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蜀中人物】岳定海 ‖ 盐亭赵蕤 蜀中人杰

作者:岳定海 来源:方志绵阳(据盐亭在线) 发布时间:2019-02-17 20:23:46 浏览次数: 【字体:

赵蕤,四川盐亭两河白虎村赵家坝人氏,系易学家赵宾之后。他一生做了两件流传后世的大事,一是写了与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齐名的奇书《长短经》,亦称《反经》;二是培养了弟子、诗仙李白。在千余年发黄的史料中,史家对赵蕤大多语焉不详,身世模糊,未窥全貌,让国内外众多读者感到遗憾。

盐亭籍作家岳定海经多年发掘与梳理,写成《盐亭赵蕤 蜀中人杰》一文,刊发于《晚霞》杂志2019年第3期。         

赵蕤著《长短经》在历史上的意义

在中国有这样一本奇书叫《长短经》,成书之初作者赵蕤定名叫作《长短要术》,它共九卷六十四篇,从唐开元四年(716)完稿,到现在不过一千五百余年间,已在世上累计印刷达数百万册,有六十种校注、版本问世,从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它就是被史学家称为“置于枕头,秘而不宣”的书籍,堪与巨著《资治通鉴》齐名,因为史上称《资治通鉴》为《正经》,故而将与之比肩的《长短经》称为《反经》。《长短经》付印后,“千古一帝”乾隆最为喜爱这本书,朝廷组织编撰《四库全书》时,乾隆帝特意为大臣励守谦进献的南宋净戒院刊本《长短经》扉页题诗一首,以彰显荣耀,诗云:

郪县创为救弊论,爱憎殴业匠和函。

向时虽类纵横说,忧末原归理道谈。

宋刊弃自教忠堂,通变称经曰短长。

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日慎行王。

连皇帝也这样赏识它,可见《长短经》真是一本谋略奇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老师、大韬略家赵蕤,他以唐之前的华夏历史为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为一炉,广涉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自唐以降,历代有作为的帝王将相、名臣 谋士,都把《长短经》置于枕边,当作为官治政秘籍。

那么作为作者本人的赵蕤,是如何看待这本浸透毕生心血的著作《长短经》的呢?他说写《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也就是说,赵蕤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出发,在书中提出自己的思想理论和安邦治国的主张。书中,赵蕤对“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他特别重视人才的使用,曰“料才核能,治世之要,”提出对人才要全面考核,了解他们的德、廉、贞、勇、诚、辞、变等方面情况,掌握每人的情况后恰当地使用。赵蕤的《长短经》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天地变化,必有阴阳。”这些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从唐代至今,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都公认赵蕤的《长短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库中的瑰宝!当代哲学史专家张岱年讲:“赵蕤《长短经》中主要讲政治问题,但也有哲学思想,有辩证法思想……赵蕤的《长短经》中有进步思想,我们应该加以研究。”

赵蕤在梓州长坪山著《长短经》

绵阳境内自古以来第一隐士、《长短经》作者赵蕤是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白虎村赵家坝人,赵蕤于唐高宗永隆(公元680年)出生,儿时在赵家坝搓泥巴玩耍,与庄稼地和静谧的田园风光朝夕相伴。赵蕤的祖上也荣耀过,他的祖先是西汉宣帝时蜀中有名的《易》学家赵宾,繁衍二十余代,到赵蕤父亲已定居盐亭县赵家坝了。赵父经商是把好手,几十年辛勤劳作已在赵家坝成为殷实大户,相继在嫘祖故里东关县(今盐亭金鸡镇)、永泰县(今盐亭永泰乡)等地广置田产,家业兴旺。及至赵蕤长成,虽饱读史书,然几次科考不第,不免心灰意冷,便放下入仕之心,想写一部教化皇帝与官吏的著作服务社会。

梓州(今四川三台)在唐代极为繁荣,更以“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享誉巴蜀,堪与益州(今成都)齐名。赵蕤偕妻从盐亭白虎村风尘仆仆来到距梓州城不远的长坪山安昌岩下的古刹“慧义寺”时,只见庙壁刀刻千余佛像,时人称之为“千佛岩”。千佛岩左侧崖壁间凿有一座汉代崖墓洞穴,深三丈,宽两丈,石壁前后俱二室并带耳房,年青的赵蕤心中自是欢喜,决定将此作为“清修之所”并终身在此隐居。他将好几车书籍和生活用品卸下,携妻儿来此居住。刚一安顿好,赵蕤走出汉代墓穴向前方眺望,梓州北坝乡村却如仙境一般绚丽:阡陌纵横千里,天空白云飘拂,仲春麦浪翻滚,炎夏藤蔓垂帘,初秋稻香扑鼻,隆冬古木挺立,季风翻卷于崖壁间,与不远处琴泉寺的暮鼓晨钟交替鸣响,正是一个修身养性、治学成卷的好去处。

赵蕤在梓州长坪山著《长短经》

赵蕤是个奇人,他的奇表现在远离喧嚣世俗,一心撰写书卷上,更体现在他的生活情操上。他驯养了上千种鸟儿:鸽子的飞行、鹦鹉的饶舌、鸳鸯的忠贞,一一在洞前草丛与碧树展现。赵蕤写作累了,看夫人搂柴做饭,观西山夕阳隐没。赵蕤快乐了,他吹个响亮的口哨,那些聪明的鸟儿齐扑扑飞落他的肩头手上,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把来客都看呆了。没错,这个客人便是慕名寻访山林高士的匡山人李白。

李白当属年少,却怀“匡时济世”之壮志,这位有着侠客情怀的英雄少年听闻梓州赵蕤隐居山林而剑法精湛,长啸江湖而志存高远,便登门拜访,意欲向赵蕤求取剑术与功名之道。李白找赵蕤找得辛苦,他从江油匡山出发,奔陆路、赶水船,一路风尘扑面,就为的是早日拜师赵蕤。听到客人喝釆,赵蕤放下心爱的鸟儿,与来宾互致问候。此时李白刚满18岁,骨子生性高傲,赵蕤建议用师徒关系相处,李白欣然同意。对于李白,深居简出的赵蕤早就有所耳闻,他向执弟子礼的李白送上《长短经》一卷,供其品读交流。在益州与梓州一带已经有着诗人美誉的李白,突然间读到赵蕤《长短经》,心中甚是惊讶,随着字里行间的展开,李白高傲的心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位旷世高人的尊敬。在长坪山洞穴相伴一年多的光阴里,李白虚心向赵蕤学习剑术,还勤勉地帮助赵蕤整理装订《长短经》九卷,并请先生彻夜讲解《长短经》的帝王权术、哲学思想而大受裨益。时至今日,安昌岩下还回响着师徒二人击剑时清脆的声音,孤树下还铭记着把酒言欢彻夜长谈时留下的身影。

在长坪山洞穴隐居两位大师级的人物,不免惊动了地方官吏,梓州刺史和广汉郡太守先后临洞拜访,对二位隐逸之士表达仰慕之意,并索要赵蕤所著《长短经》几册订正稿献于朝廷。赵蕤深知李白非“池中之物”,不可能同自已终生隐入山野,力劝他不走科举路,在荐举或制举上找门道,在自已的人生道路上大鹏飞举。这一席彻夜长谈,两人酒喝了很多,洞前釆下的菜蔬也被赵夫人细心烹制后吃下不少,到曙光初现,两人沉沉大醉。李白在一个昏暗的上午与恩师泣别,他接受赵蕤亲送的《长短经》作伴,曲折山路上,依依不舍的赵蕤送李白至道口,挥袖作别。

李白走后不久,益州大都督长史苏颋上任途中巧遇“仗剑出游”的李白,对李白考察后便有推荐起用之心,同时苏颋早已耳闻隐士赵蕤的高风亮节,他感叹不已:“白与赵蕤为蜀中二杰。”上任不久,苏颋向唐明皇写了《荐西蜀人才疏》,称赞“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对蜀中人杰大为赞赏。唐开元十年(722),唐明皇收到苏颋的奏表后,又将献于他的《长短经》细读后深思一番,认为是“一部奇书”,随即下诏召赵蕤入京供职。皇帝下诏可了不得,梓州刺史命人牵上高头大马,披红挂彩,前往长坪山“赵岩洞”前传达圣旨。接下来的事儿出人意料,赵蕤夫妇长跪不起,婉言谢绝,拒不接旨。赵蕤给出的理由用今天大白话讲叫“喝土酒醉了,吹山风爽了,自由散漫惯了,”去不了朝廷,恳请刺史转告皇上“吾隐没山林,其志不变,万望成全”云云。梓州刺史传旨不受,怏怏而归。把围到长坪山看热闹的百姓惊了,齐声喝采,送赵蕤个雅号“赵征君”四处流传。

赵蕤高寿而终,大约活了80多岁。史载地方官员敬其品德与才学及所著《长短经》一书的深远影响,在这个小小的墓洞外竖一方《赵蕤处士碑》,记其生平事迹刻于石上,以表怀念之情。此碑在晚唐就很有名气,文人墨客均前往赡仰吊唁,当地百姓怀念这位高风亮节的隐士赵蕤,将他生前在此居住了50多年的岩墓称为“赵岩洞”,并流传至今。人们感叹,从盐亭白虎村走来的隐士赵蕤,继承了晋陶渊明、魏晋“竹林七贤 ”的隐逸之士风尚而发扬光大,世人叹而敬之。

赵蕤著长短经》对李白的影响

大家知道,李白青年时期受老师赵蕤的影响很大。《唐诗纪事》卷十八引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说:“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徵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今观《长短经》一书,阅其内容,确是所谓王霸之道。赵蕤在《反经序》中虽然称孔子为先师,赞扬他作《春秋》、《孝经》,自称其书为《儒门经济反经》,然而按之全书,察其论点,可知它与儒家关系甚浅,实与纵横家与法家为近,赵蕤著《长短经》中的理论沿袭商鞅、韩非一脉而来,赵蕤特别强调从政原则,即“达于时变”,从这样的前提出发,也就会得出“当代之士,驰鹜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并以此作为“向时之论,必然之理”了。

这种理论曾对李白起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避地司空原言怀》中说:“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安史乱起,他避地庐山,永王磷征召他时,韦子春等人三次上山礼聘,李白审时度势之后,终于认为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到了,他欣然下山,准备在混乱的时局中一显身手,但随着李磷的兵败,师傅赵蕤的纵横之术也帮不了他了。

尽管如此,赵蕤与李白的师徒之情贯穿一生,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困顿中的赵蕤在长坪山洞穴辗转收到李白托人捎来的信函,疲惫的赵蕤拆开一看,是李白写给师傅的一首诗,题为《准南卧病书怀寄赵征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怀奏钟仪,越吟比庄舃。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读罢此信,赵蕤已是潸然泪下,一方面祈福李白平安,再者也感慨世道艰危罢了。

盐亭县白虎村赵家坝赵蕤故里及赵蕤墓

赵蕤的父亲有经商才能,因此在唐代的永泰县、东关县(今均属盐亭)添置别业,赵蕤不时去两地走动,在东关县青龙山下,地方长老慕其声名,恭请赵蕤为青龙山撰写《重建嫘轩宫圣地碑》既唐四方碑,碑文记载:“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遵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赵蕤所记,当是历史上第一位考证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县的碑文,为揭开历史谜云、传承嫘祖文化揭开了历史新篇章。那么,《长短经》作者赵蕤的故里在哪里呢?《长短经.自序》曰:“唐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草莽臣赵蕤撰。”史载清乾隆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明确记述唐赵蕤撰《长短经》。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也。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盐亭两河白虎村古地名与当地编印的《赵氏族谱》标注的名称内容完全相符,如大坪山、桑登坪、二坪山等,它们将赵蕤祖宅长坪山围抱在山地中央,赵家坝赵姓的祖墓集中在梧树沟左边的圆凸山,把白虎寨围成缺月,构成了一幅天生太极图,最后注入洗马滩的梓江,风水甚佳。

图片来源:立身国学(作者:钟永新)

人们常说,四川偏僻之地盐亭藏龙卧虎,不仅孕育了嫘祖、岐伯、严震、李义府这样的千古风流人物,还出了赵蕤、文同、蒙文通三位文史界的大师,是盐亭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骄傲。据悉文同墓已经在故里永泰重新修缮,蒙文通故居在石牛庙乡也得到有效保护,仅余赵蕤墓因历史疑云遮蔽至今未予重建。史载赵蕤出生盐亭县两河镇白虎寨长坪山,当地文史爱好者谢国强、谢明元与石云龙都是八旬以上的老人,他们是亲眼见过“赵蕤墓”的见证人。家住桑登坪下的谢明元老人介绍,桑登坪“赵蕤墓”毁于1958年“大跃进”,狂热的农民将大石碑打烂后,抬到桑登坪下面的茅舍沟口搭了一座小石桥。谢国强说,他童年时经常去桑登坪“赵蕤墓”玩耍,亲眼见过一道青石“无字碑”。为什么立“无字碑”呢?赵蕤生长于盛唐武则天时代,武氏辞世后,她的玄孙唐玄宗即位,为其祖母立了一座无字碑,意在功过应由后人评说。而身为隐士的赵蕤,吸取武氏的教训,视功名如浮云,故立无字碑留世。

现在已有当地热心人士出力捐资在“赵蕤墓”前竖立一方花岗石碑,上面庄重而刻“唐经世家赵蕤之墓”。

听闻此信息,作者亦于2013年仲夏与友人探访“赵蕤墓”,见墓地柏木森森,一派肃然,故写下小赋记之:

赵蕤墓重建侧记

▽ 岳定海▽

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记曰:“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具有隐操,不应辟召。”清乾隆年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赞赵蕤撰《长短经》矣。恍然回想唐朝,盐亭两河白虎村赵家坝人赵蕤,几上盐亭高山庙 “仰天窝”教李白习剑;而宿“昙云庵”多议政事、科举之弊也。师徒三赴郪县长坪,著书立说、舞剑习字、驯鸟下棋、漫步林间,真世上隐居高人乎。

《长短经》亦《反经》者,凡九卷,纸页芬芳如早间凉爽风至。年余,李白泣别恩师,庄重一揖,潇洒奔长安而去之。赵蕤牵夫人目送,心黯然哉,缓步坐于坝前石凳,见林下一桌,桌上一棋局,旁立陶罐酒壸,几土杯,杯里散酒香也,下有红尾鸟碎步觅食乎,赵蕤见之,喚鸟,鸟飞立于肩头,奇也。

赵蕤著《长短经》多为皇室置于枕畔秘用之,虽森严朝廷,亦称《长短经》与《资治通鉴》齐名,敬矣。后人评曰,赵蕤且为世间培养弟子李白,一大功绩者,史多敬重,传布不朽。

有此二,赵蕤可笑慰百世而足矣。

再,赵蕤临东关(今金鸡)别业小住,地方宿老恳请为嫘祖故里四方碑序,蕤允,仅数日,《嫘祖圣地碑序》灿然出世,黄帝元妃嫘祖含笑九泉,多思故土。

赵蕤夫妇传为神人,惊动长安,朝廷请用,二人坚辞,神话愈重也。

不知何日,赵蕤隐没于山中草莽间,而不知所终。

千余年而过,今有好事者于盐亭两河白虎赵家坝山岩处,砍荆除棘,密丛发现一墓穴,约米宽,橫与竖筑青石,极为坚固矣。几老者曰,此为赵蕤魂归故里处,墓大而深,墓洞惜毀于“大跃进”利斧,残存断壁,呜乎。

几日间,墓穴前恭立一花岗石碑,书“唐 经世家 赵蕤之墓”,残阳照之,如血闪烁,后来人肃立感念而记。

图片来源:立身国学(作者:钟永新)

来源:方志绵阳(据盐亭在线)


作者:岳定海

来源: 方志绵阳(据盐亭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