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大熊猫音频>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14集 大熊猫山庄的扩建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08 23:00:15 浏览次数: 【字体: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播: 罗鹏

1963年,全国建立了4个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不过,已经建立的保护区面积不够大,又过于分散,还不足以有效地保护大熊猫野生种群。同时,由于自然原因和大熊猫分布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大熊猫栖息繁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森林采伐、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明显,它们不断蚕食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就拿青川县来说,20世纪80年代,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相邻的地坪沟、和平沟、落衣沟、寺沟里、西阳沟、桥楼、东阳沟等,这些地方都有大熊猫分布,但由于持续的森林采伐,使栖息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熊猫难以在这些地方继续生存。到20世纪90年代末,除东阳沟、西阳沟还有少量大熊猫分布以外,其他地方都已经没有大熊猫分布了。全县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减少了12%,种群数量减少了31%。

类似的情况还有岷山山系的安县,凉山山系的雷波、越西、甘洛、美姑等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地区,过去曾是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理想的野外研究基地,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这一地区已经难以看到大熊猫的踪影。此外,放牧、砍竹、打笋、开矿等人为活动,也迫使着大熊猫不断向高海拔地区退缩或者迁移到其他适宜生存的地方。

过度采伐森林,人为干扰日趋严重,以及交通干线建设等,不仅挤占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同时也使得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增加了小种群灭绝的概率。

岷山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20世纪80年代分南北两大块,但是随着九环线等交通主干道的开通,被分隔为明显的三块。还有凉山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因为过度采伐和严重的人为干扰,面积不断减少,破碎程度越来越明显。这种栖息地的分割,就把大熊猫分隔成了无法相互交流的几个孤立群体,造成基因混合,近亲繁殖,使大熊猫难以维持遗传多样性和活力。面对这类小种群的大熊猫,我们又是采取的什么措施呢?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的古晓东告诉我们:

针对现在我们的这个小种群的保护,就是说有些大熊猫种群在野外,由于人为的活动,他活动的区块面积不大,种群数量也很少,它和大的种群已经隔离了,那么我们根据第四次调查像我们四川来讲,大概就被分为了小于40个的种群大概有22个种群,就是说这些小种群急需要关注的我们就采取了大熊猫放归的措施,意思就是把圈养的大熊猫通过野化培训后,放到这些小种群中去,补充这个种群数量,补充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另外一个方式是我们把这个在很健康的大种群里救护过的熊猫放到这个小种群里边去,经过救护、专家评估以后可以放归,就放到小种群里也去补充小种群,大概就是这两种。

此外,由于箭竹开花枯死、乱捕滥猎、各种疾病,以及大熊猫本身繁殖能力低等原因,大熊猫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用声音记录历史,用耳朵了解四川,沿着150年来科学发现大熊猫的足迹,共同寻访四川从发现大熊猫到科学保护大熊猫的点滴故事——四川地方志熊猫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大熊猫保护工程的建设。

1989年10月,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工程》。1992年6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保护工程除了完善已建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外,还要在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及重要栖息地新建14个保护区。作为实施大熊猫保护工程的重点省份,四川就新建了11个保护区,包括平武小河沟保护区、茂县宝顶沟保护区、安县千佛山保护区等,保护面积占到全国的七成以上。这些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大熊猫,也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区域的水源涵养林和数千种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

图片由平武小河沟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提供

同时,恢复建设和保护15条大熊猫走廊带。除了两条走廊带分布在陕西外,其中13条都分布在四川境内。目前,已有大相岭山系的“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岷山山系的“黄土梁大熊猫生态廊道”和“土地岭大熊猫生态廊道”等在规划和建设中。这些走廊带把被隔离的大熊猫种群再次连接起来,使大熊猫自然远亲交配的频率有所提高,减缓它的遗传衰退速度。

大熊猫保护区内,不允许新的居民迁入,原有居民耕种、放牧、挖药、打柴等活动都加强了管理;不准任何形式的开矿、狩猎和对森林的商业性开发利用;尽可能依照原来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计划地恢复保护区内被破坏的环境;保留所有的空心树,供大熊猫产仔用。1998年,四川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营造生态公益林和开展退耕还林后,走廊带的森林植被逐渐恢复,大熊猫活动区域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宝兴县泥巴沟有森林面积2000多公顷,1998年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人为活动停止,采伐地重新栽植的幼苗长大成林,大熊猫又开始频繁出没于这些地方,冬天还经常下山找吃的。

听众朋友,今天的“纪念科学发现大熊猫 150周年”《四川地方志熊猫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节目音频内容取材于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稿审核:张兆法

音频制作: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      播: 罗 鹏

来源: 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