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6:54:04

【散文】墨痕·时光里的巴塘

作者:何汛 来源:巴塘县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09 14:49:19 浏览次数: 【字体:

墨痕·时光里的巴塘

何  汛 

70年破浪前行,70年沧桑巨变,巴塘人的生活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在一页页《巴塘县志》里清晰可见巴塘人双手书写的时代传奇,在努力奋斗中创造的光荣和梦想,用豪迈的情怀孕育着希望之地。志里墨香,记录着巴塘发展轨迹,见证着巴塘的每一次飞跃。
   “志”里行间,述说巴塘故事。1949年12月9日,巴安和平解放,巴塘历史崭新的一页由此揭开。巴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毁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基层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巴塘的发展也经历曲折的过程。1956年发生反对民主革命的武装叛乱,农牧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浮夸风”刮到巴塘,“文化大革命”期间巴塘农牧业生产再次遭到严重破坏;1989蛇年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9698.1万元,巴塘损失巨大。前进中的曲折没有使巴塘人民退却;一路曲折,却也一路芬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凭着非凡的毅力,巴塘人民不断总结经验,追求新思想,力争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巴塘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脱贫攻坚,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巴塘解放70周年,也是巴塘脱贫摘帽之年。从解放之初的195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397万元,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亿元;从解放前只有驿道的巴塘,到如今不断完善的公路网络;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投资额38.11亿元,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299元。巴塘呈现出一片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景象。 

按“图”索骥,探寻巴塘蝶变。小城一切都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只有志书里的照片承载着人们的回忆,静静地展示着所有逝去的曾经。目光定格在一幅名为《县城老街》的图片上,老街长133米、宽4米,属于古朴的旧城,浓厚的彰显着传统巴塘建筑特色。泥土墙胚,棕红色屋顶,屋檐点缀白色或圆或方或似月的图案;大门朝街,门稍显低矮,思绪一下子被带回,仿佛依稀能够看到年迈的阿婆用苍老而满是皱纹和老年斑的手推开房门情景。如今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巴塘城市建设各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对于过去的记忆逐渐在被取代,对于过去落后的种种保留和坦白,在慢慢变成背景。取而代之的是盖着琉璃瓦的楼房,老街恢复旧貌,正如书中记载“老街片石镶砌,水渠在街中石下潜流”,原本将街道和村落链接的坑坑洼洼黄泥小道也变成标准化的青石路面,焕发出新的活力。巴塘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更新,全县主要干道改造提档升级,街道路灯安装、环境美化、整齐明亮;全州第三个城市天然气项目建成运营,发展路径拓宽,三一八零山泉水全面上市,清清山泉水摇身变为扶贫水,“高原鲜”蔬菜基地拓宽75个村增收致富路,“旅游+”模式初见成效。到2018年,第三产业达到3.99亿元。文化影响扩大,巴塘天籁童声合唱团成为中国藏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儿童合唱团;巴塘弦子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鹦哥嘴石刻群、康宁寺、措普寺被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扎金顶石棺墓葬群、龙汪塘抗战纪念塔遗址被纳入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巴塘县设立地方志办公室,在三十余年时间里,编修完成《巴塘志苑》56期,《巴塘年鉴》6部,编修完成《巴塘县志》《巴塘县志(续编)》《义敦县志》《巴塘旧志集成》,实现年鉴一年一鉴。修志成果丰硕,这些成果里,泼墨书写的是巴塘过去的辉煌,让人们感受跨越时空的巴塘。而今,巴塘人民正踏着时代的节拍,用勤劳的双手抒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未来。

(作者单位:巴塘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塘县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