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影像四川>详细内容

央视10套今日播出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 ‖ 邻水

来源:央视科教 发布时间:2020-01-13 17:02:43 浏览次数: 【字体:

CCTV-10

2020.1.13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 邻水篇

古时,大洪河名为大邻水,御临河名为小邻水。

《舆地纪胜》记载:“邻水有二,大邻水出邻山顶上,西南流经邻水,入巴县界。小邻水亦出山顶上西南,流一百五十里入邻水。”

 《邻水县志》记载:“邻水县以此名。”

 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始置邻水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朝主政者改邻水县为潾水县。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改潾水县为邻水县。从此,“邻水”二字沿用至今。

勤耕务读 英杰辈出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因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外地移民入川。

 在六百多年前的一天,甘氏的先祖沿着大洪河抵达了这里。

 明清两代,入川的甘家人才辈出。其中,在乾隆年间官至大理寺正卿的甘家斌,于晚年修成《邻水县志》,较完整系统地记下了邻水县一个时期的史实,流传至今。

 出生于1916年的甘惜分,是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新闻教育家,是新中国新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新闻学界泰斗。

 在族训的激励下,邻水甘氏数百年来耕读举业之风从未断绝。

 “常怀读与耕,惟勤能致富。”这是甘氏的族训,勤耕务读。

 甘氏仅是邻水众多移民族群之一。据今天的《邻水县志》记载,该县的移民姓氏多达65个。

 从元末明初开始,从湖广而来的甘、王、冯、陈、周、吴、刘等家族在邻水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邻水小面 鲜辣辛香

 在今天,最能窥得邻水手工面精妙之处的品类,当数“银丝”面。地道的手工银丝面,面身之细恰如其名,却实为中空,针尖儿可入。

 这样的面身入锅后,久煮不烂,晶莹透明,无论是凉面还是汤面,都会充分吸收汤汁,入口鲜香筋道。

 逢年过节,新婚添丁,以手工面为代表的传统面条,一直是邻水人首选的礼物。日复一日,邻水小面以熟悉的家乡味道串连起每一次日出,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 

珍稀植物桫椤 遗世独立

 桫椤,这种诞生时间比恐龙早、物种延续比恐龙久远的珍稀植物,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它的身上保存着亿万年前的地球密码。

 1975年,邻水的桫椤树被林业工作者陈仲质意外发现。从此,藏身邻水山谷中达亿万年之久的桫椤树闻名于世。

1983年10月,邻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四川邻水倒须沟树蕨保护区。曾经向游客开放的这片谷地,从此封闭起来。

 如今,保护区中生长着5000余株桫椤,其中,树龄最长的超过200年。2019年,又有25株幼苗被发现并加以保护。

 保护区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倒须沟、蚂蝗颈和龙王沟三个保护片区,共计183.2公顷。

 截至2019年,保护区完成了120 块警示标牌的安装,聘请4名护林员进行24小时常态化巡查。

 这些举措,让桫椤这一古老的物种得以心安神泰地繁衍生息。 

手掌木偶 一人一台戏

 150多年前,邻水人陈永清从福建学成手掌木偶戏,并将其带回故土。邻水民众性格勇健直率,更加偏爱诙谐明快的表演风格。于是,陈永清不断改进技艺,将川剧、京剧的元素融入其中,才有了今天的邻水手掌木偶戏。

 “一人独演一台戏,一根扁担一舞台。”

 念白,说唱,表演,锣鼓,全靠一人独自完成。

 铜口笛,小木偶,锣鼓钹槌,幕帷棚架,全能容纳于一口木箱之中。

 2007年3月,邻水手掌木偶戏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不久,邻水手掌木偶戏传承中心成立。

 作为手掌木偶戏的第三代传人,能演出70场传统剧目的张贤光,像他的父辈一样传承着木偶戏。 

和谐发展 未来无限

 邻水县黎家乡搭界寺村这座面积达1000亩的果蔬基地作为当地的扶贫创业园区,已经帮助390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并将在未来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之道。

 如今,邻水村村有了致富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县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2座贫困村全部退出。

 邻水县川渝合作高滩新区所在的位置,处于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内,紧邻重庆市渝北区,是四川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园区。

 快捷的交通网络,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重庆这座老牌工业基地的众多企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纷纷落户邻水。目前,园区中七成企业来自重庆,八成产品配套重庆。

 在这座园区中,更多的邻水人正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共同推动着家乡的高科技产业迈步向前。

用影像记录当下

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邻水篇》

播出时间:1月13日15:38

来源:央视科教

来源: 央视科教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