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 词圣苏轼(3)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25集
词圣苏轼(3)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总图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5集-词圣苏轼3长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继续与您讲述词圣苏轼的故事。
公元1084年的春天,在黄州居住了四年又三个月的苏轼收到了朝廷的一纸调令,命他前往距京城较近的汝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一任命虽未直接晋升他的官职,但却表明神宗皇帝已经有意再次起用他了。
赴任汝州的途中,苏轼特意绕道金陵,拜访了居住在那里王安石。此时的王安石,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位权倾朝野的宰相,在经历了变法失败、亲信背叛以及爱子夭亡的重重打击后,他选择了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然而,得知苏轼的船只停靠在金陵港口时,他却立即赶往江边相见。之后,他们二人唱和诗文,谈佛论道,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惺惺相惜的欢聚时光。临别之际,王安石不禁感慨:“不知还要再过多少年,才能再遇如此杰出的人物。”
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宋神宗的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则垂帘听政执掌大权。作为变法的反对者,高太后迅速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她首先召回了旧党领袖司马光,又在他的推荐下,将苏轼、苏辙等人召回朝廷。苏轼的政治生涯迎来了新的春天,他先是被任命为登州知州,但仅上任五日,便又被急召入京,升任起居舍人。半年后,更是晋升为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朝廷重要文书,成为参与国家决策的核心成员和朝廷的代言人。
司马光上台后,立即着手废除全部新法,意图恢复仁宗时代的法度,史称“元祐更化”。然而,苏轼在长期的地方官生涯中,对新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认为新法之中不乏合理可行的条款,不应被一概抹杀。他的这种独立不倚的立场,引来了部分旧党人士的强烈不满。1086年,司马光去世后,新旧党争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苏轼厌倦了朝堂纷争,于是多次上书请求外放任职。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太守,并兼任浙西兵马钤辖。一到杭州,他就遇到了严重的大旱,随后瘟疫、饥荒接踵而至。他先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贡米,然后动用二千缗公款外加自己的五十两黄金,设立病坊,收治生病的百姓。之后,他与太守陈襄合作,疏浚了西湖六井、沈公井,治理了茅山、盐桥二河,并在西湖边筑起了一道长堤。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将这条长堤命名为“苏公堤”。
公元1091年,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尚未届满,便接到了回京担任吏部尚书的调令。然而,他尚未抵达京师,又被改任为翰林承旨,同时,他的弟弟苏辙也被任命为尚书右丞。苏家两兄弟同时身居高位,令他们的政敌惶恐不安。因此,苏轼在京不过短短三个月,便接连遭到弹劾,无奈之下,他再次上书请求外放。高太后与哲宗皇帝见他回京便引发朝堂纷争,便派他前往颍州担任太守,不久又急召他赴扬州任太守。结果他在扬州履职还不足半年,就又接到了回京的命令。此次回京,苏轼先后担任了两个月的兵部尚书和十个月的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093年,高太后逝世,年仅18岁的哲宗皇帝开始亲政。他重新启用了已遭罢免的章惇、吕惠卿等人,并委以重任,而苏轼却因言语不慎触怒了小皇帝被调任定州太守。对于这一任命,苏轼欣然接受。只是他未曾料到,定州作为紧邻辽国的军事要地,却政令不通、军备废弛。上任后,苏轼迅速采取行动,着手整顿腐败的军政体系,加强军队训练,并推动民间军事组织的建立。在他的努力下,荒凉贫瘠的定州逐渐焕发生机。
然而,正当苏轼治理定州初见成效之时,厄运再次降临。这一年,哲宗改年号为绍圣,并着手实施绍圣新政。在章惇的主持下,新党骨干纷纷被召回,而旧党再次遭到排挤。苏轼也未能幸免,被贬往遥远的惠州。当他翻越五岭,踏入文化相对匮乏的岭南地区时,却意外地受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热情欢迎。他们听说全国一流的大学者到了,欢天喜地地提着酒、端着肉,跑到城外去迎接他。这一路上的舟车劳顿,瞬间被这份热情所化解。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的才名仰慕已久,因此对苏轼一家极为关照,不仅将他们安置在风景如画的合江楼,后来还迁到了更为清幽的嘉祐寺。附近的州县官吏也时常邀请苏轼前去共饮,有时甚至会带着好酒好菜前来与他相聚。在岭南的日子里,苏轼品尝着美味的荔枝,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在被贬惠州的第三年,苏轼在白鹤峰建造了新居,打算长期定居于此。此时,他的长子苏迈也带着孩子们来到惠州团聚,苏轼看到家人心情大好,欣然提笔写下了《纵笔》这首小诗。然而,这首小诗传入京师后,却引起了政敌们的嫉妒与不满。他们撺掇哲宗再次将苏轼贬至更偏远的儋州,担任琼州别驾。一纸令下,苏轼全家人恸哭于江边。传说他过海时,船上甚至备有一副空棺,因为在他看来,这一次自己可能真的无法再活着回来了。
到儋州后,苏轼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日子。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苦中作乐,一边研究如何用当地的食材做出美食,一边指导土著民开荒耕作酿制美酒,此外,他还开办学堂,在当地传播文化知识。在苏轼的影响下,宋代一百多年里从未有人进士及第的海南,在他北归后不久,就有人举乡贡。因此,人们一直把他看作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公元1100年,年仅24岁的哲宗驾崩,他的弟弟赵佶即位,史称宋徽宗,神宗皇后向太后一同听政,朝廷再次进行大换血,元祐旧臣重获起用。苏轼于六月渡琼州海峡北返,八月奉告命,迁为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居住。当他行至半途时,又接到了允许他自由选择居住地的诏令。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返回常州,安居于自己的田庄之中。只可惜,回到常州没多久,他便一病不起,最终与世长辞。
苏轼的死讯传出后,举国悲痛,各地出现自发性、群众性的吊唁活动。回望苏轼的一生,他仕途的沉浮始终与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紧密相连。然而,在文化史上,他的形象却远远超脱了政治派别的桎梏,不仅成为北宋文化巨人的典范之一,更被尊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格魅力的文人象征。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四川历史名人读本》
《中国文学史》
《苏轼》
《苏东坡年谱》
《苏东坡传》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25集-词圣苏轼3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