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贰臣”胡世安背后的故事‖王君华
“贰臣”胡世安背后的故事
王君华
人物档案
钟声林表凌云寺,松盖湖边倚月楼。
命酌不违家庆地,鸣榔已入旅程讴。
他时踪迹怀汀雁,人与风帆昼夜呼。
……
明天启七年(1627),34岁的胡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1593—1663)从乐山出发,沿水路北上参加会试,作此《汉嘉登舟》。那时的他恐怕不会知道,天下即将大变,而自己会成为新朝重臣。
清代蜀中只出了3位宰相:遂宁张鹏翮(1649—1725)、华阳卓秉恬(1782—1855),另一位即井研胡世安。于时间而言,胡世安最早,是前辈。于环境而言,胡世安仕明、清两朝,奠清“开基之业”,为臣、为人可能更难。所以,张、卓二人均佩服这位老乡宰相,称其“多识博学”。
1776年,乾隆帝下诏编撰《贰臣传》,其用意不过是帝王术之类的伎俩,但其名义实在难以“自圆其说”。很简单,清廷入关和稳坐中原宝座,离不开诸如洪承畴、李国英、祖大寿等汉人“以汉制汉”的“汗马功劳”。130年后,乾隆却过河拆桥,挞伐这些功臣“大节有亏”,还故意打破中国数千年史学“义例”,专开“贰臣”一门分等级进行“羞辱”。于是,胡世安与钱谦益、陈名夏、吴梅村、王铎、周亮工等79人,被列入“贰臣”传二等“乙编”;而洪承畴、尚可喜等78人位列一等“甲编”。
虽同列“贰臣”传二等“乙编”,但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相比,胡世安的诗文著述较少流露“兴亡遗恨”情感。这或许与他作为大政治家的“深沉”气质有关。熟悉他的好友朱之俊在《秀岩集序》中评价说:胡世安性沉静,处事落落然,每对其人,如入万山深处,精神内敛,终不以示人。其诗文几乎是儒家“温柔敦厚”取向的范本,就像他那首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吟咏天安门的诗“象阙冠云区,历历引崇阶。旭光浮金碧,佳气匝城来”,雍容富贵而又四平八稳,实在没有太多“情感外露”。
昔人有谓,有一梦千秋、有一梦人生者。胡世安呢?观其一生,有太多与“梦”有关的传说和现实。
1593年,胡世安因梦而“生”。当时的胡家算是井研县的大家族。传说他出生前,母亲做了个怪梦,梦见两位穿着绿袍朱履的神人,站在自己左右。胡世安出生后,聪明神奇,7岁学对句,就有惊人之语,被家乡人称为“神童”。胡世安科场“得意”,同样因为“梦”。其门生李霨所撰《墓志铭》说,胡世安是因为做了个异梦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果真一帆风顺,1627年通过了省考,1628年又一举考中进士。他这异梦是啥,李霨没透露。但这足以作为胡世安后来的易学造诣的前奏。
胡世安金榜题名后,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其后又主持两浙考试。1637年,因册封蜀王事,他请假顺道回乡探亲,荣归故里。然而,此种“荣耀”很快在战乱中消失殆尽。1644年,李自成带兵攻进北京,崇祯煤山上吊。一干大臣士绅,遭尽苦难,被杀、被刑、被逼交金交银。胡世安只是个四品京官,油水不大,想来虽不至于像另一个井研人、明朝末代首辅陈演那样被逼得财尽人亡,但也难逃一番折磨。其《秀岩集》有诗记述当时状况:“气短儿女情,岂缘声震瓦。笼中阅飞丸,谁念悠悠者”“欲续琵琶行,凄绝不堪写”。所以,清军入京,对他和明朝一干大臣来讲,未尝不是一种“解放”。胡世安是不是就此怀揣一颗感恩之心而入仕新朝,或者是经历过一番激烈心理斗争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抉择,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从此再也没回过故乡。前明时期,他曾三次游峨眉,到第四次游峨眉已是在入仕新朝后的梦中。
这次梦游峨眉,发生在1647年。醒来,梦境历历在目,格外清晰,于是着手撰写现存最早的峨眉山志书《译峨籁》,其间断断续续写下16首梦游峨眉诗。“一夕入梦,尘襟豁然”,以“梦”解心中块垒,他对故乡对峨眉怀有多么深的情感啊!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其书其诗也可以看作是对曾经效忠的旧王朝的一种悼念与告别。
《译峨籁校注》封面图
《译峨籁》内文(资料图)
以梦为借口,书写内心种种怀念,这是胡世安的高明之处,一如其为官。1644年后,胡世安进入新朝,除了在1656年因为推荐同乡沈令式被弹劾、坐失详慎被罚俸1年外,几乎是连连升迁,最终得至宰相高位。大智治法,中智治人,小智治事。胡世安对清廷最大的功绩便是“治法”。那17年里,他致力于清朝开国后典章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凡祀典、庆贺、朝仪、山川、祭告、谥荫、恤典、科场事例、历律诸书等等,均出其手,且能做到繁简合度、轻重适中。深得顺治和康熙倚重,当时人将他比作汉代的叔孙通、张苍。又出任《明史》副总裁,团结一大批文士,总结前朝得失。这些,实实在在地帮助清廷实现了“典制开基”,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很快步入正轨。
1660年10月,67岁的胡世安因病向朝廷提出致仕,并请求说,家山板荡,族属亲戚都不在了,请允许着籍山西汾阳。的确,他入仕新朝的17年,故乡乐山先后经历张献忠之乱、袁韬武大定之乱,再后是李国英、吴三桂与南明之间争夺,一派离乱破败。家园丧失,故乡难回。1661年,朝廷温旨褒奖:“清端恪慎,效力最久”,并以原官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允许其退休。接着,胡世安带着家人投奔汾阳李沧翁——录取他为进士的“座师”。
1663年6月23日,胡世安将子孙叫到病榻前说,自己梦见了顺治皇帝,要去陪他了。并口授遗疏,说完就去世了……他因梦而生,因梦而去。人生虽如梦,却也给世间留下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胡世安行书诗《镜心》
1665年,胡世安入土为安,葬于“汾州府郭外仁道村”。李霨在《墓志铭》中说,胡世安生平廉介、轻财好施、勇于为义;去世后,家人靠售卖其生前收藏的字画,才得以将他安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君华
供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