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井神颜蕴山||黄千红

作者:黄千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0-24 14:31:46 浏览次数:329 【字体:

井神颜蕴山

黄千红

西蜀的富荣盐场,每逢锉井开工或排除井病,井口管事及山匠们须得供奉两位巧圣,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另一位则是名不见经传的颜蕴山。面对颜蕴山,顶礼膜拜者无不心怀虔诚,燃香焚烛,祈求神助和庇佑。

颜蕴山(1826—1899)

情钟井灶 颜家福佑技超群

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颜家的又一位后人在隶属嘉定州威远县的颜家坝呱呱坠地,这婴孩就是后来名震富荣盐场、富有“盐场鲁班”之誉的颜蕴山。颜蕴山,本名杰礼,字蕴山,号逢吉,小名其娃。后由于颜蕴山与倡筑八姑寨的颜聘三姓名相似,二人又是亲戚,盐场的人随口便将颜蕴山叫成了颜蕴三,以致以讹传讹,约定俗成,颜蕴山误成了颜蕴三,带到颜蕴山有了名望,应该被尊为“蕴山土地”的,却成了“颜三土地”。

井神颜蕴山(唐志勇 绘)

颜蕴山命苦,刚刚成年,年迈的父亲不幸病故,颜蕴山把父亲的遗体带回威邑南乡玛瑙山安葬后,擦干泪水,重新回到井灶。叔父颜昌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出于对失去亲人的颜蕴山的爱怜和同情,欣然答应颜蕴山在永兴井住下来。颜昌英不仅把颜蕴山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更当成自己的徒弟,精心呵护。颜蕴山经常向颜昌英请教一些技术问题,颜昌英也不厌其烦地向颜蕴山细细讲解,口授心传,凡是盐场的井、览、灶、号各生产部门及产运、销各个环节,颜昌英都毫不保留地向颜蕴山手把手地传授。颜蕴山由于天资聪颖,加之十分刻苦,锉井治井的技艺得到长足的进步,让井灶上的人刮目相看。此时的颜蕴山,不仅炼就了一身锉井和修治井的高超技术,还在井场的土木工程建筑方面,同样造诣深厚,难有抗手。但凡颜蕴山主持设计修造的井基井房、砌筑的石坎,不仅布局合理,而且坚固无比。即使有山洪来袭,别的井房灶屋发生崩塌,独独颜蕴山修建的这些建筑,因为所建的堡坎牢实,安然无恙。颜蕴山还娴熟掌握了创制和改进锉井、固井、修治井和打捞井下落物工具的技术。颜蕴山获得“盐场鲁班”的称誉,主要是他善于根据不同的形势,用泥土制作出各种工具模型,铸成恰到好处的锉井和修治井的工具,尤其是偏尖,让颜蕴山名声大噪。颜蕴山被认为是偏尖的鼻祖。偏尖,相似于现在的机械手,据《四川盐法志》中《锉井及修治井工具图》介绍:“偏尖,末锐而扁上,削栃如钩,以形似名錬,钢为之其柄,扁而长,可四尺,中东四竹片,柄有暗槽,中嵌一刀,刀尖外出,在竹之下,偏尖之上,取坠井之铁锉长条。”《中国盐业史辞典》指出:“偏尖,亦称‘偏肩’,井盐盐井打捞工具,铁制,被誉为‘打捞工具之王’,相传为清代自贡盐场著名工匠颜蕴三(颜蕴山)改良而成,按结构和性能分为死偏尖与活偏尖,活偏尖由泥座子、棋子、圆铁杆、蛋壳、扁铁杆、鸡心刀、肩镫组成。死偏尖除无鸡心刀外,其他与活偏尖相同。”颜蕴山的这项技术秘不示人,无人知晓其奥妙。颜蕴山的偏尖技术后来何以失传,主要还是因为颜蕴山制作偏尖,没有固定的模式,相似于苏东坡讲到他的书法时所言的“我书意造本无法”。因为针对不同的井中坠物,对偏尖的制作会有所区别。据说,当年有一位盐商不相信颜蕴山的这项绝技,打赌将他的一块手表扔进了一口深达800米的井里,没有想到,颜蕴山用他自制的一种偏尖工具,将手表轻松打捞出井,让这位盐商不仅输了脸面,还输掉了他50两白银的工钱。对于颜蕴山的超群技艺,不仅颜怀德佩服,连善于锉井治井的颜昌英,遇上疑难之处时,还以极大的信任,和颜蕴山实地进行具体地研讨,共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颜蕴山在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染上了吸食鸦片烟的陋习。颜蕴山自感对不起叔父颜昌英的精心栽培,也迫切希望尽快戒毒,并养成了怪异的生活习性,无论冬夏寒暑,每天至少要洗一次热水浴,其水温之高,令常人不敢伸手。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缓解,却对于戒毒无济于事,令颜蕴山备受煎熬,又不能自拔。最后不得不做出离开颜昌英、辞别永兴井的痛苦抉择。

缘结朗云 领命复淘三生井

颜蕴山离开颜昌英的这一年是清文宗咸丰元年,这一年适逢太平天国起义,湘鄂所食淮盐不能上运,当地百姓淡食,饮食面临极大困难,于是,富荣盐场挺身担起川盐济楚的大任。

富荣东场另一盐商王朗云,其井灶主要集中在扇子坝。王朗云和颜蕴山是同辈人,在盐业上颇有建树,比肩颜昌英。今逢川盐济楚,富荣盐场的井灶也呈现急剧扩张的势头。王朗云利用在天一井赚得的银子,大量复淘自家的废旧井。当复淘到三生井时,遇到锉井瓶颈,进退维谷。三生井当初锉办时,井深不过六井丈,仄子也小,不足两尺,据坊间传闻,三生井是王朗云的发家井。清道光十年复淘时,锉井见功,但产量甚少。一说是道光年间由陕西商人租借王三畏堂的土地锉办,同样是锉井见功,同样是产量甚少。这时,王朗云听说并确认颜蕴山已经离开颜昌英,王朗云以客卿之礼延请颜蕴山,待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其一、选择双生井辟地为颜蕴山建造专门浴室,以满足颜蕴山每日一次的热水浴怪癖;其二、为颜蕴山配备专门厨师,以满足颜蕴山每餐一鸡一肘子的饮食需求;其三、对于颜蕴山吸食鸦片烟,既不提倡也不禁止,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容态度。王朗云礼请并重用的瘾君子有两个:一个是王朗云的堂弟王芳如,和颜蕴山一样,精通锉井打捞技术;另一个则是颜蕴山。可见,颜蕴山一开始走进心高气傲的王朗云视野,就和王朗云的普通员工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决定了颜蕴山在王朗云的盐业世界中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颜蕴山欣然应允。且领命复淘让王朗云焦头烂额而又寄予厚望的三生井。颜蕴山仔细分析王朗云锉办三生井未能见功的原因,主要是锉办的井深不足。以颜蕴山的经验,锉井越深,越有搞头。更何况三生井出现在山脉尾巴的一个湾上,必是好井无疑。颜蕴山据此提出几条建议,第一、将三生井原来的灶房扩大若干倍;第二、制作一个丈把大小的木盆;第三、将立在井上的踩架拆了重建;第四、井口到灶房锉办一条石槽;……颜蕴山作了详尽的安排,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当三生井锉办至接近二三百井丈时,犹如凤凰得到涅磐,死而复生,由于锉破了绿豆岩,井中冒出一股难嗅的臭鸡蛋味道,卤水卷着岩粒、土石,从井中自喷而起,冲出井外几十丈高,黑卤偶尔还会裹挟着土块潮水般地充溢出来。颜蕴山指挥若定,将就木盆扣在井口上,“自喷水”便被压制住,就着地势,顺着斜坡,滔滔不绝地涌进石槽,引黑水下坎,流进灶房的大楻桶。三生井的卤水自喷出井达一年之久。颜蕴山复淘三生井,让过去只是耳闻的王朗云第一次亲眼见识颜蕴山精湛的锉井技术,对颜蕴山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为难屈 终获见功生财井

关于颜蕴山锉井,颜蕴山曾孙颜蓬西生前曾讲述过颜蕴山领办生财井的故事。生财井在大冲头,颜蕴山领命的这一年是清穆宗同治九年,当颜蕴山锉井至二百余井丈时,并未如期获得黑卤。此时已经到了正月间,大家都在忙乎着过年,准备年货,而颜蕴山想着的仍然是生财井的事,他借往大安寨给王朗云拜年的机会,向王朗云汇报生财井的进展情况,希望得到王朗云的支持。出乎颜蕴山意料的是,王朗云已经对生财井失去信心,不愿再往生财井投钱,于是当面表示“挂了吧”,即为停办的意思。然而,颜蕴山并没有因为王朗云的态度而心灰意冷,也没有按照王朗云的话去办。颜蕴山在没有王朗云资金支持的艰难境况下,背着王朗云继续悄悄锉办,直到当年的冬季,锉井到接近三百井丈,终于见功,涌出了黑卤。按照常理,当锉井到达这个深度的时候,卤水是无论如何推不上来的,只能望井兴叹。而这时候,聪明绝顶的颜蕴山不失时机地发明了“深井浅推”的汲卤工艺,让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面对成功,大家欣喜若狂,争着向王朗云报喜。颜蕴山便安排了第一拨人向王朗云报喜。依井上惯例,对于报喜的人,当老板的是要向报喜者发赏钱的。王朗云以为这些报喜者是为了诳喜钱的,遂毫不客气地将其喝退,并轻蔑地对身边人说,此井在正月已经挂了,如何见功。刚刚打发了一拨报喜的人,颜蕴山又安排第二拨接着去报喜,王朗云仍然不信。当安排第三拨人去了,王朗云仍然满腹狐疑。于是,用轿子接颜蕴山亲自上山来禀明情况。颜蕴山亲自到了王朗云面前,才把原委说了个端详。王朗云仍有所不解,已经接近三百井丈,如何能推出卤水。王朗云到井查实,果真如颜蕴山所言,黑卤且浓且多,卤水上涌如飞龙升天,令王朗云喜出望外,摸着他的大胡子直夸颜蕴山好样的。

颜蕴山受雇王朗云,给王朗云的井灶带来了新的气象,如扇子坝的天海井、金海井,等等,因为颜蕴山治井有方,而保持了高产稳产,为王朗云盐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川盐济楚起到了无人替代的积极作用。颜蕴山也从一个技术人员被提拔为井口管事,达到巅峰的时候,担纲扇子坝十八眼井总坐办,成为富荣盐场举足轻重的人物。

国难当头 临危受命担重任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李永和、蓝朝鼎在云南大关牛皮寨“顺天军”起义,打破了富荣盐场的平静,民情汹汹,朝不保夕。扇子坝的各处井灶受到战争干扰,颜蕴山难以安心锉井。这时,王朗云几年前就开始倡筑的大安寨尚未竣工,面对危急时刻,王朗云调集精干人员加快施工进度,颜蕴山也在被征调之内,参与大安寨的建设,以抵御义军的侵扰。也就是这一年,一座固若金汤的大安寨终于落成。清穆宗同治元年, “顺天军”败溃出境,颜蕴山回到扇子坝继续锉办井灶。

大安寨

又到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设滇边和黔边官运局,实行官运商销,与盐商争利。王朗云等人十分不满,联合上告户部都察院,导致丁宝桢降级留任。丁宝桢官复原职后,欲严办王朗云。王朗云大为恐慌,将扇子坝十八口井总座办的重担托付给颜蕴山,离家逃亡。颜蕴山临危受命,将井灶管理得井井有条。四年后,王朗云返回时,看到扇子坝欣欣向荣的景象,十分欣慰。事过几年,一代盐商王朗云病逝,令颜蕴山异常悲痛,老泪纵横。颜蕴山作为追随王朗云三十余年的忠心耿耿的资深雇员和王朗云的知己,难以承受这样的现实。颜蕴山毅然选择辞职,含泪告别盐场,回到威邑南乡八姑寨养老,于1899年逝世。

威远八姑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千红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