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自贡盐业工人的光辉代表——牟伯钦‖肖坤华

作者:肖坤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24 10:12:11 浏览次数: 【字体:

牟伯钦

自贡盐业工人的光辉代表

肖坤华

牟伯钦,是自贡市、四川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出席全国群英会,3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牟伯钦像

平凡而伟大

1908年,牟伯钦出生于今自贡市沿滩区王井镇(原属富顺县),是一个贫苦出身的苦孩子,从小没有读书学习的环境,由于生活所迫,他到盐井上当了一个烧盐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亲身感受到了新社会的好,目睹了自贡解放后盐厂及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决心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牟伯钦曾在大安盐厂的吉成井、长发灶、宝珠井和永朝井等盐井工作过。在工作中,他深感没有文化的弊端和无奈,就报名参加夜校学文化,白天烧盐,晚上进夜校学习。由于学习刻苦,他很快就达到高小文化程度(即小学高段)。文化水平的提高,无疑为他烧盐技术的提高和之后创造先进的烧盐技术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时,自贡盐的质量经常达不到标准,退盐率上升,严重威胁着国家计划完成,也直接影响自贡盐的市场形象。如何提高自贡盐的质量,成了盐业生产上的一个关键课题。

1954年,中共自贡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反退盐运动。牟伯钦积极响应号召,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优质、稳产、高产、生产食盐的经验再次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统一吊渣”“小锅吊渣”的制盐操作方法技术。

这套操作方法在一口锅烧盐操作中取得成功后,在其担任工段长的第14号井推广,很快解决了14号井的退盐问题,使全工段盐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后又带领全工段职工狠抓质量保高产,不仅做到了无责任事故发生,还创造了连续1271天无退盐的新记录。

据有关史料记载,1956年3月1日至3日,自贡市劳模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劳动模范123人,模范小组25个,模范单位5个。大会选出朱国华、牟伯钦等6人,出席4月30日至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1956年3月,牟伯钦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并出席了当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省劳模大会。

1956年3月,自贡市出席四川省劳模代表大会胸前带大红花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右1为牟伯钦)

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的四川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合影(第2排左2为牟伯钦)

优秀共产党员

牟伯钦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回来后作报告

作为知名的自贡市劳动模范,牟伯钦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听党的话,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1962年夏,牟家长女牟陆华在凉高山中学初中毕业了,因家里兄弟姊妹多、负担重,于是主动为父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到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当起了解说员。不久,党和国家发出“上山下乡”“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牟伯钦毅然将女儿牟陆华送去“上山下乡”,在荣县农村当了农民。这一下乡,改变了牟陆华的人生轨迹……后来,牟陆华回城到长山盐矿工作,直到退休。

虽为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牟伯钦仍居住在上田坝居委会四组兴益海井大院,属于大安区房管局的公房,只有几十平米,且一大家子挤在一起。

牟伯钦的妻子大名叫牟玉芳,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深孚众望,担任居委会妇女主任多年,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坚持为乡亲们办实事、好事。

1964年3月,牟伯钦夫妇与儿媳钟淑华出席自贡市群英会,一家人同时有3人被评为自贡市劳模,同时出席同一个表彰大会,实在罕有其事!

牟伯钦夫妇与大儿媳钟淑华共同出席“自贡市群英会”留影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走资派”、劳模、权威、专家学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我回四川“串联”,见到了牟伯钦。他那时候正“日子难过”,单位有人造他的“反”。他见到我,问及北京“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我其时也是“首都三司”(“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的简称)的“红卫兵”,欲言又止,也为他的处境难过和同情。牟伯钦看出了自己所处的形势。1971年“9·13”事件后,牟伯钦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之后,牟伯钦又到凉高山中学担任“工宣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长。

积劳成疾染恶疾

小时候,我很少见到牟伯钦在家休息,或者待上一天半日。冬天,只见他习惯性地披上一件黑棉衣,来去匆匆于门前的小路上。晚年,他身体出现状况,罹患上了冠心病。这是邻居们都知道的。

1973年3月,当我回到老家自贡市时,得知牟伯钦因积劳成疾得了重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正在自贡金子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四”陆军医院治疗。我闻讯后急忙前往医院探望。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那时国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缺医少药,而我新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有个附属医院,药也许要齐全一些,而且其中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及附属医院血液病科。

怀着热切希望,牟家二儿子牟陆友随我去了简阳寻药。

遗憾的是,牟伯钦还是于1974年12月24日不治而辞世,享年66岁。我因在异地上班,未能为他老人家送葬。

隆重的追悼会

牟伯钦的追悼会于12月30日在大安盐厂俱乐部举行。追悼会由中共自贡市委主持,市委书记隋德美致悼词。全市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成都军区驻自贡红军干休所及牟伯钦生前亲朋好友上千人参加了追悼会。“牟伯钦同志追悼会”的横幅下,主席台两边分别挂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个大字。追悼会对牟伯钦的光辉一生做了高度评价。

其后,家人移风易俗,将骨灰盒埋葬在离老宅不足百米远的山坡上的黄沙岩里,一边是距海川井井口50米之遥,眼前是我家当年的自留地,岩前栽有一丛竹子和几棵桉树;只在坡上岩石中凿出一小洞,将骨灰盒安放入其间,成为墓地。

牟伯钦安卧在青山翠竹之间,注视着生前生活过的地方,不带走一寸土地。

作为盐工的后代,我为有牟伯钦这样的前辈和邻居深感自豪。今年是牟伯钦伯伯辞世5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自贡市盐业史上伟大的烧盐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刻苦钻研和一心为公的精神,激励自己和后来人,服务祖国,学到老,工作到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肖坤华(又名肖昆华,男,1945年9月生, 四川自贡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 供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输血研究所。曾任援外小组组长兼翻译,并借调中国驻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哥伦比亚使馆工作,任二等秘书和一等秘书。长期在中国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图书情报室主任,《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杂志和《中国输血杂志》编辑组组长,副编审)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