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剧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29

【川剧志音频】《川剧的前世今生》第22集:川剧声腔之高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22 20:09:36 浏览次数:404 【字体:

a4392a3154084d1f8962c8bc48b8aedd.jpg

《四川省志·川剧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川剧五种声腔之一的高腔。

川剧高腔来源于江西弋阳腔以及由之衍变而来的南方弋阳诸腔,在川剧五种声腔中,它形成的时间最早、拥有的剧目最多,被川人视为“川调”的正宗。

四川高腔继承了传统的“一唱众和”的徒歌式演唱形式,通过与四川民间音乐样式的交流与融合,不断衍变发展,成为中国戏曲高腔音乐系统中相对成熟、完整和最具特色的声腔体制。那么,与其他戏曲相比,川剧高腔的独特之处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杜建华老师来跟我们讲一讲:在全国戏曲高腔系统声腔中,大概有几十个剧种都是唱高腔的,可是我们川剧的高腔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它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以打击乐作伴奏,另外,它有锣鼓经,它有独特的锣鼓曲牌,这些锣鼓怎么安顿到这些,它有独特的形成套路的一些锣鼓经。另外川剧高腔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帮、打、唱”,什么意思,帮就是帮腔,打就是打击乐伴奏,唱就是演员的演唱。这是我们川剧高腔这样一种戏剧音乐的结构特点。

正如杜老师所说,传统的川剧高腔音乐是由“帮腔、锣鼓套打、唱腔”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而成,高腔曲牌无论长短大小、曲牌之间怎样连接组合,都离不了帮、打、唱三个结构要件。而在“帮、打、唱”三个要件中,帮腔部分是曲牌的骨架,是音乐程式的核心和关键,曲牌的启、承、转、合手法变化以及节奏转换,大多由帮腔来承担。帮腔第一个要素就是给演员定调,它没有丝弦,演员起调我从哪一个部位去唱,给演员定个调,所以在以前帮腔和鼓师是一个人,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搞那个戏曲声乐改革的时候呢,我们就把男帮腔换成了女声帮腔,因为女声帮腔她就更注重声音的优美、婉转和帮腔的完整性。

除了给演员定调之外,帮腔常常是高腔曲牌的音乐精华之所在,高腔曲牌丰富的旋律大多包藏在帮腔之中,以致在一支曲牌中,有时形成了帮腔的抒情性功能和唱腔的叙事性功能这样两种不尽相同的音乐性格,除此之外呢,帮腔也是辨析高腔音乐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的主要依据,高腔曲牌约有300多支,要分辨它们的旋律、调式、情感、内涵、外貌、类别等,就必须研究帮腔部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帮腔它的功能很多,在我们川剧高腔里边的帮腔它不同于“一唱众和”,它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的幕后伴唱,不是那个概念。这个帮腔,它是戏剧的一种音乐结构形式,它的功能很多,可以烘托气氛,也可以帮演员唱,也可以表达演员的心声,也可以表达观众的态度,也可以表达环境,也可以叙事。

正如杜老师所说,帮腔的用途非常广泛,高腔戏的环境描绘通常就是用帮腔来完成的。如川剧《刁窗》中【棉搭絮】的帮腔:“满天星斗照琉璃,星月交辉河汉低,但则见月朗星稀”。川剧《思凡》中【新水令】的帮腔:“离了禅堂转南阁,好鸟枝头在唱歌,榴花耀眼红似火,心想消愁愁更多,无心观花上殿阁,十八罗汉两边坐。”这些环境描写的台词借用“帮腔”这一艺术手段来展现,显得自然贴切。

除了描绘环境外呢,帮腔在渲染戏剧气氛方面也有特殊的功效。再比如讲魏明伦的《巴山秀才》,魏明伦先生写戏他就是掌握戏曲艺术的规律把它写的非常好,帮腔运用,比如讲《巴山秀才》这个秀才要到成都去赶考,秀才娘子很舍不得。两个人难分难舍的时候,帮腔唱了一句“夫莫悲,妻莫哭,带着娘子上成都”,嗳,这个秀才一听,秀才说了一句话:嗨,这一腔帮的好来!这样呢,这个戏就接着往下演了。就说你可以看到它这个帮腔它非常的灵活,没有固定的一种套路,这也是川剧高腔艺术的一个特点。

川剧艺人们常用“帮腔是骨架、唱腔是血肉”这句话来形容高腔曲牌中帮腔和唱腔的关系。如果说帮腔是川剧音乐程式的核心和关键,那么唱腔则是高腔曲牌中由剧中人直接向观众表达的部分,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方式,因而也常是曲牌的主体。

高腔的唱腔属于叙事性音乐,以“上下句”式的旋法进行演唱,不管腔调“字多腔少”“腔多字少”或“有字无腔”“有腔无字”,都要遵循“出音为字、拖音为腔、腔随字转、字正腔圆”的演唱原则进行“咬字行腔”。高腔唱腔因为没有丝弦伴奏,所以行腔旋律比较自由随意,即便是同一个戏的同一支曲牌,不同的演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作不同的行腔处理,从而形成了川剧高腔灵活的演唱风格。

数百年来,正是凭借其在音乐上表现出的品格个性和独特魅力,川剧高腔才得以在川剧的五种声腔中占有最显赫的地位,一直独领风骚!

《四川省志·川剧志》带您感受川剧的魅力。

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感谢“杜建华工作室”杜建华研究员特别指导!

《四川省志•川剧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指导:杜建华

监制:王 祎

策划:凌 飞

撰稿:杨 睿

主持: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