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徐心德:我人生的航程从蜀光起飞
我人生的航程从蜀光起飞
徐心德
徐心德,1940年生,四川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副参谋长。徐心德从蜀光中学高中毕业后加入空军,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参加过西北核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空中飞行梯队指挥、播撒邓小平骨灰等重大任务。此文是徐心德将军2004年为纪念蜀光中心建校80周年所作,不仅是其个人奋斗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学校教育和教师价值的高度肯定,以及对母校蜀光中学的深情致敬。
在我的母校蜀光中学即将迎来80华诞之际,我的心情十分不平静。我问自己应该奉上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思前想后,觉得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母校做一个书面汇报,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常言说,年轻人充满了幻想,想的是未来;老年人充满怀旧,想的是过去。如今,我退休了,有充裕的时间来想想过去,想想自己步人人民空军后的成长历程,想想自己由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空军高级将领的过程。
1959年8月,我从蜀光中学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同时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空军录取。四川省军区研究认为,招一名飞行员十分不容易,决定让我到空军报到。哈军工是全国重点大学,而当飞行员并没有太高的文化要求。我当时想不通,提笔给当时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大将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将我调入哈军工。哈军工院长办公室将信转给航校校长龙光,并附言“对该学员进行教育”,我因此受到了批评。有意思的是,1998年底,我到香港考察,陪同我的驻港部队副司令员陈知建正是陈赓大将的儿子。我提及此事时,他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我当时上了哈军工,充其量是个高级工程师,不如现在贡献突出。话又说回来,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激烈思想斗争,我彻底改变了。转入航校后,我就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高速运转。当班长,被评为优秀班长;当学习委员,帮助6个后进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当通讯报道组组长,月月有文章见报。入伍刚一年我就入了党。在航校学习阶段,我创造了学校的纪录,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课堂提问,全部5分。毕业时我被评为全优学员,荣记三等功。航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东北航空兵部队,新飞机改装,我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完成“4种气象”全部战术科目,并于1964年代表所在师参加了空军大比武,并荣获本机种集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担任团通讯报道组组长期间,我每年在军地报纸、杂志刊稿二三十篇,所创作的诗歌、小品曾获军区创作二等奖,在轰炸部队小有名气。
我于1967年调入空军机关工作,从此,视野更加开阔,思考问题的层次进一步提高。应该说,这是我进步最为明显的阶段。到机关后,第一项任务就是改装当时空军装备最先进的轰炸机,从理论学习到飞行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谓“神速”。任命参谋后,我主要分工负责组织核试验的空投、取样和校应任务。由于完成任务好,1969年国庆节,我作为代表,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1997年3月初,我奉命带领机关和部队执行撒放邓小平同志骨灰的任务。由于组织严密,考虑周全,在天气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十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见到花瓣伴着骨灰飘向大海,卓琳同志脸上露出了多时不见的笑容。胡锦涛同志为此专门接见并表扬了我们。
1997年3月2日,胡锦涛和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子女,将邓小平的骨灰和缤纷的花瓣一起缓缓撒向碧波万顷的大海。
199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在首都举行,我负责参加组织指挥空中梯队的任务。这是一项难度非常大、要求相当高的任务。参加受阅的部队多、机型多、飞机数量多。飞机要从不同机场编队起飞进入规定航线,而受阅航线两侧建筑物的高度,有的距飞行高度仅200米,加以10月初正是北京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的季节,更增加了飞行难度。但由于组织严密、准备充分、指挥正确、协同动作好,经测定,空军梯队通过天安门上空(以英雄纪念碑为准),时间误差为零秒,方向偏差为零米,是组建空军以来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受到中央军委的通报表彰,我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记者的采访。
1999年国庆空中阅兵
此外,我还参加了组织选拔宇航员、军事演习、专机保障等重大活动。
退休后,一些老领导和机关的同志都说我创造了空军的一个纪录——在空军机关就地由参谋提升为副参谋长。其他副参谋长有的是部队师、团职干部选调到机关,逐步提升起来的;有的是从机关下放到部队任职后,再提拔到这个岗位上来的;还有的军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平调为空军副参谋长的。唯独我是一直在机关工作,由参谋、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参谋长助理,一级一级地被提拔为空军副参谋长的。
我把自己成功的因素归纳为十个字:敬业、勤奋、严谨、正直、善良。这五个方面在我身上最后的定型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中学时代是形成雏形的阶段,以后只是量的积累。我体会到,中学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具体落实和体现的。在蜀光,有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乃至影响我的一生,使我没齿不忘。
一位是金石老师,他是我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回想到1956年秋,开学不久就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金老师用那特有的“下江”口音,仅凭一幅地图、一根教鞭,抑扬顿挫挥洒自如地给全校师生介绍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令我崇拜极了,我当时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像金老师那样有真才实学的人(1997年初,我在三座门,仅凭一张地图、一根教鞭,给中央军委首长汇报情况,受到在场军委首长的表扬,我的感觉好极了)。金老师曾因历史问题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忍辱负重,仍孜孜不倦地耕耘,令我越加钦佩。
李右佛老师是我们化学分析组(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老师。1958年“大跃进”,分析组每天要化验化肥、矿石的成分,工作单调重复,有时就不够认真。李老师自己做示范,使用天平精确到毫克。对我们不精心的缺点,他一方面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一方面耐心诱导,讲清道理,这对培养我日后严谨的作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第三位是教语文的郝孝忠老师。他讲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善于引用一些名言来教导大家。我记得他常把遇到困难比作黎明前的黑暗,引用郭沫若的一句话:“满天浓雾却无损于晴朝。”郝老师的乐观态度和他善于用哲理、名言来教导学生的方法,对我形成达观、开朗的性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回顾过去,我心潮澎湃。可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愧于党,无愧于部队,无愧于家乡父老,无愧于自己的母校蜀光中学。我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母校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棵树,是母校为我培上了第一把土;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栋房,是母校为我打下第一块基石;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本书,是母校为我书写了序曲。我的成长基础是蜀光,我的人生航程是从蜀光起飞的。
在离开母校40多年后,我还要以浓浓的深情对母校说一声:蜀光,我为您自豪!
(原载《蜀光人物——建校八十周年暨张伯苓接办蜀光七十周年纪念文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徐心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副参谋长)
供稿: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