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代商业奇才——钟琦‖王君华
一代商业奇才——钟琦
王君华
人物档案
钟琦(1818—1904),字泊农。祖籍江西、寄籍乐山。喜词翰、工笔札。考取秀才不中,子承父业,掌柜“亿顺泰”,经营实业以及票号、盐业等,家资豪富,曾被称为“钟百万”。曾任乐山地方团练使、保甲局负责人,因在平定李蓝起义中筹运军饷、在乐犍盐场盐务改革中展示出特别能力,先后受到骆秉章、丁宝桢的器重,曾保荐知县,但未到任,后授予从二品通奉大夫衔。作为地方商绅,其人热心地方公益慈善事业,在19世纪后半叶中,多参与地方经济、政务、改革等的经办或筹划,在清末乐山政治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皇朝琐屑录》《冯花馆琐笔》等传世。
诗酒生涯随意好,风尘仕宦立身难。
清如莲子心原苦,香到梅花骨亦寒。
……
自来野鹤耽云水,笑看飞鸿刷羽翰。
遥想悠游闲岁月,好官难得此心安。
光绪十三年(1887),钟琦的好友、生性淡薄的韩午山任职乾州,来函问候。钟琦有感,“次韵以答”,有了上面这些诗句,虽是对好友的安慰和鼓励,其实亦可作他自己的人生况味。那年,钟琦已69岁了。
此后又17年,这位一代商业奇才去世。有关资料记载,其葬礼隆重风光,为乐山近代罕见。出殡那天,500僧人沿路诵经超度,送葬队伍绵延数里,踏着临时专门架设的岷江浮桥,一头到了城东凌云寺,一头尚在乐山城区土桥街钟公馆。
1818年出生于乐山的钟琦,并不是地道的乐山人。其祖上是江西人,高祖父当过知州、曾祖父任过训导、祖父在成都当过幕僚,官儿是一代一代越做越小。到他父亲,就成了商人,在乐山开办有“亿泰顺”商号,经营白蜡、桐油、大麻等土特产,但经营规模不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有资料显示,钟琦从商属于“半道出家”,其20岁前的人生目标一直是科举仕途。他读书勤奋,喜词翰、工笔札,但是连童子试也通不过、秀才也考不起。事也凑巧,钟琦22岁时,其父钟道生去世。作为钟家单传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他顺理成章地弃儒从商,子承父业。人生往往有难以预料之处。这位连秀才也考不起的商人,却担任过地方团练使、乐犍盐务管理大员、被保举为知县(未上任),最后还领受了从二品“通奉大夫”衔,“仕途”一路通达,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红顶商人”。
1840年,钟琦接手“亿泰顺”,其惊人的商业天赋迅速崭露。发展连锁经营,不断拓展实业经营地域;进军金融,发展存储、汇兑等票号业务。10来年后,“亿泰顺”东南沿海分店开到18家,成为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乐山“钟百万”。
19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特别19世纪中叶以后,太平天国起义、石达开率军入川、李蓝起义,东南、西南一团乱麻。受此波及,“亿泰顺”18个分店音讯全无、票号业务歇业。想来,当时钟琦损失惨重。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川盐济楚”“犍盐入滇”中,钟琦背靠朝廷,抓住机遇及时转向盐业,从经营“盐引”到直接投资购买盐灶,最终跨进嘉州乃至蜀中盐商的富豪队伍。
钟琦活了86岁。清代乐山文化史上有两位长寿老人:一位是张瑞,另一位就是钟琦。他们各有著述、诗文传世,为乐山一方文化添彩添色。但两人作品又特色分明。张瑞的《揖爽轩杂记》多载一方“聊斋”式传奇,文学色彩浓郁。钟琦的《凭花馆琐笔》《皇朝琐屑录》则属于杂抄、杂纂,有自己的见闻诗作,有贤德之人的楷模事迹,有大量的时事邸报抄录,还有世界各国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知识,是今日研究晚清乐山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从中也能看出钟琦的为人之道、经商之道,既有崇尚“礼义仁智信”的传统道德坚守,又有“开眼看世界”的开明开通,兼容并蓄,不空疏,不蹈虚,极务实。
这位“钟百万”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不知。现存史料显示,他是一位挟巨大财富之“威”生活于嘉州的能人,且屡得一些高官显要的“青睐”。
第一位青睐他的是四川总督骆秉章。就是在骆秉章指挥下,石达开被擒获,李蓝起义被平定。1860年,担任团练使的钟琦通过捐献1000两银子、200石米,认识了带兵驻防乐山的唐鄂生,并得唐的赏识。第二年,经唐推荐,骆秉章让钟琦协办“货厘”筹运军饷,1862年7月,钟琦“见证”了李蓝起义的失败。他解饷至犍为龙孔场军营,住在支给所,目睹了清政府杀降义军4700多人的血腥恐怖。1863年,钟琦改任嘉定府盐场综理。1864年,乐山荒歉,苗雨田与钟琦受骆秉章之命负责赈灾。其间,骆秉章曾保荐钟琦担任郯溪县令。但他未到任,理由是母亲年老。
第二位青睐他的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四川总督丁宝桢。1877年,丁宝桢在四川开展盐务改革,实行盐业“官运商销”,任命唐鄂生主持。唐登门请钟琦出来帮忙,他推辞不过,成为乐犍盐场的管理者,制定新章程,兴办“票厘局”,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此项改革效果卓著,钟琦的著述中就有两组数字:清理积羡,每年为国家增收200多万两,是原来的6倍;乐山地方每年也节省了各种冗费3000多两,朝廷是“失之东南而得之西南”。后来,钟琦被朝廷赠予“通奉大夫”之衔,想来也是因钟琦突出的业绩而受丁宝桢保荐的缘故。
钟琦在乐山数十年影响力不衰,绝不仅仅因为两任总督的青睐。他是商人的同时,确实又是一位有道德、有能力的地方乡绅,富而好施,良谋善策层出不穷。嘉州军需局成立于咸丰初,其后钱款被挪用、吏役大肆搜刮。1858年,乐山县令张星门上门请教,钟琦出策,实行每月缴纳,其后40年此章程不变;1860年,钟琦向官方建议在乐、犍、富、荣等地设商学,并筹款400金,让商号灶子弟列入官学,是为乐山“商学”之始;1861年,建议创办“货厘局”,是为乐山货税征收之始;1862年4月6日,李蓝义军苏国栋部围攻嘉州,钟琦致信嘉定知府史致康,建议须确保鹰嘴崖乐山粮道不被截断,并将城中5500名壮勇分驻磨子山、皇华台、西北城垣,时时疲敌。史致康皆一一采纳。1月后义军撤走;1873年,钟琦受命牵头组建“三费局”;1885年,建议并捐款设立募捐局,募款6000多两,购买学田,培育生员;1887年,帮助整治“育贤局”,清理挪用、追回公款;1893年,罗以礼为帮助守节寡妇等,准备建立“恤婺局”,钟琦捐款,大力支持开办……这些大多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当然,钟琦的每一次创新能否同时既有助于朝廷,又有利于地方百姓,这是另一个问题。比如,设立“货厘局”,导致后来官吏搜刮,连老百姓的蓑衣、扇子、簸箕、箩筐都要交税,最终在1866年激起民变,殴打税官、焚烧税卡,乐山罢市70多天。骆秉章遂派史叔平专门处理此案。当时,钟琦母亲去世,正在乡下守制。史叔平向其求教,钟琦一一指出,哪些是初时没有而后随意加增的。最终,史叔平一次性取消了40多个搜刮百姓的税收项目。
钟琦,就这样活跃在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乐山政治经济文化舞台。
通过其著述可以看出,大约在1890年后,钟琦渐渐不再参与地方事务。但他的公馆“自怡园”依旧非常热闹。据温吉言撰文考证,该园建设历时4年,耗银5万余两,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了当时土桥街的三分之一。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
“富而干政”“富而好施”“富而建房”……翻阅清代荣县、犍为、富顺等地大盐商的人生,大抵与钟琦相仿佛。比如“吴景让堂”“王三畏堂”“李四友堂”“颜桂馨堂”,哪个家族不是一部精彩的财富传奇?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君华
供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