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冯玉祥的秘书李紫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8-28 21:19:00 浏览次数: 【字体:

李紫翔(1902—1979),安徽泾县人,原名李延瑞,曾用名董志诚。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曾任冯玉祥秘书。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暨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志工矿志编辑组副组长等职。

李紫翔早年就读于宣城第四师范学校。1922年任安源路矿子弟学校校长,1922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委书记、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1929年)、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1930年)等职。1933 年5月,上海共产党组织遭受重大破坏,李紫翔与共产党失去联系。

20世纪30 年代初期,李紫翔与陈翰笙、王寅生、孙冶芳、钱俊瑞、吴觉农、薛暮桥、孙晓村、冯和法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他被推选为理事。1934 年,李紫翔来到天津,参加吉鸿昌组织的“华北抗日行动委员会”。后经人介绍到泰山为隐居的冯玉祥及其部下讲授近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并任冯玉祥秘书。他与冯玉祥从泰山到南京、汉口、重庆共相处了 8年。

1942年,李紫翔在重庆经同乡介绍,到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处工作,后兼任第一科科长。1946 年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李紫翔辞去经济部的职务,受聘为重庆《商务日报》主笔,主持经济问题的笔政,兼任西南实业协会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又受聘为重庆大学银行保险系经济政策教授,求精商学院政治经济学及商品学教授,并任该院院长。他还参与组织重庆民联(民革前身)临时工作组,负责重庆民联分会工作。

重庆《商务日报》

建国后,李紫翔任民革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组织处长,并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计划局副局长,西南劳动部副部长,重庆市人民代表等多种职务。1955 年,调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后任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暨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等职。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除保留四川省政协常委和民革四川省委委员外,被撤销了其他一切职务。1960 年后,任四川省志工矿志编辑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中,李紫翔受到冲击,身心遭受严重摧残。1979 年 1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对他的错划右派问题予以纠正,恢复李紫翔的政治名誉。同年10月,李紫翔当选民革五届中央委员。因心脏病复发,1979 年 10月 29 日李紫翔在成都逝世。李紫翔不仅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较有影响的学者、经济学家。他一生中著述很多,仅论文就达百余篇。1933 年,他在上海期间,就帝国主义对纺织、交通、运输、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入侵以及入侵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先后撰写论文10篇,刊载于《申报》《新中华》《东方杂志》等报刊,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论证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半殖民地性质,驳斥了托派关于中国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谬论,坚持认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1934年,李紫翔转向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他在《中国农村》月刊上发表《中国农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等论文数十篇。1935 年,他与千家驹共同编著出版《中国乡村建设批判》一书,揭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农村的残酷剥削以及中国农村的衰落,论述了中国农村变革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土地问题。指出改良主义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不能解决中国农村建设问题的,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仅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且要反对封建主义。

1944年,李紫翔在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处工作期间,主编了一套《中国后方各省工业统计》,编制了9期分季度的工业生产指数。这一套统计资料为研究大后方经济的专家学者门提供了全面、系统、翔实的参考资料。同时,他也利用这些统计资料,研究大后方的工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问题,撰写论文数十篇,分别刊载于《新经济》《经济周报》《中国工业》《经济建设季刊》《中央银行月报》《西南实业通讯》《四川经济季刊》上。这些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深刻分析了抗战以来大后方工业,尤其是内迁工业的兴衰起伏,从社会性质上分析了大后方工业发展的种种局限性,阐述了他对中国工业化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经济体制的设想。他掌握有大量的统计资料,因而,他的文章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许多内容被解放后编选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一书辑录。

李紫翔在任四川省志工矿志编辑组副组长期间,致力于省志工矿志经济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他组织人员,从报纸杂志中辑录出 1840~1949 年有关四川工矿经济的资料约 2000 万字,加以整理、分类、抄写,成为今天有关单位修志工作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