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新晋“梅花奖”得主张燕: 半生戏缘一芬芳

作者:李婷 来源:20210608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8 10:15:26 浏览次数: 【字体:

张燕领奖。

《死水微澜》海报。(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张燕生活照。

张燕旦角扮相。

9岁登台,三次冲击梅花奖,终于“摘梅”

曾弃艺从商,但因不舍,还是回到了川剧舞台

希望更多年轻人来看川剧

6月1日,距离张燕获得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已过去了许多天。她说虽然那天得奖的喜悦现在想起来都难以忘怀,但她也思考着自己与全国其他剧种优秀演员的距离,想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去吸纳更多戏曲表演精华。

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结果出炉,四川省川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张燕,凭借川剧《死水微澜》“摘梅”。她9岁登台演川剧,用台前幕后的苦乐,“酿”成此刻的芬芳。鲜为人知的是,这也是张燕第三次冲击梅花奖,由于年龄限制,这也是最后一次,“赶上末班车”的张燕言语中有些哽咽,但也笑称:“之前付出再多的努力、经过再多坎坷,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达人档案

张燕,1975年生,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表演专业,主攻旦角,师承许倩云。1994年毕业后担任新都芙蓉花川剧团演员,2001年任剧团副团长。2008年调入四川省川剧院担任演员,主演过《白蛇传》《珍珠衫》《巴山红》《王英》《芙蓉花仙》等川剧,并擅演折子戏。

从观众到主演,演绎出“新版”邓幺姑

张燕讲话温温柔柔,音色清亮,长着一双修长的柳叶眉,眼角微微上扬,总是绽放着笑意,眉宇间又有四川女子独有的爽利劲儿。但是要饰演《死水微澜》中泼辣奔放的邓幺姑,张燕坦言还是具有挑战性的。

张燕坦言:“第三次冲击梅花奖,面对全国出类拔萃的戏剧演员,其实心里还挺紧张的。”不过张燕很快放平了自己的心态,“五一”节把这部戏演给了成都学生和劳动工作者,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然后全力以赴。梅花奖比赛当晚,张燕主演《死水微澜》时,发挥非常稳定,整个幕后乐器、舞美等团队也配合默契,演出结束后赢得不少在场观众起立喝彩。

1996年四川省川剧学校(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根据李劼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川剧《死水微澜》,剧作家徐棻先生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谢平安执导,田蔓莎出演主角邓幺姑,一经推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荣获了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白玉兰奖等众多殊荣。

当时田蔓莎把邓幺姑的泼辣性格,用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川剧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此后,梅花奖得主陈巧茹、虞佳等著名川剧演员也都饰演过“邓幺姑”,因此这次重新演绎《死水微澜》中的“邓幺姑”,还要演出新意,张燕的压力不小。

整个团队给了张燕很大支持。2020年,四川省川剧院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出品《死水微澜》,邀请了国家一级导演、二度梅获得者田蔓莎担任传承导师和复排导演,由国家一级演员张燕领衔主演,刘欣担任指挥、配器,宋涛担任鼓师,付贵、张义担任领腔,主演谢章洪、雷云、黄强、邹宏、冯燕等组成一支优秀的演出团队,传承新经典。

缘分和努力相辅相成,总是妙不可言。张燕说,自己第一次坐在台下看田蔓莎版的《死水微澜》时,还是一位青年演员,当时边看边哭。“太爱这部戏了,简直是我的心头好,它对女性的刻画很深刻,当时邓幺姑能突破时代的限制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真的很了不起。虽然时代改变了,但我们何尝不是在其他‘枷锁’里生活呢?”于是最后一次角逐梅花奖,考虑再三,决定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剧目去参赛,这次她从台下观众,变成了主演。

张燕对邓幺姑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打了个比方,比如田蔓莎老师的邓幺姑是火锅里的特辣味,那么她就是“中辣”味。性格使然,在同事眼中张燕确实是一位温婉的旦角演员,这次《死水微澜》中的邓幺姑既有川妹子的泼辣,也有一丝天府之国女性的温婉漂亮。但人物形象最终落脚点,还是以情动人,聚焦着邓幺姑人性中的善良。因此这次在表演上,张燕追求的是对人物“深度发掘”,精确表达。比如大老表和邓幺姑在一起后,顾天成被大老表的兄弟欺负了,张燕饰演的邓幺姑并没有仗着大老表的权势,显得神气或者自傲,她反倒劝顾天成“快走”,为他担心,这些细节都有着张燕的影子。

八年“马拉松”三次冲击“梅花”

张燕最初是新都芙蓉花川剧团的演员。她长期活跃在演出一线,同事说她只要是给观众演戏,从来都是全情投入,对舞台有着难得的敬畏心,因为唱念做打各方面发展平衡,常常被业内人称为“综合演员”。她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演出戏路宽、行当跨度大,善用明眸双眼反映、传递和外化人物内心,在丰富的舞台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个性,荣获2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四川省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首届四川省艺术节四川文华表演奖等。不过,张燕的“逐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战线长达8年。“角逐三次,一路比拼过来,团里面给我的支持都相当大。领导看我的状态还在,非常支持我,非常感激。”张燕说道。

2014年,是张燕第一次冲击梅花奖。她当时演出的是自己最拿手的《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无缘角逐。2018年,张燕第二次冲击梅花奖,带来的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底的“折子戏专场”。这次张燕做了精心准备,由于梅花奖比赛要求剧目有“创新点”,她征求了众多前辈的意见,表演折子戏《武松杀嫂》《七郎招亲》《铁笼山》。但很遗憾,“折子戏专场”没有入围梅花奖角逐。

二次逐梅的失利,让张燕非常痛心又沮丧,并且一度以为自己再无缘参加梅花奖角逐了:“毕竟那么多前辈为了支持我,在这部戏上倾注了精力、物力。”当时很多领导、前辈、同事都安慰张燕:“努力了就好,过程比结果重要。”张燕听到这些话心里特别温暖,但也痛定思痛,暗下决心不放弃。

但按张燕的年龄来算,她只有最后一次“夺梅”的机会。张燕心想:“那就全力以赴,最坏的结果,也是学了一部新戏啊,走到哪儿算哪儿,也有收获的。”于是,2021年,带着《死水微澜》“再战”,不料中途还遇上了疫情,她曾一度以为项目又要中断。但随着省川剧院的快速复工,张燕找到了田蔓莎,有了准备复排《死水微澜》的意愿,得到了田蔓莎、徐棻的支持。

在排练阶段,通过与前辈田蔓莎的相处,张燕对人物角色的创作和刻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以前总是想着自己的技艺、表演、唱腔要如何提高。但其实只是表演,没有内心情感的话,表演的就只是躯壳。”在张燕看来,要把唱念做打的东西和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才能捕捉到角色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有这样,演员才能神形兼备地、诚挚地把自己的情感触动和对角色的理解,传递给观众。因此在饰演邓幺姑的过程中,笑容究竟是浅笑、中笑、大笑,都要根据剧情把握准确,她也有意识地减少了自己“兰花指”的使用。因为邓幺姑来自乡间,这样返璞归真“做减法”的表演方式,更符合人物的性格。得奖过后,张燕体会更深了:“没有剧情理解的技巧就是炫技。”

半生戏缘还是更喜欢舞台

从8岁到30岁,张燕一直在新都的剧团工作。和大多数从事戏剧艺术的小孩一样,她与川剧结缘,是因为小时候家里人偶尔看戏,小小年纪又爱美的她,看到台上传统川剧旦角的扮相,觉得十分漂亮,于是和同学一起去面试川剧团,唱了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嗓子清亮。1988年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表演专业,主攻旦角,师承许倩云。1994年毕业后担任新都芙蓉花川剧团演员。

张燕9岁就开始登台演川剧,当时演剧里的“小花仙”“小兔子”。16岁第一次担任主角,去韩国表演《芙蓉花仙》,渐渐开始成长为剧团里的中流砥柱。先后在《芙蓉花仙》《白蛇传》《荷珠配》《御河桥》《火焰山》《人间好》《铁龙山》《武松杀嫂》《放裴》《思凡》《六月雪》《七郎招亲》等川剧中担纲主演,彭代秀、苏明德等老一辈川剧人对她关爱有加。民营剧团的高强度排练,让张燕锻炼了扎实的基本功,其中连续7年,张燕都去日本巡演,短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每天走不完的台口,演不完的戏,戏赶戏。”日本东京、大阪、北海道、京都、名古屋都走了一个遍,海外观众对川剧非常热情,常常演出后又要“安可”返场。

但张燕也开始进入了迷茫和反思的阶段,每天拿来本子就开演,白天演了晚上演,每天都是《金山寺》《三岔口》《盘丝洞》,老百姓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那如何提高自己呢?此时,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剧演员收入骤减,一些剧团解散,而张燕家里除了她,都是做服装商贸生意的,对比之下更显艰难,一度让张燕产生自我怀疑,想要放弃从艺之路:“我究竟还搞不搞川剧哦?”

剧团解散后,张燕甚至真的和妹妹一起,从事过两年左右的服装生意。“每天都要把衣服整理好,推荐给形形色色的客人,其实卖衣服挣钱的过程,也很辛苦。”不过,张燕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反差”,自己还是更喜欢舞台,在舞台上能够用自己的长处,享受其中的欢愉和快乐。而川剧圈内的著名演员陈智林、陈巧茹等也为张燕抛来橄榄枝:“你不来唱戏,可惜了嘛!快点回来。”

2008年,在前辈们的鼓励下,“重新回归”的张燕调入四川省川剧院担任演员。但通过前期精神和物质的积累,此时张燕的心境也有所不同:“如果你一直都是在卖地摊货,再辛苦得到的也就是地摊货的认可,但我真的想把作品的品质提高,就像衣服中的‘爱马仕’,我希望自己努力演的戏剧作品,也能做到衣服中的‘爱马仕’的程度。”这一待就是13年。

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行业责任。张燕希望,川剧人能够拧成一股绳一起前行,能够在全国戏曲的发展中,奋起直追,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愿意主动花钱来看川剧。

张燕还记得,自己进入当时的川剧委培班,1000多人招了60个人,进剧团3年就去川校,跟着团带班走南闯北,最后定点分配,如今和她一批,还在川剧一线工作的同行只有4个。从1000到4再到1,丈量着一朵“小花仙”打包绽放开成“梅花”的时间,也诠释着一位戏曲演员在舞台生命中的半生芳华。

来源: 20210608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