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2季】第24集 和传奇女诗人,来一场诗歌对话
和传奇女诗人,来一场诗歌对话
【小剧场】
(古代酒宴热闹背景声、音乐声)
官员甲:节度使大人,我敬你一杯。
韦皋:哈哈哈哈,刘兄,请!今日韦皋设宴,除了酒乐,当然也要有诗。特意唤来薛涛助兴,早就听过此女子的才名,薛涛啊?
薛涛:在!
韦皋:能否即席赋诗一首?
薛涛:小女之幸。嗯……(略思考后)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韦皋:好!好!这竟是女子所作,难得!
【版头】
“蜀女多才”,汉朝的卓文君、五代的花蕊夫人、唐朝的薛涛、明朝的黄娥,她们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才貌双全,又各具特色。她们之中,薛涛的出身并不高,但她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战胜命运,逆袭成了一代女校书。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说:
“这地位当然不高,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她的诗歌才华,被两个节度使韦皋和武元衡都推荐她为军中校书,所以人称女校书。”
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她自编了诗集《锦江集》五卷,当中记录下了她自己创作的诗词约500首,虽然大量的诗词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了,但如今依然留下了92首,是唐代女诗人中留诗最多的。
薛涛的诗不仅数量超群,质量也不含糊。唐代以诗取士,文人皆能出口成诗,而薛涛的诗独有其韵。诗人元稹就对薛涛的文采评价很高,曾作《寄赠薛涛》一诗,将她与卓文君并列,诗云:“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不仅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薛涛也有着堪称豪华的“诗友圈”。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元稹……这些在中华文化史上叫得响名字的人物,都与她有诗歌唱和。因此翻开薛涛的诗集, 80%的诗作,不是即席所作,就是往来唱和,其中既有尽显女子婉约情思之作,又有表现不卑不亢、豪迈不让须眉的诗篇。送别友人时,她提笔便是水墨画卷:“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羁旅孤兀时,她写“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寄诗于友人,她直抒胸臆:“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涛的诗,还有很多写景咏物的,艺术构思新颖纤巧,于平凡之物中悟得深意。“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写风时她另辟蹊径,以万物相衬;写蝉咏物,她写“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她抒的是独善其身,不依附权贵之情。薛涛爱竹,“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的品质,与她不同凡俗的清高品格如出一辙;
世人称薛涛的诗“无雌声”,和许多“闺阁女诗人”不同,在个人情感的伤春悲秋之外,薛涛还关注广阔天地,颇有男儿的眼界和风范。她常关怀时政,感慨国事。曾因同情边关防守战士而写下《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也在《筹边楼》里表达了自身对国事的关切,体现出她忧国忧民,担心边区战事的心情:“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其胸怀格局,可见一斑。
薛涛晚年,从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为方便与友人赋诗,专门修建了一座吟诗楼,历经朝代更迭后,吟诗楼早已消失不存。但在今天的望江楼公园中,仍能找到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 1814 年),重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的吟诗楼,这是后人对薛涛的纪念和追思,也吸引了众多文人来此留下墨香。驻足吟诗楼,你会不觉回想当年薛涛与友人笑谈酬唱的情景,在吟咏间感受流淌不尽的诗意文韵。
同是修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的五云仙馆,得名于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中的诗句:“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
五云仙馆室内精选了薛涛最具代表性的39首诗歌,由著名书法家撰写。每首诗的下方都有诗意点睛,帮助游览者品评、欣赏女诗人的诗作,也让他们感受浸于字里行间的,女诗人明朗开阔的境界以及高尚的文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