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一寸丹心惟报国——记西南铁路建设技术奠基人、著名铁路工程专家刘建熙‖魏潘

作者:魏 潘(中铁二局集团公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8 19:03:4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寸丹心惟报国

——记西南铁路建设技术奠基人、著名铁路工程专家刘建熙

魏 潘

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新中国铁路领域工程翘楚、著名铁路工程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刘建熙就是其中的一位。

刘建熙

刘建熙,国务院任命、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任命书的铁路建设杰出人才,西南铁路建设技术奠基人,曾任西南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成昆铁路四川段技术总负责,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贵州省、四川省及成都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协会理事。2021年6月,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评为“开路先锋”卓越人物。

1963年2月,周恩来总理向刘建熙签署的任命书

1931年,刘建熙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谢绝了波阿铁路公司挽留,毅然归国参与祖国铁路建设,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修建成渝、宝成、川黔、贵昆等西南铁路大会战中,刘建熙担负全面技术领导工作。

1950年6月15日,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13万筑路大军修建成渝铁路

励志报国勤学习

1906年9月2日,刘建熙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台油田老屋,其父刘辅定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医科,回国后在长沙任课员、卫生材料厂厂长等职。深感列强环视,国家积弱,刘建熙从小就养成了刻苦上进、勤奋好学的好习惯,自幼受到良好正派的家庭教育,常被教导要自强自立,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920年,刘建熙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以两年时间学完四年的全部课程,于1922年提前毕业。

同年,北京清华学堂在湖南招收3名中学生,年仅16岁的刘建熙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当时清华学堂的学生许多都是达官显贵的子弟,相比之下,刘建熙是一个穷学生,但学习成绩超群。

1928年,刘建熙在清华学堂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当时国家用庚子赔款公费选送到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

刘建熙(后排左二)在康奈尔大学和中国留学生合影

刘建熙(左一)在康奈尔大学和中国友人合影

美国康奈尔大学规模极大、院系也多,其中以土木工程学系和农学院最著名。从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来到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他十分羡慕,从美国的发达,让他看到一个国家要发展工业,必先发展铁路交通,于是他在土木系入学,专攻结构学和铁路学,决心学成后为祖国修铁路。

刘建熙留学康奈尔大学期间留影

刘建熙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照片

求学的日子里,他勤工俭学,苦心钻研,埋头学业,1930年秋毕业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后又升入该校研究院。

刘建熙留学康奈尔期间信笺

1931年8月,刘建熙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由美国工程专家推荐,受聘于美国波阿铁路公司任实习工程师。刘建熙的才华受到桥梁总工程师和公司经理赞誉,为炎黄子孙添了光彩。

毅然回国修铁路

阿波公司极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拴不住一颗爱国的心。1933年春,刘建熙谢绝波阿公司挽留,毅然回国,当时清华大学、湖南大学要聘请他任教授,亲友们也劝他“铁路工作很苦,不如大学生活安定,待遇也不低,你要好好考虑”。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初衷,只是父亲年迈,让身为人子的他感到愧疚,但最终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自身热爱的职业中,走到了为祖国、为更多人民奉献的事业里。

刘建熙

无论是起初的桥梁设计,还是负责一个支段,或是更长路程的勘察设计,刘建熙总是亲力亲为、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在桥涵、车站、隧道设计和审核工作中的出色业绩,刘建熙受到当时交通部的嘉奖。在旧中国的16年中,他先后参加平汉、粤汉、京赣、湘桂、天成、黔桂、湘桂黔等铁路及川中、川滇、粤桂等公路的踏勘、修建工程,历任帮工程司、副工程司、设计室主任、总段长、测量队长、局总工程师、材料处长、工程处长、工程局副局长等职,并一度兼任过重庆中央大学、贵州大学教授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贵阳分会会长。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刘建熙虽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参加过不少铁路建设,但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16年没有少费心血,但成果甚微,只是疲于奔命”,他越来越对国民党丧失信心。

刘建熙在工作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刘建熙在湘桂黔铁路工程局任副局长兼都筑段工程处处长,他不受威胁引诱拒绝逃台,决心留下来迎接解放。当时筑路段数千员工生活无着,刘建熙不顾个人安危,穿越当时反动军警戒备森严的川黔公路,赶到重庆,从交通部领会了最后一批银圆券,采取不分职务,按每位员工供给的直系亲属人数平均分配,帮助大家共渡难关,员工群众无比感激。

刘建熙在工作中

解放大军临近贵阳,刘建熙团结他们积极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宣布全处人员冻结,不许流动,并组织将各种技术及人事档案、财产、物资、设备等清点造册,妥为保管;为不给国民党溃逃军队提供交通工具,他还布置把全部汽车的主要部件拆卸封存。经他保留下来的筑路机械、器材,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乌江大桥和湘黔、贵昆、川黔公路的抢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留下来的一批技术人员在修建西南铁路干线中成为了骨干力量。

投身西南展作为

新中国的成立,为刘建熙施展才干开辟了广阔天地。他先后担任贵州支前抢修委员会委员兼工程组组长、贵阳铁路工程处副处长、贵阳铁路局总工程师,第二铁路工程局技术处副处长、局副总工程师、局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第二主任等职,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全部用在了西南铁路建设中。

在修建成渝铁路期间,他提出把资阳以西的几座厂制丁字梁改为就地灌注,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宝成铁路桥梁施工中,为解决在流沙上修建桥基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钢板桩围堰、堰外压注水泥沙浆的办法,制服了流沙;在修建川黔、贵昆、成昆铁路的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中,已年近花甲的刘建熙,仍以饱满热情,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住工棚,钻隧道,跋山涉水、不避艰险,哪里有通车的拦路虎,他就到哪里去解决。在贵昆线为了整治大面积软土路基,以刘建熙为首的攻关战斗组,在工地战斗40多个昼夜,经多次反复试验,总结出“深建桥,浅筑挡,两米换填石,平底打砂桩”的软土整治经验,终于治服滥坝,确保按时通车,刘建熙荣立三等功。在工程艰巨的成昆铁路北段,按原设计架桥方案,难以保证工期,经刘建熙察看研究后,决定在施工方法上运用钢梁预架、箱形钢筋混凝土梁预串、一般钢筋混凝土梁预灌等“三预”措施,大大缩短了架桥施工时间。

1950年6月15日,贺龙司令员向西南铁路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成渝铁路修建者授予开路先锋旗帜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水泥紧缺,刘建熙提出用预制片石砌块等办法,节约了水泥,渡过了难关。这个经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介绍后,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周恩来总理为此还接见了刘建熙。

呕心著书传后人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但社会发展是没有穷尽的,生前要努力奋斗,还要把知识留给后来人。这是刘建熙的人生哲学。

刘建熙十分重视技术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他组织制定《西南铁路技术工作条例》《技术责任制》及《施工管理暂行规则》,并创办《西南技术通讯》杂志,以总结交流施工技术经验,推广新技术。他还组织指导进行西南铁路干线的技术资料总结和川黔线凉风垭隧道的经验总结。

他勤于治学,所著《铁路定线概论》一书,以中国的铁路资料为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每个原理都有实际例证,既可作教材,又可指导施工实际,1948年被贵州大学选为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采用部分章节作教材。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建熙备受摧残,晚年重病缠身,在肝硬化、蛋白倒置、两腿浮肿过膝的情况下,仍以顽强毅力翻译了《内动力学》《岩石力学》等著作,撰写了论文《机力剖面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1979年11月,已病入膏肓的刘建熙还强撑着身子,带着论文到北京出席中国铁道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同全国铁路专家探讨如何解决铁路在设计、施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铁路交通尽快走向现代化贡献余热,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国一如既往最真诚的热爱,对铁路事业最牢固的坚守。直至生命最后的光景里,他都始终践行着清华学堂“清华学子要力争为人类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铮铮誓言。1985年,由刘建熙主持研发的《在复杂地质、险竣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课题,被追授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以身作则做楷模

此生无悔入华夏,一寸丹心惟报国。刘建熙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拥护者,他真切地热爱着祖国,他拥有高超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豁达的宽广胸怀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为人民、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发挥光和热。

少年时期,他便立下报国之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了学习英语,冰天雪地里面,他凌晨5点钟起床,走十几里路去老师家求学,因为他深知科学和知识才是改变当时旧中国现状最有利的武器。

青年时期,他没有被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环境所诱惑,学成后毅然选择弃美归国,怀揣着亲手在祖国的大地上修建起中国人自己铁路的梦想,义无反顾地选择跋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筑路工作。他以李四光为榜样,将一切艰难险阻脚下踩,用他炽热的爱,火热的情,把自己学而所得的“实践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土地上!

中年时期,他已在筑路一线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结合,通过干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成一段佳话,逐步成为西南铁路建设的技术骨干,建设多条铁路大动脉,为自古多险峻的西南片区连通全国和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西南发展奠定了千秋基业。

他不仅是妻子眼中才华横溢、温柔体贴的好丈夫,对外工作认真负责,细致严谨,对内从没有“领导架子”“传统思想”,与妻子相敬如宾,做饭、洗碗、扫地等家务活样样“拿手”。他也是子女眼中无私奉献、胸怀宽广的好父亲,拿着当时国务院对留学生(高级知识分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定下的每月303元的高工资,多次向组织写信要求主动降薪;他教导子女只要能做一名合格的工人就是高尚的、值得敬佩的。

刘建熙,一位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的新中国铁路建设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魏 潘(中铁二局集团公司)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