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奋斗者】三十多年的“长征路”——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编著者朱发平‖杨光英

作者:杨光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25 10:24:07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十多年的“长征路”

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编著者朱发平

杨光英

几年前,笔者在泸州本土文苑一次文学活动上认识了朱发平,他为大家分享《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的编写过程和内容。1962年出生的朱发平,先后在泸州纳溪江宁中学任高中政治老师、在泸州市教科所担任政治教研员,系九三学社社员,政协委员。我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听了他的写作分享后,我又专程去采访了他,我与他渐渐地成了好朋友。

朱发平生长于泸州来凤街村。来凤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建川南游击纵队活动地。父老乡亲帮助红军的故事,朱发平从小耳熟能详,每值清明,小小少年总是抢着去为革命先烈除草,并用自己稚嫩的笔触献上一腔崇敬。家里虽然贫困,朱发平却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他,1979年考上重庆师范学院政史系,成了十里八乡第一个大学生。

上了大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书。他广泛阅读历史、文学、政治、经济方面的书籍。他在图书馆读到了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红军长征的事迹极大地感染了他。他觉得没看够,又去书店把它买下,“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书中的这句话触动了他,在他心里深深地生根发芽,越来越觉得该为红军长征写点什么。朱发平开始着手长征史料研究,专注相关文史资料选编、回忆录和专著等的研读,对红军长征文化、遗址、文物的研究和考察。他渴望为伟大的长征呐喊。

朱发平购买了数十种工具书,结合查阅记录的大量资料,编写出《红军长征大辞典编写操作技术规范》,开始了自己漫长的人生征途。词条需要考辨去伪,体系需要修正完善,每一点进展都让他欣喜。

当时长征专著很少,主要是大量的回忆录和资料搜集。在研究中他逐渐发现,要写长征历史很难,无长征辞典,查阅极为不便。从1988开始,他逐渐转入长征辞典的研究探索、体例和体系的构思。当时只打算写一本中小型的工具书,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系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多。

研究中,因经费、疾病等常常内外交困,失去信心,十分困惑,不得不时断时续,最长时停过近两年。

他终究放心不下对红军长征辞典研究与编写的情结,他时常问自己:你遇到的困难是否比得了红军长征?有红军牺牲性命那么苦吗?就这样,他熬着有病的身体一步一步地把长征辞典的研究与编写推向前进。

编写辞典,需大量引用他人的论著、文献,参考资料难以计数。文化类尤其是其中的当代纪念类的词目,还需引用大量的媒体报道,经考辨、去伪、比较、综合等技术处理,按辞书编写格式和自己编写的《红军长征大辞典编写操作技术规范》,形成词目,再根据体系修改完善。为此,朱发平在泸州、成都、重庆等地查阅了成千上万的各种资料,购买了辞书编写的有关书籍和数十种工具书进行学习、借鉴,以了解其写作特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脑还未普及,搜集资料都只能是手工抄写或复印。到成都、重庆图书馆查资料,不但要耗费车费、住宿费、查阅费,交通不便,还要受时间限制。为节省住宿费,他往往是坐夜车前往。到了重庆,往往天还未亮,他就只能在车站附近溜达、熬夜,等待天亮。

编写辞典,枯燥无味,需编著者无数次的查阅、考证、对照,一个词目一个词目地写,然后归类。这本大辞典,把涉及红军长征几乎所有的人、事、地、物、文,无论大小,都涵盖在里面了。红军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包括重要的村落,红军长征涉及的各种人物,无论名人还是非名人,甚至连红军吃过的各种食物,包括五花八门的野菜,都一一列举,令人目不暇接。

朱发平说:“治史须先治人,修史须先修心。研究编写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高度的净化,红军烈士献身的诸多悲惨遭遇,常常让我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有时甚至嚎啕大哭。”

2012年,朱发平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的初稿,转入全面修改、完善阶段。他熬着自己病痛的身体,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修改,无数次小改。2015年基本定稿,包括人物、行政区划、事件、文化分卷四卷和合订本,有196个小类,共1200多万字。2016年又修改,完全定稿。

“大辞典可能会填补长征研究的诸多空白,形成研究体系,为后人奠定一个研究的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朱发平说。

1982年至2016年,朱发平战胜了说不完的艰难险阻,愚公移山,完成了研究、编写长征辞典的新长征,抒写了他人生的长征悲歌和赞歌!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序言中说:“书的编纂细致。所有的内容,都不是简单照搬现成的书籍,而是进行了大量的考证,采集、综合了各方面的资料。很多内容还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很多别人想都不会想的事情和物品,他都能够通过考证,写了出来……朱发平同志为了编写这部辞典,花费了巨大精力,他几乎是把他的生命与这部书的质量联系在了一起……但出版很难。”

秋霜满头的朱发平完成自己三十多年人生的长征。他在此基础上,又延伸编纂了《红军长征在四川大辞典》《泸州与红军长征人物》两大辞书。

近年来,朱发平也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事迹,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李忠杰同志给予积极帮助。2022年朱发平退休后,任泸州市史志学会秘书长、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专家、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兼职教授。

特别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得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辞典》这部书的情况后,已经在学院内部的网上发布,并在内部由泸州古蔺教学点印行。

2024年3月5日改定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光英(四川泸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龙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坚持业余创作30余年,公开发表作品数百篇。合著文集《逝水留香》《走读泸县龙桥》。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像溪水那样行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