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您好!——写给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山脚下有一株绿油油的桧柏,那是你当年亲手栽,深情的小手臂轻轻摇动,浓浓的绿荫在脚下铺开,年年春风相似给人间洒下多少情,那暖暖的阳光洒在人们心间。
——题记
一、 法兰西岁月
誰还记得那个叫邓希贤的小伙子……年仅15岁的年纪廋小的身躯,让校长不忍让他去那遥远的法兰西,他的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父亲邓三爷,为给儿子在黑的夜里找条生路,卖了家里的几亩地,那个叫邓希贤的少年,踏上了勤工俭学的道路,浩荡的工人革命和革命的真理,在艰难的泥泞里,露出了些微的光明。
一个穿透历史震惊世界的名字,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聂荣臻、王若飞、徐特立、陈毅、蔡畅、李维汉等,18名中国革命青年,巴黎,布洛涅森林,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中国那个暗的夜里,横空出世。那个叫邓希贤的少年,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油印博士的,也就是我们的小平同志,成了其中的一员。地下的印刷所,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杂志传播,播下了中国绿色春风的种子。
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勤工俭学时的留影(图片来自网络)
二 、江西岁月
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一条从家到工厂的小路,每天循环往复默不作声,走在这条远离京城的小路,秋风乍起,衰草连天,田园将芜。
江西,那个农机厂,工厂照顾他,让他干洗零件的活轻。但人年龄大了,腿蹲不下去,让他去看图纸。眼又花了太费神,小平同志自己提出,去当钳工,很让工厂费解。誰曾想,几天下来,老师傅伸出大拇指,“想不到,你这活够四级水平。”小平脸上静静的没有任何表情,他的报国的拳拳之心,他的治国水平,该是几级水平呢。
那条小路,承载了小平多少的寂寞时光,又孕育了多少的民族曙光。小小的院子庄严肃穆,再看那楼后青草秀木之间斜立的发黑的柴棚,那个破旧的鸡窝,稍远处的一小块菜地,小院的主人曾经是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屈辱啊!当时三个老人中,65岁的邓小平,成了唯一的壮劳力,劈柴烧火已成日常,挺进大别山,一纵几千里,那一挥收敌65万的巨手啊。烟熏火燎的煤炉旁劈柴,慢慢弯下腰去,再到鸡窝里去收,那只还微微发热的鸡蛋,到菜地里去泼一瓢大粪,收获那一季的青菜和粮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思想种子,悄悄萌发,破土而出。
邓小平一家在江西新建
三、 我家的责任田
小岗村,一个安徽凤阳的小村,一个震惊全国的农村改革第一村,这里发生过村民集体三次按手印的事件,一个个鲜红的手印,那个对大锅饭下讨饭的无声而有力的抗争,第二年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的脸上不用演说。
生动的故事,总在农闲时节从村里的小片空地,打谷场上,或冬夜牛棚火堆旁传出,大爷大娘好像是农村的故事家,说得那样生动,那样让人着迷,让那月儿那样明亮,那样干净。多少年了,还有没有人想起,那月上柳梢,那牛马乱叫。
城里生活好多年,记忆总是那样浅,乡村的几年生活,却不时地在梦里来回放映一遍又一遍,像一部经典大片,看一遍喜欢一次。那老少爷们扛着铁锨镢头奔向田野的喜悦,那风吹麦苗郁郁葱葱的景象,还有那嬉笑打闹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的欢笑。
风也好,雨也好,一样坚定的脚印,从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没有争斗,只是热火朝天地干活,只是肆无忌惮地玩笑,不要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却干得那样投入,那样心甘情愿。丰收了,那样掩饰不住的高兴,大地也从没有,辜负老乡们的汗水。
黎明,唤醒每一个新鲜的太阳,誰还在忆念这无忧无虑的生产队生活,也没有誰告诉你生活多么幸福,你应该珍惜应该感恩,多少年多少代就这样生存漫延。一样地平凡,一样地不可言说地喜悦。
我并不遥远的乡村啊,汗滴浸透了雨雪,困苦浸润着欢乐,丝丝微微的声音从哪里传来?是誰在低声诉说,透过多少年的雾霾,是风是雪还是那弯弯的月?在抒发,那淡淡的心结,在那故乡的月夜里,灿烂如歌。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这间土坯房里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
四、一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
曾几何时,几个同学夜里跳墙,去附近粮所看阅兵式,“小平,您好”那条简单朴素的横幅,就这么扎眼地出现在人海沸腾的天安门广场,画面瞬间被新闻摄影记者定格,牢牢镌刻于国庆35周年的广场,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北京大学学生在首都群众游行中展开“小平您好”横幅,画面瞬间被新闻摄影记者牢牢定格,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
人民把真挚感情,像对亲朋,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家人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给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是由衷祝愿,也是朴素深厚的爱戴。
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着祖国年轻壮丽的姿容,你站在那儿,脸上露出淡淡而平静的笑容,亲切得几乎有几分天真,像个恬静的孩子,彩色的人群在大街上壮阔地流过,你激动吗,你微笑着看着沸腾的天安门广场,看着跌宕起伏人潮涌动春风得荡漾的长安街,你在想着什么,人民的儿子啊,那个叫邓希贤的少年。
你挥出你那有力的手臂,改革,像轻轻摘来一朵雏菊,缀插在祖国有些沧桑的浓密头发上,青春的中国,再次出发,青春的血液,又在她的身体里涌流,你像个孩子看着母亲那样,露出骄傲甚至娇憨的笑容。
再说一声:小平你好!这是春雷吹响的号角,忘不了当年万马奔腾大地焕发了新貌,小平你好!小平你好!我们唱着这支歌,在东方黎明的土地,看太阳蓬勃。
简简单单的文字,朴朴素素的话语,穿透中国历史厚重的帷幕,穿透中国人沧桑的情感,一个春姑娘般银铃悦耳的声音,吹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再说一声:小平,你好!
将记忆中灰色的天空濯亮,太多的屈辱渐渐远去。
祖国尊严与强盛的途中,在简单的字迹里萌生。
五、 我要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
中国,涅磐的凤凰,走过漫漫长夜。春天,在黑夜与白昼之间经历。痛苦与温暖,升腾的火焰注定要被一次次助燃。中华,我的中华,所有的江河山川,所有的虎咆海啸,所有的屈辱与黑暗,就在这一天迎来了黎明。中华,我饱经风霜、受尽磨难的中华,我历经千年文明泱泱的中华。
哦,我的香港!我的同胞兄弟也回来了,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几门大炮便打开了一个国门,已折叠成年历里一幅滑稽的风景。流浪的岁月里,天安门是你永恒的牵念。风雨洗不去血泪的印痕,昨日的悲怆,今日的辉煌,石榴花开的季节,归去来兮的日子,百年的狼烟,百年的梦幻,所有的历史承载,都是民族不屈的魂。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我要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老人的这一远愿望终于没有实现。在一个雪打灯笼的元宵节前,小平同志——人民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赤胆忠心,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勤劳善良勇敢的人民。
梦想,一个承载历史,期许未来的词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响亮、坚毅的声音,在华夏大地回响!数百年间,强盛,衰落,复兴,沿着红船的方向,在祖国大地的春风里荡漾。腾挪跌宕的东方巨龙,脚步永不停歇。中国梦,我们的未来!
刻骨铭心的日子!风雨欲来的日子!闪电毁灭景仰光明的日子!
2018.3.16凌晨
后记:在一个特大冷风吹的倒春寒的夜,听着《小平,你好》这首歌,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视角,结合邓小平对自己少年青年及工作后成长的点点记忆,写下对小平同志的理解,对改革开放的个人理解,定有偏颇不当之处。但以自己真实的记忆和情感写出,也算是对小平同志的一点记念。
作者简介:姜建华,字子悦,号沣峪,笔名如也,司马原,山东东平人,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山东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诗人协会会员,泰安诗歌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泰安市卫生部门。作品散见《作家报》《山东文学》《散文诗世界》《诗神》《剑南文学》《南国诗报》《泰安日报》《泰山文艺》《泰山文化》等报刊,在中国作协中国作家网、花城杂志网、中国诗歌网、北京海淀区作协、中山作协、广州作协、日照作协、广安文联、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等融媒体发表小说诗歌散文300余篇。著有诗集《青涩时期》,散文集《花落花开》,中篇小说《人欢马叫》刊发在《花城》杂志网。有作品入选《中国小说诗歌散文精品荟萃1999卷》(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2010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来源:“黔中文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姜建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