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宋育仁:“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09 11:16:16 浏览次数: 【字体:

宋育仁

“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在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有一座“东山草堂”,草堂对面的竹林之中,安葬着一位晚清奇人,他就是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四川报业先驱——宋育仁。

宋育仁(图源:清廉蓉城)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

宋育仁早丧父母,随伯父读书广汉,他聪颖好学,志向高远。同治十二年(1873),时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与四川总督吴棠创办尊经书院,在全省选拔优生。宋育仁成绩优异,成为首批入学的一百多名入选者之一。书院山长王闿运主张“通经致用”,宋育仁深受其影响,写出《周礼十种》,后成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的思想根基。

光绪十二年(1886),宋育仁考中进士,因在朝考中表现出色,被选入翰林院作庶吉士。次年,宋育仁写成当时领风气之先的《时务论》。阐述变革主张,倡言向西方学习,提出“君民共治”,引得朝野耳目为之一新,被人们称为“新学巨子”。维新思想名家陈帜评价他“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

1893年,宋育仁萌发了游学西方的念头,并很快就将这种念头付诸实践。他的《时务论外篇》,专门阐述其外交思想,获得朝廷的赏识,也因此1894年被举荐为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出使欧洲。

欧洲的游历让他十分震撼,整洁的街道,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有序的城市治理,他如饥似渴的记录下一切有价值的见闻,热切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他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要变革维新的使命感。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惨败。中国海军力量被完全摧毁,清朝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而洋务运动所积攒起来的近代化成果,一夜间化为乌有。中国随后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国际地位飞速下降,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阵瓜分中国的狂潮。

情急之下,宋育仁想出购船募兵,取道菲律宾,奔袭日本长崎,挽救中国败局的“奇计”。然而这个计划被清政府得知,慈禧斥责他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其购船募兵之事全数废除,并电召其火速回国。败局已定,他“抚膺私泣,望洋而叹”,将自己奇袭计划前后始末写成《借筹记》,表述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心痛。

1896年,宋育仁被指派到重庆,主持四川商务矿务。到重庆后,为“广见闻,开风气”,宋育仁于1897年11月创办了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爱国杂志《渝报》,树起了维新宣传的旗帜。这一时期,他为推动四川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四川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朽贡献。

《渝报》(图源: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晚年的宋育仁隐居在“东山草堂”(位于锦江区幸福梅林)一心修志著书,直至逝世。隐居期间,编撰完成了《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

宋育仁雕像(图源:清廉蓉城)

宋育仁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其身上勇于开拓、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可贵精神将长留人间,代代相传。2006年,三圣乡政府在今幸福梅林一带择地重修“东山草堂”,并立宋育仁石刻像,以怀念这位堪称“传奇”的先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