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潘玉良和张大千:艺坛姐弟成就佳话

作者:薛维睿 来源:20201225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12:17:10 浏览次数: 【字体:

青年潘玉良

(图片来自网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目前,“玉汝于成——潘玉良艺术人生”正在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展出。作为近代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的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作品兼收中西方绘画之长,受到陈独秀、张大千、徐悲鸿、王济远等名人大家的推崇。

在这次的展览中,不仅可以看到张大千题跋的《豢猫》《芍药》等作品,还有他赠予潘玉良的画作《墨竹图》和《百感图》。在作品往来的背后,潘玉良和张大千相交甚厚,两人相差4岁,以姐弟相称,成就了一段“艺坛知己”佳话。

作画力挺:出淤泥而不染

1928年,潘玉良刚学成回国,绘画风格完全承袭了西方艺术传统。在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等人的指点下,潘玉良开始探寻独立的艺术风格。她学习中国绘画,通过临摹张大千等人的国画作品,尝试将中国传统的线描融入创作。

1936年,在时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艺术系主任徐悲鸿的推举下,张大千被聘为该校艺术系的教员。此时,潘玉良也在艺术系任教。在刘海粟的引荐下,潘玉良不时到张大千家中讨教。

张大千喜好京剧,潘玉良尤擅京剧老生、黑头,还曾在刚入学的迎新大会上表演《李陵碑》。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探讨画作之余,潘玉良常会高唱一曲,张大千在旁击节叹赏,在学校里传为佳话。

有一次,潘玉良在南京举办画展,多幅画作被蓄意毁坏,还被写上“青楼女”等字眼。为此,张大千特作《墨荷图》相赠,寄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题跋《豢猫》:为国画正派

1956年,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同年,卢浮宫博物馆举办“张大千近作展”。当时,潘玉良已定居法国。张大千到法后说,他第一要见的人就是“玉良大姊”。画展期间,张大千多次到潘玉良家叙旧。张大千拜会毕加索之行,也是潘玉良和赵无极穿针引线。

一次,潘玉良邀请张大千做客,不仅请来一位高级厨师烹饪,还邀请旅法著名油画家常玉作陪,他与张大千同为四川人。此时张大千已迁居巴西,长期萍踪海外,深深怀念祖国和家乡。鲜辣的红烧鲤鱼,香脆的四川炸肉,加上席间的老友同乡,张大千一解乡愁。

叙旧夜谈间,张大千看到墙上一幅彩墨画,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蹲在石台,背后是简笔的太湖石柱,枝头斜出新枝,寥寥笔墨,画面生机蓬勃。这是潘玉良刚完成的立轴《豢猫》。

张大千赞不绝口,挥毫留下五行题跋:“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进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为国画正派,尤可佩也。丙申五月既望大千弟张爰题。”

该题跋被看作张大千的“中国画史小论”,概述了宋元以来的国画兴衰。他高度评价潘玉良师承传统,称其为“国画正派”。

他还为潘玉良画下一幅《百感图》。潘玉良不久将赴英国伦敦举办画展,在她的邀请下,张大千欣然同行。

姐弟情深:花开春已是将离

1957年秋,张大千邀约潘玉良共赴台湾展出,潘玉良携带20幅画作前往。其间,两人还合作了一幅四尺整宣横幅《梅竹图》。1978年,张大千移居台湾后,这幅作品被台北美术馆收藏。

1959年,法国巴黎大学授予潘玉良多尔利奖。巴黎市市长亲自主持授奖仪式,将银盾、奖章、奖状和一枚星型佩章颁给她。张大千获悉后,立即致信祝贺。

同年,巴黎博物馆成立永久性中国画展览厅,担任巴黎中国艺术学会会长的潘玉良邀请张大千参加开幕式。张大千携带12幅作品前往巴黎。

潘玉良艺术实践广泛,在雕塑上的表现同样不凡。她还为张大千雕塑了一尊铜质头像,张大千非常喜爱,捧着铜像拍照留念。这件雕塑作品后来被巴黎现代美术馆收藏,这也是该馆首次收藏中国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1961年,张大千赴巴黎举行巨幅荷花特展,他为潘玉良的《芍药图》题跋道:“予年廿时,尝赋种花诗云:第一莫栽红芍药,花开春已是将离……”他用年轻时写的种花诗,感慨相聚的美好和短暂,足见两人感情深厚。离别之际,张大千还将他的《墨竹图》赠予潘玉良。

来源: 20201225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