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孙学元 ‖ 深情回忆陪同高缨老师采风
作家高缨老师给作者孙学元的题词二
2019年2月22日中午,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驻馆诗人、《打工诗人》杂志创始人许岚老师给我发来微信:“今天早晨,著名作家高缨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病逝,享年90岁。”我连看了两遍这条短信,又百度搜索与高缨老师有关的新闻,确定这是真的以后,心里非常悲痛。我顿时想起了陪同高缨老师在美姑采风的往事。
知道高缨的名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高中的时候。当时的语文教材中选有周恩来的一篇名为《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的文章,其中就讲到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今天中午,我在家里翻找到那本教材,周恩来在文中是这样说的:“……对《达吉和她的父亲》,认为是‘温情主义’,先立下这个框子,问题就来了,就要反对作者的小资产阶级温情主义。感谢上海的同志,你们建议我看《达吉和她的父亲》,我看了,小说和电影都看了,这是一个好作品。”我当时心想,周恩来总理在文中都以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为例,进行论证,并认为“这是一个好作品”,这位作家是谁呢?他肯定不简单。还记得当时教语文的曾老师告诉我们,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的作者是作家高缨。从此,我就记得了高缨老师的大名。后来,我读大学时,找读了高缨老师的一些作品,对他的创作和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001年,当时我已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了。是年3月12日,刚下过一场大雪,天气异常寒冷。根据宣传部办公室的安排,我到雷波县西宁乡迎接大作家高缨老师。高缨老师是我久仰的大作家,今天要去接他,我当然激动。我准备好笔和本子,一早就随驾驶员出发了。接到高缨老师时,只见他头发花白,目光炯炯有神,穿着一件翻白领的藏青色衣服,打着一根血红的领带,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上车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高缨老师已70多岁了,前后三次来过美姑县,已经有很深的“美姑情结”。1972年,他参加凉山宣讲团,在美姑县依果觉乡蹲点4个月。我工作之余,有意识地与彝族人民群众接触,了解熟悉他们的生产生活,收集素材,研究有关美姑县的总结、报告、新闻报道和文史资料等,对美姑县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他说:“打倒‘四人帮’后,我能够一鼓作气地写出受到当时文坛好评的长篇小说《云崖初暖》,在美姑县待的日子功不可没。”在1992年凉山州建州40周年大庆时,美姑县也迎来了建县40周年大庆。他到过西昌,又来到美姑县,感受到这儿发生的巨大变化后,激动地赋诗一首:“凉山不再凉,美姑更加美。快马跨世纪,好景似朝晖。”1997年,他还来过一次美姑县。高缨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先后创作出版长诗《丁佑君》《大凉山之歌》,小说和电影剧本《达吉和她的父亲》,散文《西昌月》《竹楼的恩情》《走向那片神奇》等。我还了解到,高缨老师此行的目的是,到美姑县当“学生”,为写一部反映凉山伟大的民主改革的长篇小说作最后的准备。
听了高缨老师热情的介绍,我更加敬佩他了。我劝说道:“高缨老师,您已经对美姑县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非常熟悉了,而且已经是很有成就、很有名气的大作家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名气和功底创作嘛。再说,您已经70多岁高龄了,身体也不好,前往美姑山高路远,交通条件也很差得很,完全可以叫一位助手或者秘书来美姑县调查就行了嘛!”
作者孙学元采访高缨老师(右)
高缨老师摆摆手谦虚地对我说:“这不成。我没有助手,也没有秘书。再说,创作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完全不应该由别人代劳。只有自己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我信服地点点头。
高缨老师在美姑县期间,我陪同他工作。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简单地洗漱后,便围着县城散步,注意观察人们的衣着、早餐,观察县城的面貌,还到农贸市场去调查。然后,他买好糖果、香烟,泡好茶水,请来县人大、县政协的彝族老领导,详细了解凉山民主改革的历史,了解包括彝族上层人士在内的彝族人民在这场斗争中的各种思想感情,了解伟大的民主改革给彝族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高缨老师问得很慢,很多,很仔细,还一条一条地快速地用笔记录下来。有时候弄不明白或者因对方汉语水平差交流困难时,他就请我找来熟悉彝汉两种语言的干部交流,直到完全弄懂为止。晚上,他谢绝来访,潜心整理白天的笔记,直到夜深整理完了,他才休息。
3月14日晚上,高缨老师忙完工作后来到我家里看望我,还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了解我的父母和家人的身体情况。他蔼然可亲地对我说:“美姑彝族文化深厚得很,这些年的变化也太大了,很有写头。要珍惜时间,要珍惜机会,多读书,读好书;要认认真真地观察和研究,踏踏实实地写作和研究;要写真事,写真人,写真情,才能取得成绩。”高缨老师的话虽短,但意义重大,对我的写作和研究产生了深深的影响。至今想来,这些亲切的教诲,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第二天,我陪同高缨老师前往候播乃拖乡继续采风。一路上,他也如前两天一样地注意观察,还几次要求驾驶员停车,走下车子,打听彝族群众这儿的土话,勾画地图。到了候播乃拖乡后,他顾不得休息,连续采访乡干部和彝族群众,并详细地作笔记,还走到乡政府后面,仔细地查看地形,认真地勾画地图。夕阳西下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县城。
作者孙学元采访作家高缨老师(左)后合影
3月16日,高缨老师离开美姑县时,握着我的手信心百倍地对我说:“这次收获真的不少。写好凉山伟大的民主改革的长篇小说,条件已经成熟了。”
我祝贺高缨老师在美姑取得的成绩,并请他题词留念。他接过我的笔记本,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微笑着写道:“爱到深处”“热恋美姑”。我如获至宝,至今犹存。
作家高缨老师给作者孙学元的题词一
那几天来,我陪同高缨老师采风,亲身感受了他的创作态度、工作方法和扎实作风。送走高缨老师后,我很快整理完十多页的笔记,并抓紧撰写了《高缨在美姑当“学生”》《高缨四上美姑》两篇通讯,先后发表在《凉山日报》《彝族文学报》《教育导报》等。
2004年,高缨老师创作的近30万字的反映凉山伟大的民主改革的长篇小说《奴隶峡谷》出版后,他给我寄了一本过来,并在扉页上赠言:“孙学元同志和夫人惠正”,还署名盖章。这当然是一个大作家的谦虚之举,但也反映出他的真诚的为人、严谨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收到凝结着高缨老师全部心血的作品后,夜晚慢慢读过,书中浓郁的凉山气息、彝族气息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很快感动了我。 我抬起头,望着白色的灯光,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翻白领的藏青色衣服的高大身影,闪着慈祥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原来高缨老师的创作精神已经深深地映在了我的心底。
作家高缨老师向作者孙学元的赠书和赠言
现在高缨老师去世了,我想起他在美姑县采风的情景,看到他给我的题词、赠言和赠书,心里非常难过。我独自站在办公室里,靜静地面向东北的成都方向,慢慢地深情地鞠了一躬,心情沉重地小声地说:
“高缨老师,您一路走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孙学元(美姑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