将该校由昆明迁至四川。得到教育部批准后,他立即赶回重庆,辗转在宜宾城内和南溪李庄找到几座大庙和房舍作为新校址。李庄紧靠长江,背山面水,地势平坦,宜宾人口众多,市场繁荣,两地相距不远,且敌机来袭的次数不多,这样优越的办学环境是该校从上海搬迁以来所没有的。整个学校的搬迁、调整机构、安排人事、招收新生、筹备开学,周均时每天夜以继日地忙碌。开课后,他又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研究教学规划,检查教学情况,补充教学设备以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上。同时,他还担任学校高等数学的教课工作。
周均时还与税西恒、何鲁、黄默涵、周学庸等人出资办学,先后担任蜀都中学(成为中共南方局支持的统战学校)、重庆重华法商学院、复校上海中国公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大连海事大学)复校董事长或校长,享誉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
民主斗士 解放先锋
周均时在教育事业上满怀热情,殚精竭虑,为培养人才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留德所学的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强盛,奉献着自己的满腔心血。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十分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政治局势,他认为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任人唯私,排斥异己,培植个人势力。他不满蒋介石政权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直言“蒋介石并非真能抗战者,借抗战以遂其领袖欲。不学无术,刚愎自用,任人唯私,排斥异己,以造成个人势力。推其用心,国家可亡,民族可灭,而其权力则不可失。训练百万大军,蓄无数特工为其爪牙,民将无噍类矣。”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国共在重庆谈判达成的停战协议,悍然发动内战。此时,周均时已坚决站在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运动行列。
周均时
因不堪受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的影响牵累,周均时愤而辞职离开同济大学。1944年,他支持重庆大学的进步学生在江北创办蜀都中学,给予经费资助,自己任学校董事长,这所学校成为重庆当时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据点、爱国民主运动的一座堡垒,培养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在重庆文教界人士支持下,周均时竞选市参议会参议员成功。凭借参议会这个合法讲坛,他为民主大声呼吁,和有正义感的参议员一道要求市政府采取稳定物价的有效措施,废除不合理的政策法令。针对重庆军警宪特肆意横行、残害百姓的状况,他建议组织一个“人身自由保障委员会”向社会公开活动,得到胡子昂等人支持,参议会根据他的建议作出决定。化龙桥警察分局局长杨安中与人争吵,开枪打死街上行人熊生渠,周均时在参议会上大声疾呼,要求惩办凶手,以平民愤而保民命,迫使杨安中受到撤职法办。
1946年,在上海担任吴凇商船专科学校校长的周均时,经常参加旅沪四川进步人士的社会政治活动。同年,他与民革中央从香港派到上海的郭春涛等联系后,参加了以李济深、何香凝为首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此,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为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解放而斗争的事业中。
1948年秋冬,川康滇黔四省民联、民革总负责人杨杰把重庆民主党派的少数领导人组织起来,以“转转会”(轮流请吃饭)形式,讨论时局、交换意见、协调行动。转转会两三周或一月开一次,共开了五六次。在第一次集会时,大家就认定,蒋介石在全国各个战场上的溃败,虽已形成土崩瓦解的局面,但估计他还会把西南作为提供兵源粮源的大后方,强化西南的统治。西南四省,四川是关键,如果蒋介石不能掌握四川,就无法在其他三省立足。他们确定“保川拒蒋,迎接解放”为当前工作的方针。在方针指导下,他们与四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熊克武、但懋辛、向育仁等建立直接联系,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进行试探摸底,与工商界代表人物刘航琛、吴晋航、席新斋等也有接触。
1948年4月,重庆发生中共地下党办的《挺进报》被敌特侦破事件,8月,华蓥山起义受挫,中共川东、重庆地下党的组织受到重大破坏,重庆敌特活动更为猖獗。但周均时利用他在科技文化教育界的地位,不畏强暴,采取各种形式,积极进行斗争。他说:“文教界有识之士,岂可保持缄默,应挺身而出讲讲话,唤起广大群众觉悟。用各种有效方法打破国民党当局妄想期待美援,作垂死挣扎的迷梦。”不久,时局更加紧张,周均时约何鲁、税西恒、刘汉联名,以座谈应变问题为名,备办酒席,邀请重庆公私大专中等学校倾向进步的校长、教授、教师四五十人,在周均时的家中举行座谈,并约有大公、新民、世界三家日报负责人参加。先由何鲁针对时局演变症结和蒋政权的所行政策发表意见,重大教授陈豹隐也直言不讳谈了自己的见解。接着,青年教师争相发言,要求维护学校的安全和师生的法定自由,反对军队强驻学校,痛斥文教当局乱收学费、压抑学生的校外活动,场面十分热烈。最后,推举周均时等数人,组成文教界应变联谊会,制定章程,征集会员,展开活动。
1948年,周均时与妻女摄于上海
1949年夏天,周均时在重庆与民革川东分会负责人王白与取得联系,并参加建立民革川东分会地下组织的工作和开展军队策反工作。
陷入囹圄 从容就义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国民党在加紧镇压重庆学生运动的同时,进一步把特务魔爪伸向军政界,环境更加险恶。周均时的朋友劝他离开重庆,或者到国外去避一下,他坚定地回答:“我的事业在这里,我不能走。”
1949年,杨杰从昆明写信托人带给黎又霖,不慎消息走漏,军统完全掌握了黎又霖的活动情况。特务头子徐远举请示张群批准,于8月19至21日逮捕黎又霖、周均时、王白与3人。
周均时被捕后,暂被关在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临时监房。他拒绝提审,在临时监房内大吵大闹,痛斥特务横行,还要冲到对面办公室去打电话,搞得看管人员手忙脚乱。第二天,周均时被转移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一看守所白公馆。
敌人对他使用了诱降和刑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位爱国学者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面对刑讯和死亡威胁,他从容不迫,每天除坚持看书下棋,还向同囚于白公馆的难友讲述科学知识,探讨中国落后的原因。
周均时被捕后,朱家骅爱其才,专程去蒋介石处求情,蒋介石是绝不会把既是物理、数学名教授,还是导弹专家的周均时留给共产党的,因此他拒绝了朱家骅的请求。
1949年11月27日夜,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白公馆看守所所长陆景清按蒋介石指示及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命令,开始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进行集体屠杀。由雷天元指挥,在白公馆提出寄押的周均时等人,由李磊直接指挥,分批提往松林坡刑场枪杀。
重庆渣滓洞 周均时烈士雕塑
重庆解放后,周均时遗体经党和人民政府收殓,遵家属意见,葬于重庆市南岸凉风垭。其遗像同杨虎城、罗世文、王朴、江竹筠等9位“11·27”烈士的遗像一起,悬挂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人们瞻仰铭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