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方言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2-03-02 15:41:05

第32期:四川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一)

作者:申 焱 刘 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11 15: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请点击上方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在前面三十一期的节目里,我们说到四川方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听到了四川各地各有特色、最纯正的四川方言。最后这几期节目我们要说到怎样的话题呢?方言保护

四川方言和全国很多地方的方言一样,已经到了需要保护的时期了。这样说,你可能会提出质疑。全世界讲得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而汉语里讲四川话的人最多,四川方言怎么会有消失的危险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关于四川方言语音的调查,曾经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1945年前后。当时大批语言学大腕随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来四川,在宜宾李庄驻扎。他们就在四川做了第一次这个调查,但是当时调查有局限,学生来代表家乡发音,学生出来后,发音有很多偏差,而且当时没有录音。上世纪80年代,台湾把它整理出版了,大概1000多页。

栗峰山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图片来源: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

第二次调查是在大跃进时期。1956年组织的全国方言调查,是由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还有西南师范大学联合调查的,1960年做了总结,发表在四川大学一个学报上。出的书只有大概100页的样子。此后,就没有再做过大规模的方言调查。

时隔五十多年后,当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及徐教授想要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第三次四川方言语音调查时,却已经发现,很多讲地道四川方言的老人正在逐渐减少。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专业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和他的方言调查工具“电子声门仪”(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周及徐回顾,原因分析】

在四川方言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发音正在发生变化,更有一些词汇逐渐消失。周及徐教授认为,几千年来人类语言一直在变化,方言演变是经济文化在推动,是大趋势,阻止不了。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四川方言,一旦消失就找不回来了。所以只能保存。现在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国外的语言学家也在做这件事。

周及徐的学生到乡下作方言调查(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周及徐教授说,采录工作既是为了学术研究,也是为了给四川人留住文化的根。四川方言怎么形成的?成都温江为何讲话不一样?你的老家处在方言地图什么位置? 周及徐教授和他所带的博士、硕士们在采录四川方言语音数据库,完整记录四川方言发音的同时,还绘制了一幅四川方言地图。打开这幅地图,这些年采录的过程和感受历历在目,感慨万千。下一期《四川方言》节目,我们将跟随周及徐教授的回忆,去到采录四川方言的现场。

结束语: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