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怀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断奋斗、奋勇前进!
回顾邓小平同志生平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1927年春回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
1921年3月,邓小平和邓绍圣在法国合影(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夏,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39年,邓小平(左三)同刘伯承、李达、蔡树藩在山西太行山八路军一二九师驻地合影(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1952年,初任政务院副总理时的邓小平(图片来源:广安在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1973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期间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图片来源:广安在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这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主任。在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
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3卷)。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在视察珠海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表谈话(图片来源:广安在线)
以不朽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古柏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博古等人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全家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正如后来邓小平在回答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问的时候所说,这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时候。1976—1977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将邓小平再次打倒。邓小平同志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境,表现出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对信仰的坚定,表现出了一位真正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态度,表现出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坚韧不屈。正如他早在苏联求学期间所说,他立志“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无论个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革命道路如何坎坷,他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同时,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1982年9月19日,邓小平陪同金日成赴四川访问途中,在观音山站下车,观看火车穿越秦岭大盘山道示意图(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我党从创建到发展壮大,一步步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道路,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着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写忠诚,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革命的胜利,更没有我们如今的发展进步。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必须要坚守理想信念。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锻造自己,在奋力奔跑、努力追梦中为党尽忠、为国尽职、为民尽责。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思想特点。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一生,是将实事求是精神彻底贯彻的一生。他曾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我是实事求是派”。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就是因为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现状,发现照搬苏联模式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面对国家困难,邓小平同志坚持真理,提醒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更加强调坚持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他强调,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以实事求是精神和务实态度,邓小平同志果断处理了党和国家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党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以及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图为邓小平向群众招手致意(图片来源:广安在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道路就越走越宽广;背离实事求是,困难和挫折就会接踵而至。我们要建设好国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深入一线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不断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发扬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实做好。
热爱祖国和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的情感,亦是力量的源泉。邓小平同志曾经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曾说过:“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质朴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也正是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赤诚的热爱,以及由这种热爱生发而出的厚重历史责任感,让他在“三落三起”的特殊复杂经历中始终信念坚定、坚韧不拔。
邓小平同志的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启发,邓小平和当时的许多爱国青年一样,萌发了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因为自己曲折坎坷的亲身经历,他深深懂得民族独立的宝贵。他反复强调,国家的独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同时,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要职还是身陷困苦,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1958年10月,邓小平到河北定县视察,询问当地农机具改革情况(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热爱祖国,情系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纵观历史长河,正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发展铸就了辉煌的历史,而这一切根本上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产物。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始终对祖国、对人民满怀深情,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开展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
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所说,邓小平同志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对长期形成的思想僵化状况鲜明提出,不能“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他告诫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他还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1991年,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同上海市负责同志谈话,阐述了有关改革开放的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说:“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中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啊、劲啊,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正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下,改革大潮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是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因时制宜、知难而进。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开拓新的局面,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所说,邓小平同志目光远大,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
1989年5月,邓小平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以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胸怀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鲜明特点。他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经验,但又不能机械照搬别国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当社会围绕着市场、计划,姓“社”、姓“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激烈争论时,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厘清了计划和市场关系,为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变,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济特区的倡导者邓小平(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站高谋远,着眼全局,就是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所说,邓小平同志始终以劳动人民的一员看待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屈不挠面对困难,有情有义对待同志,一以贯之严格自律,自始至终谦虚谨慎,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邓小平一生历经“三落三起”,在被错误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沉着坚韧,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革命事业。“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不顾个人荣辱,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力挽狂澜,大刀阔斧地整顿“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7月17日,在决定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他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
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但从不居功自傲。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他讲道:“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党的这些政策也是由集体制定的”。邓小平同志还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身体力行地带头实践,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邓小平和孙子玩顶头(图片来源:广安日报)
邓小平同志以唯物主义者的精神看待生死问题。1992年,邓小平已经88岁高龄,他在住地对前来探望的弟弟邓垦说:“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他逝世后,按照他的遗愿,把角膜捐献给了医院,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人民放在心中,胸怀坦荡,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小平,您好
简宁(发表于1985年《诗刊》)
今天我看到我的形象
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同您一起
检阅着祖国年轻壮丽的姿容
假如我能代表人民
(我是说假如,实际上我只是个普通的中国学生也是一个憨厚得像一头牛的老农民的孙子)
假如我能代表人民
我要喊你亲爱的孩子
(原谅我我已经不再习惯把所有站在高处的人都称为父亲)
也的的确确
没有一点逼人的威风
你站在那儿
像个亲爱的孩子
彩色的人群在大街上壮阔地流过
你激动吗
你微笑着看着彩色的人群
亲切得几乎有几分天真
天真的孩子
就那样有力地伸出手臂
改革
像轻轻摘来一朵雏菊
缀插在祖国有些苍老的浓密头发上
顿时青春的血液
又在她的身体里涌流
今天她年轻地娇娆地走过你的面前
你像个孩子看着母亲那样
露出骄傲甚至娇憨的笑容
真想这么对你说
但是我一个人
不能代表人民
而且您是个老人
我年轻得几乎可以做您的孙子
走在人群里我只能恭恭敬敬地
举起我的敬意
小平您好
您好——小平——
小平
中国的老百姓都这么喊你
就像呼唤着自己孩子亲切的乳名
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邓小平文选》《邓小平“三落三起”》《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库资料等整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整理:牛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