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
人物简介
任乃强(1894—1989),字筱庄,四川省南充县双桂乡(今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人。1905年就读南充县立高等小学堂。幼贫好学,博阅强记,尤嗜史地。1915年得老师张澜、卢子鹤等资助赴京求学,考入北平高等农业学堂(今北京农业大学)。学生时期,因参加“五四”运动,组织前门外的演讲活动而遭军阀政府逮捕,后经全国声援获释复学,1920年毕业,在北京《晨报》供职。
任乃强晚年笔耕照,摄于1985年
兴办职业教育
1921年,任乃强随张澜返南充,任南充县实业局长,协助张澜办地方自治,创办四川省第一所新型中学南充县立中学,兼教务主任。此间,赴上海、南通、无锡等地考察后,提出兴办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发展桑蚕、桐油业,以此振兴南充经济。他的这些见解,很快得到张澜的赞同,在学校增设农蚕、师范二部,实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了大批地方实用人才。
为增强学生热爱乡土、建设家乡的观念,他首开全省《乡土史议》评说,自编教材,自任讲习。同时创办《实业半月刊》,自己撰文、编辑、发行。五年间,先后出版120多期,评击时弊,宣传实业救国,直至1926年辞去实业局长后才停刊。之后,经一年多调查研究,于1928年写成了巴蜀史地专著《巴蜀史议》一书,首次从现代地理学角度阐述了巴蜀地理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四川的史事、文物也多有考研,当即被四川省一些高等院校选为教材。同年,受聘担任 《新修 南充县志》协纂工作。 他用半年多时间,走遍全县各乡镇,察看山川河流、道路桥梁、名胜古迹、寺庙祠墓、土质物产等。 诸凡有存史留志者尽皆广采博搜,并以科学的观点剃除旧志糟粕,吸收其精华。 他分担纂修的舆地、物产两分志,对南充县的土质、气候、主要农作物栽培等均作了精辟考订和叙述,《新修南充县志》出版后,这两篇分志颇受好评。
任乃强与藏族夫人罗哲情措合影
致力实地考察
1929年,任乃强应胡子昂先生之邀,赴川边藏区的康巴、丹巴、泸定、甘孜、道孚、理塘等县考察,步行数千里,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地域、地文、民俗)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被誉为边境之良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
1933年,应张澜之邀,任乃强一行5人赴广西等地对华南民族进行实地考察。行至重庆,被刘湘(时任四川省主席)约请参加教育改革会议,任乃强向会议提供的改革方案,被“教育改革推进委员会”的委员们以7天时间研讨了实施细则。会后,又随从张澜途经上海,赴广西,并撰成了《峡外游记》一书,介绍沿途风景名胜、人物民俗等,连载于重庆、上海各报。返川后任重庆大学教授,省中校长,并负责四川大学农业学院筹办工作。
任乃强先生在作民族研究学术报告
李安宅、任乃强、刘立千三位老友在一起
1936年,筹建西康省,任乃强被推荐为建省委员,再次入康。1942年任西康省通志馆筹备主任,为编纂第一部《西康省通志》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撰成《康藏史地大纲》等专著,以及《吐蕃丛考》《泸定导游》《 萨尔王传》《辩王晖名棺》《芦山汉石图考》等一系列论文与研究报告,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郭沫若赋诗赞叹“诚哉艺术足千秋”,国外著名藏学家石泰安、大卫·尼尔等都非常推崇。
其间,任乃强鉴于国内出版的康藏地图部分,既简而不详,又多皆乖误,国外出版者有的别有用心,有的肆意纂改,他奋力致志于康藏地图的测绘和校正工作,终于绘成当时最具权威性的康藏地图与西康省各县分图。尔后,该地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军用地图之蓝本,受到党和政府赞扬。
任乃强先生手绘地图
潜心研究藏学
1943年,任乃强应聘华西大学当教授兼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次年,随华西大学考察团第三次赴西康考察,撰成《德格土司世谱》《喇嘛教与西康政治》等文,对康藏地区土司制度的演变及喇嘛教的发展作了系统研究,并有独到见解。
任乃强与儿子任建新合影,摄于1987年
任乃强著《西康札记》
1946年,任乃强转任四川大学教授,他发起组建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康藏研究社”。主编《康藏研究月刊》,三年多时间出版了29期,对藏学研究颇有成就。同年,参加中国民盟,积极跟随张澜先生开展民盟工作。
伏案秉笔撰文
新中国成立后,任乃强被任命为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参与筹建西南民族学院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极不应有的对待。但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相继完成了《四川康藏农业区划》《四川州县沿革图解》《四川军阀混战图记》《四川历史地图》等多篇著作。1960年后,他发奋撰成《华阳国志校补图注》150多万字的巨著,纠正了前人诸多谬误。1988年9月30日 美国洛杉矶《论谈报》评论称之为 “西南古代之百科全书”。
1972年,任乃强发现南充天公山古墓,省、市考古队员来访。照片摄于任乃强所居南充岩洞屋前,左右二人为其学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乃强的冤假错案得到彻底纠正。尔后,任乃强先后任政协四川省第四、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四川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及四川省30多个地、市、州、县地方志顾问等,同时还担任四川民族学会、四川历史学会、南充历史学会理事、理事长。
1979年后,任乃强虽已年过80高龄,仍孜孜不倦,伏案秉笔。相继撰成《民族源流探索》《四川上古史新探》《川藏边区历史资料汇编》《山海经新探》《周诗新诠》《四川地名考释》《张献忠》等十多部著述和近百篇论文,约500多万字。《张献忠》是一部历史章回小说,1987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1986年、1988年,任乃强两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
任乃强手稿
治学成果得到重用
任乃强一生治学严谨,经世致用。他提出的《四川教育改革刍议》,主张学用一致的教学原则,在全川教育界引起共鸣。当祖国“四化”建设时期,他把数十年研究的心得,向中央提出《采金刍议》,为开发青、藏、康高原的黄金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被冶金部特聘为黄金开采顾问。
任乃强桑梓情深,“文化大革命”期间,隐避家乡南充县双桂乡(今嘉陵区双桂镇),筑岩洞以居。1989年因病逝世,终年96岁。
任乃强教授之墓
来源:嘉陵地方志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