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2季】第27集 为什么成都学子考试前,都要到望江楼走一趟?
为什么成都学子考试前,都要到望江楼走一趟?
【小剧场】
甲:远景如画、近景似锦,还有这一江水,见证了多少风云变幻?
乙:是啊,今天登上望江楼,才真正感受到了“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的意境。
上联题的这么绝,你说,那留给下联的空着的木牌,什么时候才能刻上字呀?
甲:诶,看,这对联中间,供了文曲星,你说这望江楼又不是寺庙,怎么会供奉文曲星呢?
【版头】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看到这一“千古绝对”的上联,很多人都会想到位于成都的望江楼。望江楼是成都的地标建筑,自古以来也是成都的文脉所在,它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才女薛涛以及祈求科举兴旺。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有一位掌管文运和禄位的神——文曲星。唐太宗大力推行科举制后,文曲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最敬仰的神灵。
据传,为求科举兴旺,蜀中文人曾专门在锦江畔修建了一座二层宝塔“回澜塔”,并在塔的二楼供奉了文曲星的神像。当时很多学子到回澜塔参观,看到有文曲星供奉,都会上去拜一拜,祈求自己文运亨通。此后,蜀中一直是文风炽盛、文运兴旺之地。
明崇祯末年,张献忠入四川,大肆破坏,回澜塔不幸倾倒,供奉于二楼的文曲星像也不幸损毁。蜀中文风也就此衰落,再也没出现过状元或进士了。
在古代,人们都比较相信风水学说。当时大家都认为,因为回澜塔倒了,镇不住文风,让蜀地的文脉顺着江水流走了。那时人们只知道回澜塔二楼供奉着文曲星,而当时的人认为文曲星与文昌帝君是同一位神,他们的原身就是张亚子,而张亚子最初的神位乃是雷神。于是,为了恢复原貌,文曲星像损毁之后,人们在锦江边的薛涛井畔修建了雷神庙。清朝咸丰、同治之交,成都发生武装冲突,雷神庙被毁。同治五年,也就是公元1866年,成都知府孙濂率成都、华阳两县官员、乡绅募款,又在薛涛井畔重建了雷神庙,祈求风调雨顺的同时,也寄望能科考顺利,但蜀中科考成绩依旧不理想。
为了镇文风,光绪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86年,蜀中乡绅马长卿等又募款请建崇丽阁,由马长卿主事。1889年,崇丽阁落成。
当年崇丽阁的开楼仪式相当热闹,不仅有官员,还有各阶层名士,最为重要的是,专门请了文状元四川学政赵以炯、武状元重庆镇总兵田在田来开楼,祈求成都科举兴旺。
崇丽阁建在回澜塔的原址上,据说因此沾染了文曲星千年以来的灵气,承袭了文曲星的庇佑。而且,阳光明媚之时,望江楼的倒影映在锦江水中,看起来就像它的影子横截了锦江。信奉风水之说的人认为,这是望江楼成功地阻止了蜀中文风外流,护住了四川文脉。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崇丽阁建成后的第一年科举考试,蜀中就中了12名进士,建成之后的第六年,出了清代四川的第一位状元——骆成骧,蜀中文运重新兴旺起来。
2006年,望江楼公园在崇丽阁二楼上恢复了文曲星像。由于崇丽阁是因为纪念薛涛和祈求科举兴旺而建,寄托着成都府所有学子科第入仕的希望。近些年来,中考和高考前,都会有很多市民和学子到望江楼公园走走,感受才女芳华和前人才思,希望能沾点文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