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1季】文化名人 第9集 文宗杨慎
文化名人 第9集 文宗杨慎
明代是一个盛产才子的朝代,今天我们说起才子,脑海里总会冒出唐伯虎、文征明、徐文长这些闪耀的名字,他们都生活在明代。那他们当中谁才是明朝第一才子呢?现在公认的学者们都普遍认同的真正的大明第一才子,那就是新都的杨升庵。
如今,位于新都桂湖的升庵祠堂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纪念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缅怀追忆这位才子。全国各地为杨升庵成立研究所,不少学者专家用毕生经历对其一生进行研究。
位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升庵,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存诗三千余首,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极为罕见。杨升庵也是两千年来蜀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式人物,是成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杨升庵原名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出生在四川新都的书香门弟,显宦世家,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曾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老师,后为正德、嘉靖两朝内阁首辅。受家学熏陶,杨升庵自幼聪慧过人。杨氏宗祠守护者杨德力,就讲到了相传杨慎6岁那年和同伴相约去河边游泳,恰好光着屁股跟县太爷撞个正着的故事。
“传说一个县令……万里长江做澡盆。”
故事流传开去,对诗的地方也被称为娃娃堰,新都当地沿用至今。
杨升庵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13岁入京,为文坛领袖及朝中重臣李东阳所赞赏。19岁中举,24岁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风华正茂之时,却于37岁那年在“大礼议”案中得罪皇帝,被发配至云南充军30余年,至死也未能被赦免,72岁客死他乡。
作为一代学者,博学多才的杨升庵并未因流放云南而终止撰述,反而用加倍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之中。在云南的35年间,杨升庵博览群书,优游山水,潜心著述,“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无不成为他研究的对象。其学术范围广博,无人能及,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具特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杨升庵一生的著述多达400余种,涉及经学、文学、史学、方志、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每样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在杨慎的著作中,又数文学成就最为显著,主要为诗、词、曲、弹词、民间文学采编等。杨升庵的诗词曲作品艺术价值极高,论诗,王夫之说他是“三百年来最上乘”;论词,明人周逊在《刻词品序》中称他为“当代词宗”。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文笔畅达,语词流利。最为著名的那首《临江仙》,被罗贯中放在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至今无人不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曲抚今追昔,大气磅礴的千古绝唱,一份洞穿历史,笑看风云的豪迈情怀,寥寥数语洞穿了风云涌动的三国。(此处配三国歌曲压混播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升庵的学术研究范围极广,但他非常重视史学考信,力倡实据、实证、实用之学,为清代主流学派考据学的先驱。仅在语言文字音韵方面的训诂考据著作就多达20余种。
杨升庵渊博的学识、宏富的著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也为当时和后世学者钦佩和敬仰。明末著名的大思想家李贽把杨升庵和李白、苏东坡同列为蜀中三仙,称“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而名列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之一的朱舜水晚年讲学日本,谈到蜀地学术之盛时,把明代杨升庵和汉代的扬雄、司马氏,宋代的眉山三苏、陆游等相提并论。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编辑《四库全书》时叹道:慎以博学冠一时。清代四川大学者李调元更是自豪地说,吾蜀杨升庵为有明博学第一。近现代被称为三百年乃得一见的史学大师、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说: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杨升庵临终前集诗百余首,编成《七十行成稿》,请李元阳为之作序,李元阳欣然应允,他在《升庵先生七十行成稿序》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乎人者,有不物之物焉。老而不衰,穷而不踬,厄而不悯,人鲜有之。读先生之诗,则此物勃然跃于吾前矣。”这不禁让人想起《孟子》里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反过来想,这也恰是杨升庵雄视西南五百年的根性:经历千磨万击,必与日月同辉。
本节目由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