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张圣奘:“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08 20:50:03 浏览次数: 【字体:

张圣奘

“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者

张圣奘(1903—1992), 名新,字详岳, 湖北省江陵县人, 震惊世界的 “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者,打开新西南文物大门的第一人。

1903年7月16日, 张圣奘生于湖北省江陵县一个世代书香家庭。自幼聪颖,少承家学。1915年,随王静庵师与罗叔言先生居日本东京从习甲骨文字及敦煌考古资料、西北地理、蒙古史学诸科。

张圣奘

1916年春, 张圣奘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插班三年级。1923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其后参加北大考官费留学生,名列榜首。1924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并获史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研究哲学、文学、中西交通史、经济史、华语史、社会心理学,还修清史。1928年,赴德、法、意、英、加拿大、日本诸国考察。1929年,回国任上海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教授。翌年任东北大学文科学长。在此期间, 张圣奘执教之余,用楷书写下了具有很高史学价值的《回鹘史大纲》。1934年起, 张圣奘任重庆大学史学系教授,喜与文人名士交游。抗战时期, 张圣奘被教育部任命为“部聘教授”,兼任迁川的中央大学史学教授、四川教育学院史地系主任,继任国史馆顾问,罗斯福图书馆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张圣奘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成渝铁路筑路队同时前进,在沿线作实际考古工作。同年3月,在资阳城关三贤镇西南黄鳝溪发现龟化石。 张圣奘从地质土层仔细观察,觉得有开挖的必要,征得刘安县长同意,招集民工开挖十多天未见实物。其时阴雨连绵不断,积水颇深,乃用农民水车抽水、昼夜工作,每晚用汽灯照明,在积水抽干,塘底泥浆很厚,无法再抽的情况下,都说未见实物。先生脱掉鞋袜,下到泥浆中,忽然踩破一块化石头骨,刺痛脚板心。用手捞起一块破了的头骨,又连续摸到几块碎片;后来经过修补,就是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展的“资阳人”实物。

“资阳人”头骨以及头骨旁的旧石器时代唯一骨锥

张圣奘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当时曾有详细报告。他指出: “资阳人”为蜀人始祖,她是在人类学上最接近现代人的头骨,与北京山顶洞人及云南元谋人等猿人头骨不同。在四川与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各省都尚未发现,所以极为珍贵。与“资阳人”同时发现的有多种古生物化石,其特别是黑色剑齿象骨化石,证明当时四川内海气候炎热,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3年,郭沫若邀请 张圣奘进京,参加了资阳人头骨化石发现的旁证讨论会。 张圣奘发表了他的见解:从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可以证实 四川古代是内海。成都地区是海的中心,资阳是海的边缘。从资阳出土的剑齿象化石与现在印度的象牙明显不同。从古生物研究,剑齿象在热带才有。由此看出,四川古代是热带气候,内海周围热带植物多,人多。在离剑齿象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头盖骨,而身躯不见,能否说明是象吃掉了人?四川最早的人,生活在内海边缘是能够成立的。至于成都内海什么时候干涸?是否是冰川结冻?有可能是第四次或第五次冰川结束后使成都海海水被蒸发而干涸的。郭沫若赞成这个观点。

张圣奘藏书:《文学研究法》

1954年起, 张圣奘担任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不辞辛劳,率队外出考古。其中曾对大足、安岳、资中、内江、江津各县造像建筑等重要文物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以上各县共31区处重要文物,并重新分区编号,发现更多文化实物资料。 张圣奘一行除乘火车外,较多时间都在雨天泥泞山路上步行调查,工作相当艰苦和复杂。经23天的调查, 张圣奘亲自写出了《四川省大足安岳资中内江江津各县金石造像建筑等主要文物调查综合报告》。作为一名学者, 张圣奘亲自参加田野考古和调查,没有比实际考察更能让他高兴的了。

张圣奘著的《清史稿研究》《林邻诗集》词语精湛、内容丰实,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待整理研究。 张圣奘早年留英时,曾组织“神洲易经学会”,还将周易译成英文。另外,还著有关易经研究著作五种:《易经新笺》《易经辩证论》《周汉宋比较评议》《古今易学考》《卦气流转要议》。 张圣奘对易学研究精深,引论宏富。 张圣奘对孔学亦颇有研究,曾著有《孔子十论》,从不同角度记叙孔子的思想和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986年, 张圣奘受聘担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从事文化研究工作。

张圣奘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忠厚长者,处处关心他人胜于关心自己。他传道、授业、解惑、侃侃而谈,百问不厌。 张圣奘为祖国的考古事业、教育事业及文史资料整理、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圣奘全家福(右一为张圣奘)

1991年, 张圣奘以90岁高龄,抱病写完《我发现资阳的人头骨化石》一文,了却他为国家考古事业的一番心愿。一位名扬中外的学者,走完人生旅程,留下巨著手稿而长辞于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