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38集:酒俗(下) 想要喝酒喝的爽,就得入乡随个俗~|川酒13

作者: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16 15:48:24 浏览次数:981 【字体:

   

请点击此处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

和有黑人的洛杉矶

怎么办,最近又想请假去旅行了…

你不用请假,也可以去旅行啊

真的吗?有什么好办法?赶紧告诉我

那就是…在朋友圈旅行吧!

现如今,旅行这件事儿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翻开朋友圈,各种旅行照花式拉仇恨,大家不是在景点,就是在去景点的路上,感觉就我最苦逼,还在工作。

自从之前那位在辞职信上写下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老师爆红网络之后,“裸辞”“环游世界”“追求自由”,几乎成了年轻群体的flag,诗和远方也变成了许多人的人生追求。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确很帅,但同样,许多人也因为只顾着拍照打卡,却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在旅行中造成了尴尬。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独特、悠久的文化和习俗,尤其是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单是说喝酒,喝什么、怎么喝,就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节目,我们带着你一起去感受一下不同民族不同的喝酒风俗 ,让你了解一下,跟少数民族同胞喝酒,有多嗨~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四川地理环境多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其中5000人以上的就有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同胞耕种、收获、酿酒、喝酒,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喝酒习惯,今天,我们挑选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第一个——唱酒歌

所谓酒歌,就是在酒席上劝酒、助兴、抒情时所唱的歌曲 。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不管是亲朋聚会,谈情说爱,还是大小节日,都要载歌载舞,而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唱酒歌就是一种开场助兴的活动,大家轮流开唱,一人一首或者是一人一句,等气氛活跃了,就可以开怀畅饮了。

但要是来了客人,那唱酒歌就要复杂多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为了向客人表示尊敬和欢迎,主人们会端起酒杯,以歌声来敬酒、劝酒、往往还一边唱一边跳,把酒席上的气氛搞得十分热烈。

除了主人一个人独唱,有的时候唱酒歌还会更加隆重,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就像一个小型团队一样,有负责演奏乐器的,有负责唱酒歌的,还有端着酒壶,负责给客人倒酒的,就连给客人递酒,也有专门的人员。

在唱酒歌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由一个主唱,几个合唱,来带动酒桌上的气氛,在他们唱歌的同时,负责倒酒的人往酒杯里斟满美酒,接着负责递酒的人把酒杯递给客人,要是客人不接过酒杯,唱歌和演奏就不会停止,直到客人把杯子里的美酒一饮而尽,唱酒歌才算告一段落。

为了让客人们放下矜持,融入喝酒的氛围,少数民族在创作酒歌的时候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有的酒歌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反复修改,有的则是根据当时的现场情况,即兴创作出来的。

虽然是即兴创作,但是酒歌的唱词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性,不但会运用到例如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还会采用像什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这些表现手法。内容大多是赞美生活、介绍礼仪规范或者是讲述一些神话传说。

虽然四川地区的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唱酒歌”的民俗。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民族酒歌的曲调都各有特色。

比如四川甘孜藏族地区的酒歌就是舞曲性的酒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非常适合跳舞,因此唱这种酒歌的时候通常还伴随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而苗族和彝族的酒歌大多是山歌性的酒歌,音调更加悠扬清朗。

酒歌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特点,而且把民间艺术和酒文化完美融为一体,直到现在,依旧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承。想要说走就走的你,可以考虑去感受一下哦。

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种独特的酒俗,就是“喝砸酒,它其实不仅局限于四川,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都比较流行,这种习俗涉及到藏族、土家族、羌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什么是咂酒呢?咂就是我们四川话里面“咂嘴巴”那个咂,就是把司马光砸缸的那个砸,偏旁部首从石头的石,改成口字。咂酒就是把青稞、小麦、大麦、玉米煮熟后,加入酒曲放进酒坛内,经过长久存储发酵而成,它的口感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营养丰富,深受酒客们的喜爱。因为喝的时候嘴里会发出“咂……咂”的声音,所以就有了“咂酒”这个名字。

为什么喝这种酒的时候会发出“咂…咂”这种奇怪的声音呢?因为砸酒的喝法非常独特,人们将酒坛打开以后,不能马上喝,而是先要往里面加开水,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往酒坛里插上几根长竹管,拿着各自的竹管往外吮吸,因为是吸嘛,就会发出“咂……咂”的声音。所以这种酒就叫做咂酒了。

喝咂酒的过程中,一边喝还要一边继续添加开水,直到最后酒坛里的酒完全变成了白开水为止。喝完之后人们还要将剩下的酒渣吃掉,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族同胞非常看重喝咂酒,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羌族新年的时候,都要举行开坛,也就是开酒坛的仪式。

开坛仪式上,先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打开酒坛,点出几滴咂酒洒向四方,表示敬天地、敬祖先。紧接着,这位老人念起开坛词,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赞颂,或者是向客人表达谢意和祝愿。

开坛仪式结束后,致辞的老人要第一个品尝咂酒,他吸完第一口酒以后,才按照年龄长幼依次开始喝。

在羌族人民之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喝咂酒的歌谣,现代还有一首《咂酒飘香》的歌词,里面这么写道:羌笛悠悠情谣,羊皮鼓敲上云霄,端起红碗咂酒相邀,喜鹊枝头迎客到。

这首充满欢乐氛围的歌词,再现了羌族同胞欢庆新年,畅饮咂酒的情形,喝咂酒不仅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这种别具一格的习俗也成为了羌族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儿喝酒,大家围坐在一起喝一坛酒,在川西地区,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喝酒习惯,那就是喝转转酒,它流行于彝族地区,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喝酒风俗。

什么是转转酒呢?一般是一帮人围坐成一个圈儿,圈的中间是一个酒壶和一个土碗,大家把酒壶里的酒倒进碗里,一起共用土碗来喝酒,一个人喝完传给下一个人。土碗在大家的手里,转过来转过去,所以这种喝酒的方式就叫做喝“转转酒”了。

除了在酒具上不讲究,大家一起共用一个酒杯或者一个土碗来喝酒,喝转转酒也没有固定的地点。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管是在田地里还是山路边或者街道集市,经常都可以看到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喝转转酒。

喝“转转酒”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有一天,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过饭之后,三个人挤在一起,睡着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三个人都被一股浓郁的香气唤醒了,他们发现,原来昨天晚上吃剩下的米饭都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大家都把这份美酒看作是上天的奖励,三兄弟你推给我,我让给你,都想把酒留给对方喝,于是从早转到晚,酒也没喝完。

这时,神灵出现了,告诉他们,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现出来,于是,三个人高兴地就传递着大口喝了起来,一直喝到酩酊大醉。

不管传说是否真实,“转转酒”都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共饮一杯酒”的兄弟情深和坦荡豪爽,它与唱酒歌、喝咂酒一样,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质朴率真性格特点的真实再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酒风酒俗,它们合一起,造就了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听完了今天的节目,下次出去旅行的时候,记得入乡随俗,好好体验一把哦。

每一种酒俗都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在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除了有各种不同的酒风酒俗,还有许许多多关于酒的神话传说。

他们或是父辈祖辈口口相传的故事,或是书本上有案可查的历史,它们将告诉你,原来酒,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东西。

《舌尖上的四川》,下一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