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详细内容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杨孟和 ‖ 难忘临津江(下)

作者:口述:杨孟和(90岁,军队离休干部) 整理:马朝放 唐 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09 20:32:43 浏览次数: 【字体:

难忘临津江(下)

口述/杨孟和(90岁 军队离休干部)

几个战地小故事

一线阵地开战,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一线阵地大捷,也离不开我们侦察科的功绩。

一次,我随师侦察连的一个排去执行“强袭捕俘”行动。在我军炮火强袭后,我们在延伸炮火中强袭至敌军阵地前,但遭遇前沿铁丝网障碍,因无破拆工具,战士们就用身体匍匐在铁丝网上当人梯让战友从他们身上踏过。在排长杨山的带领下,我们这次抓获了3个俘虏,还是美军的海军陆战队员,排长杨山也因此立了功。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军队打仗离不开地图,有人把地图比作“协同作战的共同语言”“行军的无声向导”“军队的眼睛”等。这些比喻,生动、恰当地表明了地图在军队作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我的专长是侦察测绘,在临津江地区,“联合国军”防区是青山绿水,我军防区是弹坑遍地,一片黄土,敌军的炮火早已把我军防区烧成了焦土,特别是美军飞机投下的蝴蝶雷遍地都是,致使我军非战斗伤亡较大。初到战区,已是冬天,因双方激战,地图上的标示物早已面目全非。为保证作战需要,我们必须补图、修图。一次我外出执行任务,当时是寒冬季节,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弹坑的积雪中。积雪没过我的胸部,战友们好不容易把我拉了出来。回到坑道里,我的双腿冻成了一个冻砣砣,战友们用温水好不容易化掉了冰块,才帮我脱下了裤子和鞋子。

一次,我带一个班去侦察,在寺边里遇到了美军10多架F84强击机。飞机肆无忌惮地只飞了树那么高,任意投弹射击,我急令战士们隐蔽卧倒不动,这才躲过了一劫。

在一线阵地激战时,我师的各级指挥员更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副师长徐立树有严重伤病,出国时本来是让他留下治疗,但他坚决不同意。本来师里安排他到一团负责指挥,但他的伤病发作了,他忍着伤痛,硬是命令战士们把他用担架抬到前沿坑道,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我们看到徐副师长的情况,真是深受鼓舞,志愿军官兵就是这样的舍生忘死!

临津江战役中,志愿军炮兵部队在向敌人开火(图片来自网络)

在“联合国军”防区,还部署有英军第一师第二十八旅的澳大利亚团,这个团基本成了我们的“下饭菜”:1953年4月15日,师侦察连在高旺山西北与澳军1个排发生遭遇战,消灭澳军5人。5月4日,二团四连1个班,在万石洞伏击了澳军两个班,消灭澳军7人。5月23日,二团八连一个班,在基古里伏击澳军C连,消灭澳军12人。5月25日,二团侦察排11人侦察组,在万石洞东山反伏击战中与澳军1个排发生激战,消灭澳军10人。6月6日,二团侦察排12人,在158.7高地北山伏击战中,消灭澳军21人。6月22日,二团三连19人,在万石洞东高地袭击澳军,消灭澳军12人。6月23日,二团三连21人,在万石洞东高地反伏击中,消灭澳军65人。6月24日,二团八连25人,在甲区21号阵地伏击战中,消灭澳军17人。我师先后与澳大利亚团作战8次,毙伤澳军146人,俘虏3人。我师是志愿军中与澳军作战次数最多的部队。

停 战

1953年7月27日,上级下达了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发布的停战令,从朝鲜时间22时(北京时21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图片来源:新华网)

下午,我随师副参谋长下到一团检查停战准备情况,在一团的一个连队阵地,连长说还有一个班在阵地山下,一位随行参谋自告奋勇要求前去检查,当他经过一片开阔地时,不幸被敌人埋伏的狙击手射中,牺牲在停战前的几个小时,真是令人痛心。

从下午5时起,敌我双方枪炮声越来越密集。入夜,双方炮火猛轰,把整个夜空都映红了,成吨的炮弹倾泻在对方阵地上,那电闪雷鸣、震天撼地的炸弹、炮弹和机枪声,仿佛要把大地撕裂……

21时58分,没有片刻停息的疯狂枪炮声戛然而止,我们在坑道里盯着副参谋长的手表,顷刻间万籁俱寂,整个坑道里的空气都凝固了。

22时整,整个坑道一片欢呼:停战了!停战了!停战了!有的跳跃拥抱,有的悄悄擦着腮帮,我看见一位老班长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情绪昂扬的《志愿军战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10多20分钟,哨兵从坑道外向里头报告:“敌人,敌人出来了!”双方阵地又热闹起来,彩色照明弹高高挂在夜空,各种信号弹和探照灯到处明亮闪烁,使人眼花缭乱,敌我双方都在庆贺停战。当我走出坑道,望着临津江的夜空,满天繁星,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朝鲜的夏夜也是如此的美丽……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欢呼战胜美国侵略者的共同胜利(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天上午,师里通知我们去马良山与英军第一师第二十八旅的澳大利亚团联欢,该团曾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真是:昨天兵戎相见,今日握手言欢。在联欢会上,我认识了一位澳大利亚士兵。我送了他一筒中华香烟,他送了我一个打火机。我问他澳大利亚军队中普遍学历如何?他说最低也是高中毕业。他也问我我军学历情况,我说一个班里有一半基本上是文盲。他听了,很吃惊。他可能想,这样无文化、手执简单武器的中国军队居然能打败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真是不可思议……

停战后第三天,按照停战协议,我军主动后撤2公里,设立“军事分界线”,并一律不得进入非军事区一步。

1953年10月,老首长贺龙率中央慰问团来我军慰问。在老秃山七师阵地,老首长接见了我军官兵代表。随后,代表团其他成员分头深入到各部队慰问,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和祖国人民的关怀。贺龙热烈赞扬我军在抗美援朝中建立的战绩,并回忆我军的光辉历程,称赞我军无愧为“天下第一军”。我们这支由他亲手在洪湖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红军老部队,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面前,真还没有给他丢脸,同样打出了“天下第一军”的威风。

1953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长贺龙率领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图片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停战后,根据志愿军总部命令,我军原地驻防,担负三八线和东海岸守备任务。根据当时情况,朝鲜局势不够稳定,美国虽同意签订停战协议,并不代表朝鲜从此无战事。以美国的性格,以强权政治的惯用套路,美国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由于朝鲜战事好转,我们部队逐渐从进攻作战转到防御作战、生产和援建上。在保障防御作战部队需要后,其他人员分别从事清扫战场,帮助朝鲜恢复农业生产,援助朝鲜修建道路、桥梁……

清扫战场是最难的事。战场上留下大量弹片,特别是美国飞机投下的蝴蝶雷,它钻到地下、树丛中,稍不注意就要发生爆炸,在战后几年中,很多战士和朝鲜老百姓都深受其害。我们派出大量工兵开展排雷,经过几年努力,基本解决了雷患。美国也是太大方了,给我们送来了大量的废钢铁,拾都拾不完,每一平方米的地上至少可以拾到1公斤弹片。大量的废钢铁也只有送到钢铁厂支援朝鲜的经济建设了。

停战后,我们也结束了坑道生活,从地下搬到了地面。我们修建了大批营房,除木材外,其他建筑材料全是从国内运来的。入朝参战以来,我们的被褥基本没有打开过,都是裹着西北带来的皮大衣睡觉。

1954年,朝鲜发生大灾害和饥荒,我们派出部队帮助朝鲜老百姓生产自救,渡过了灾荒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老百姓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图片来自网络)

1956年,驻朝鲜的志愿军官兵迎来了一件大事。经中央军委批准,志愿军总部决定给全体志愿军官兵授予军衔。我在师部参加了尉级军官授衔仪式,我有幸被授予上尉军衔。

停战了,不打仗了。这几年,我随部队南征北战,终于等来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在朝鲜战场,我们的武器落后,我看到美国欺负肆无忌惮地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我当时就想,有机会停战后,我要去读大学造武器。我们同科的科长也有这个想法。我们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硬是自学完了吉林大学的函授课程,我当时的文化程度是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你想难度有多大。

经过几年努力,志愿军帮助朝鲜重建家园,恢复和建设了大量铁路、水库、桥梁、医院和学校……朝鲜人民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凯 旋

1958年2月19日,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联合发表声明:志愿军决定在10月底之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1958年8月,我军就接到了撤军回国的命令。从8月起,我们开始做回国准备工作。我们自建的营房全部无偿移交朝鲜人民军,移交前我们将营房重新维修粉刷。为让朝鲜人民军生活方便,离开前我们把柴禾都准备好、把水装满,让人民军一入驻就可以生活。这就是中朝两国军队的兄弟情谊。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10月全部撤出朝鲜。图为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热烈欢送凯旋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图片来自网络)

撤军回国前,各部队都举行了祭奠活动,悼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们。

10月24日,我军启程撤军回国。我们营区离回国的温津里火车站有20多公里。一大早,四面八方的朝鲜老百姓涌进了营区,载歌载舞欢送志愿军,掌声、欢声、笑声、哭声响彻营区。

部队开拔,朝鲜老百姓扶老携幼与我们同行,20公里路途走了4、5个小时,一直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我清楚地记得,在火车上,我们用中朝两国文字写了两条标语: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感谢朝鲜人民的支援!

火车要开了,站台上人山人海,歌声、哭声、口号声响成一片,火车启动,很多朝鲜老百姓紧跟火车追跑……

再见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再见了,美丽的三千里江山!再见了,临津江!再见了,阿妈妮!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归国前和朝鲜老妈妈依依惜别:“别了,阿妈妮!”(图片来自网络)

列车途径平壤、新义州。快到中朝边界前,广播员说:前面就是鸭绿江。顿时整个车厢沸腾了,响起了嘹亮的《志愿军战歌》。五年零六个月前的那个风雪之夜,我们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战场。今天,我们高歌凯旋。可是,我们师还有一千多牺牲和受伤兄弟却不能与我们一起回国。

祖国,我们回来了!

火车停靠丹东,我接受了一项任务:带领1个排去车站执行军事检查站执勤任务。

10月26日,我们结束了执勤任务,搭乘最后一趟由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率领的志愿军总部官兵的专列返京。火车途经沈阳、锦州、唐山、天津时,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迎送。

各界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8日中午,火车徐徐驶进北京前门车站。周恩来总理亲自来车站迎接,并指挥陈毅元帅和几百名将军高唱《志愿军战歌》。掌声、鲜花、歌声在车站此起彼伏。在天安门广场,20多万群众组成了巨大的欢迎阵容。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与陪同的首长们一起前往天安门广场与欢迎群众见面。

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到祖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到车站迎接,第二天,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欢迎大会(图片截屏:凤凰网视频)

在北京的几天,我们受到北京人民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都是鲜花、笑脸,都把我们称为“最可爱的人”。

在北京,我们受到彭德怀元帅的接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这是第二次见到彭总。1953年初夏,彭总亲临临津江我师前沿阵地视察备战情况,我在阵地上亲眼目睹了彭总的风采。彭总作为最高指挥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阵地,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同时,我们也为彭总的安全担心,因为美军的飞机和炮弹可能随时临空。我们的想法不无道理,但也没办法,这就是彭总的风格。

在北京,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的首都十大工程工地,在天安门广场,面对毛主席画像和还未完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说不出的高兴。这使我更加思念和缅怀长眠在朝鲜大地上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宁。

启 示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快70年了,历史证明,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进行抗美援朝的决策,是正确和卓有远见的。今天重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才真正体会到它更深的含义。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真正确立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真正站立起来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70年和平、安定的环境!

(本文根据杨孟和老人口述材料并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战史汇编》整理,由成都市锦江区老干部局组织采访)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杨孟和 ‖难忘临津江(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杨孟和(90岁,军队离休干部)

整理:马朝放 唐 勇

朗读:黄 绚(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