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5-15 15:32:58

潘文华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发布时间:2017-12-07 16:27:00 浏览次数:2916 【字体:

潘文华,号仲三,仁寿县人,生于1885 年 (清光绪十一年),父母务农。潘幼读私塾,后到成都中药铺当学徒。

1908 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随三十三协入藏戡乱,初任副排长,后升任排长、连长。

辛亥革命后,潘随部回川在钟体道部任营、团长。1920 年初由陕南到达县,被川军第七师师长颜德基委任为独立旅旅长,驻防忠县一带,自筹款饷,割据一方。1920年8月,第二军军长刘湘与滇黔军作战退集阆中,粮饷窘迫,潘文华以速成同学之谊,馈赠数万元,使刘深为感念。不久,刘湘反攻获胜,就任川军总司令,即委潘为第四师师长。自此以后,在四川军阀混战中,潘一直跟随刘湘,转战四川各地,为刘争夺川省霸权立下汗马功劳,因而深得刘的信任,成为刘湘集团的高级核心人物。

从1928 年起,潘文华兼任重庆市政督办、市长达8年之久。在其任职期间,对重庆的市政建设有所建树。如开辟新市区,修筑大马路,成立重庆自来水公司,成立重庆市电力公司等。1928年,还支持重庆市民要求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斗争,迫使日方交还王家沱日租界。

1934 年,为了阻挡中央红军入川境,潘文华曾任南岸“剿匪”总指挥,与红军于贵州土城、赤坎一带几度接触。1935 年冬,潘又被刘湘任命为南路“剿匪”总指挥,于名山一线,阻击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平原。

1935年 11月,潘文华被任命为二十三军军长。1937 年,他率部出川抗战。11月下旬,潘部一四四、一四七师在长兴、宜兴至湖口之间拒敌,掩护自淞沪战场西撤之国军。接着参加广德、泗安战役,川军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壮烈殉国。但蒋介石处心积虑要消灭刘湘的势力,乃以广泗之役的败退,归罪于潘文华,撤销他二十三军军长职务。

1938年1月,刘湘病逝汉口。蒋介石任命其亲信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引起四川地方实力派的坚决反对。蒋介石只好采取慎重、渐进的搁平政策,对四川地方实力派许以高官厚禄,然后逐步加以控制。为此,蒋介石对“甫系”首领的继承人潘文华大事笼络,急忙撤销对潘的处分,任命潘为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继后又任命为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张群主川一事,蒋介石不得不收回成命,改任刘湘旧部王缵绪为四川省政府主席。

蒋介石对潘文华、刘文辉、邓锡侯仍存戒心,惟恐他们拧在一起,难于控制。便于 1939 年 1月,任命潘文华为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署办设于阆中,将潘调离成都。潘到阆中,领到国防部发给工程费 20 万元,构筑大巴山防御工程,但仍以告病常驻成都,以便同刘文辉、邓锡侯联系。

王缵绪任省主席后,迅即投入蒋介石的怀抱,处处同川康地方实力派作对。潘文华遂与刘文辉、邓锡侯策动川军7 个师长于 1939 年 8月发表驱王通电。蒋介石知众怒难犯,只好将王缵绪撤换,由蒋介石自兼四川省主席。1940年 11 月,张群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但是,蒋对川康地方实力派仍然是通过笼络来加以利用和控制。对潘文华则从经济上进行拉拢,由财政部长孔祥熙亲自出马,与潘文华换帖订为兰交;指定潘的兄弟潘昌猷为四川省银行董事长,任职长达 8 年。由于得到孔祥熙的照顾,潘氏家族成了“西南财阀”之一。蒋介石见潘文华是继刘湘之后“甫系 ”首领,代表四川地方势力,故尽力笼络,而潘文华对于蒋介石控制四川地盘。并不甘心,而且他也看透了蒋对他只不过是一时利用,并不信任,因此对蒋保持警惕,防蒋反蒋的思想和行动时有暴露。1939 年冬,蒋介石要刘文辉修筑康藏公路,并借军工修路为由,要派中央军入康。刘文辉与潘文华、邓锡侯商量,一致认为蒋派兵修路是假,攫夺西康是真,必须坚决拒止。但又恐蒋强行派兵入康,于是潘文华送给刘文辉一批手提式机枪、迫击炮,以充实刘的战斗力。潘并密令驻宜宾、乐山的周晓岚师,驻邛崃、名山的刘树成师暗中警戒,支援西康。此事为蒋所知,对潘深为嫉恨。

抗战期间,潘文华与刘文辉、邓锡侯一致反对蒋介石的控制,希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援助,而中共亦把潘文华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1938年夏,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由延安去武汉途经成都,特意与潘晤谈。1939年4月,周恩来到成都,潘文华在乔毅夫公馆宴请周恩来,作陪的有中共党员罗世文、张曙时、张秀熟等。是年夏,董必武、林伯渠在重庆与潘文华第二次会晤。1942年4月,王若飞在重庆潘昌猷别墅同潘文华相见。同年6月,周恩来派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电台台长钱松甫(化名钱仲仪) 到阆中潘文华司令部,以参议职务作掩护,做联络工作。翌年,经潘文华同意,饯松甫在潘的司令部设立电台,此电台一直持续到 1945年10月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撤销。

抗战后期,大后方民主运动兴起,矛头指向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潘文华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赞助当时的民主运动。1944 年冬,经张澜介绍,潘文华和刘文辉参加了民盟,成为秘密盟员,并提供经济支援。由潘文华任董事长的《华西日报》以及由川康地方实力派出资办的《华西晚报》,先后聘请田一平、杨伯恺、黎澍等中共党员来主办,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进步报纸。为此,蒋介石大为恼怒,几次派人来干涉,均遭潘文华的抵制。

1945 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即下令撤销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并免去潘文华的川康绥署副主任职务。为了使潘远离成都,任命潘为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令潘的部队移驻酉、秀、黔、彭及湘西边境。1948 年,蒋将潘的一六三师调河南由张钫指挥,一六四师拨襄樊归康泽调遣,十七师开赴武汉由白崇禧使用。至此,潘文华的部队均被东抽西调,肢解无余,潘已成为边署光杆司令了。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蒋政权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潘文华曾于6月派黄应乾为代表,到香港同张澜、李济深联系。11月中旬,潘文华到了成都,得知刘文辉收到周恩来发来的电报,指示大军即将西进,待时机成熟发动起义。这就更加坚定潘起义的决心,遂同中共川西地下党取得联系,并将他的旧部刘树成两个团和省保安八团、十一团,交给地下党指挥。同时又电嘱其长子潘清洲相机起义。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逃到成都,潘文华以养病为名到灌县暂避,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侯相约采取一致行动。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同一天通电起义。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急忙于次日清晨,逃离成都飞往台湾。

1950年1月,潘文华被人民政府安排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0月病故于成都。

(原载于《四川省志·人物志》)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