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刘术云 ‖ 从乌药、父子药到附子——江油附子的奇妙传说

作者:刘术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03 16:05:48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乌药、父子药到附子

——江油附子的奇妙传说

刘术云

附子,中国40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附子为主配方的验方达23个,居首位。

江油附子,四川江油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油附子按炮制工艺不同,分为白附片、黑顺片、炮附片、淡附片,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附子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回阳补逆、温肾壮阴、祛寒止痛等独特医药功效。江油附子的栽培历史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北宋彰明(编者注:江油市前身之一)知县杨天惠所著《彰明附子记》,被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摘编记入《本草纲目》。

窦圌山

据《彰明附子记》载:“绵州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宜附子。”文中四乡,分别是河西、青莲、德胜和彰明(河西、德胜二乡今属太平镇)。

附子片

清同治年间,江油附子被列为贡品。特别是江油河西姜家楼(今太平镇泗洲村)出产的附子个头大,做片有菊花状,尤显珍贵。

民国初年,中坝、太平场有附子加工作坊50多家。

附子片

关于附子的来历, 江油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它跟太乙真人和哪吒有关。

乾元山金光洞

相传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人们还不知道它的价值。那时候,乾元山和吴家后山一带的人们,由于山高雾浓,湿气袭人,加上食物粗糙,体弱多病,一到寒冬季节,大雪封山,很多人不是被病死,就是被冻死。

在乾元山金光洞修炼的太乙真人十分同情民间的疾苦,便把自己提炼的丹药施舍给穷人治病。可生病的人多,他炼的丹要经七七四十九天才出炉几粒,远远解救不了大众贫民,心里十分焦急。

新鲜附子

一年冬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太乙真人在深山密林中采集炼丹的草药,突然,他发现几头野猪正在啃一片绿油油、长得像南瓜叶的苗苗。奇怪的是,那片绿苗苗上没有一点雪花。他挥动拂帚,赶走了野猪,拔了几根一看,根底都长着像葫芦形状的棕褐色果子,果子隆起处还长着许多细根。

附子种植

太乙真人带回去用刀把果子切开,肉质乳白柔嫩,晾干后乌黑发亮。他就尝了一些,觉得它不仅能强身壮体,还可祛寒。于是,他就把这种药取名为“乌药”,并把制药的方法传授给了居住在乾元山和吴家后山上的人们。没多久,太乙真人收了城塘关李靖的三太子哪吒为徒,师徒俩又把乌药加工送给山民。山民们以为太乙真人和哪吒是父子俩,就把乌药叫作“父子药”。

附子采收

过了几年,哪吒大闹东海,杀死龙王三太子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太乙真人的徒弟。于是,就把“父子药”的“父”字改成了“附”字。从此,附子就在江油栽种开来。

现在,附子的栽种技术已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江油附子也有了国家地理标志,并被评为“江油八品”之一。

(资料来源:《李白故里文化丛书——江油非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术云

供稿: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