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7-23 16:54:04

【散文】百万人民谱写的龙滩壮歌
——黑龙滩水库修建简史

作者:唐建华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 发布时间:2019-07-22 09:24:45 浏览次数:669 【字体:

22ba18b9b7bd4834b8010e762586d9e5.jpg

百万人民谱写的龙滩壮歌

——黑龙滩水库修建简史

唐建华

1970年春,仁寿县革委会会议室。

县武装部长,革委会主任崔二奎,县委副书记杨汝岱等领导,商议修建大型水库,即黑龙滩水库的事宜。各位领导最后决定现在正是修水库的时候!仁寿的干旱水涝问题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再等了。

现在全县确实还很穷,财力、物力肯定不丰足,但是全县有的是人力,只要有人就能干成事。

有领导说,我们再艰苦,比起当年河南林县修建红旗渠,还是好多了。林县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经过漫长的9年,建成了震撼世界的红旗渠,我们仁寿建一个大型水库,难道还不成?林县人民“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引来漳河水”,改变了林县人民世世代代缺水的面貌,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完成了艰苦卓绝的红旗渠工程。我们仁寿也要有“重新安排仁寿河山”的气概,修建造福子孙后代的黑龙滩水库。

黑龙滩水库是仁寿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在当时的特殊时期,能够顺利开工,是地区、县领导的英明决策和果断拍板的结果,为了全县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些领导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品质令人敬仰;工程的顺利开工,更与省上领导的远见卓识不可分割。当时党委、政府的运行处于军管时期,也就是各级党委、政府都是军代表说了算。时任四川省革委会主任、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对仁寿县上报的黑龙滩水库工程非常关心。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而当时政治运动大行其道,高潮此起彼伏,能够做出同意开工修建的决定非常不容易。张国华政委不但同意仁寿黑龙滩工程开工建设,而且还做出了 “一年建成,两年扫尾,明年蓄水,后年受益”的具体指示。

据时任省水利厅干部、后任省水利厅副厅长的谢成荣回忆说:要是没有张国华的魄力,没有省革委会的英勇决策,黑龙滩水库工程1970年就不可能开工。说此决策“英勇”,是有着不同寻常意义的。实际上在1970年,四川省同时开工四大水利工程,黑龙滩水库只是其中之一工程,综合起来讲,只能排第三位。当时的政治气候和政府的财力现状,要同时开工省级四大工程,可谓是困难重重。所以说,省革委会做出同意黑龙滩开工的决策,是英勇的行为。

无论是省上还是县上,搞水利工程都面临着“四无现象”,即:无钱、无物,无设备、无技术。工程要完成的根本出路就是发动群众。黑龙滩水库工程要完成,最终还是要依靠仁寿人民。仁寿县有100多万人,凝聚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这个巨大的力量就是战天斗地、改变仁寿现状的力量!

1970年7月1日,是黑龙滩水库建设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天,这一天是黑龙滩水库工程正式开工的日子。

黑龙滩库区所在地,是一片长满树木、丛林之地,山峦叠嶂、沟壑纵横。

7月1日,天气已经闷热了,但一大早,空气中还有一丝丝凉意。来自彰加、富加、文宫、方加、钟祥和北斗六个区(区,是当时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乡村)的2000名水利战士,胸前佩戴着大红花,高举着红旗,敲着锣打着鼓,齐声高唱革命歌曲,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建设工地。工地有两个,一个是高店到大坝的工程公路工地,一个是东方红输水隧洞进出口工程公路工地。黑龙滩水库工程就因为这一天开工,一度时期还被称为“7071工程”。

大坝和东方红输水隧洞进出口工程同时开工。工程所在地都是树木繁茂,遮天蔽日,人烟稀少;简言之,就是蛮荒一片。要在这些地方修建公路,为工程建设做好必需的准备工作,难度也是相当的大。      

但是这些区乡选派出来的水利战士,一个个都雄心勃勃,大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势。有困难,那就迎着困难上。为加快工程进度,早日修通公路,各区乡又增派了部分水利战士到工地,最后工地上聚集了5000余名水利战士。

昔日僻静的山野因水利战士的到来,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是正在搭建的工棚,到处是迎风飘扬的红旗,到处是喧嚣沸腾的人声,到处是来来往往、不停干活的水利战士们的身影。在不足4公里的战线上,布满了生龙活虎的水利战士,他们一开始就把争任务、抢重担,讲团结、互支援,搞竞赛、比贡献作为自己在工地上劳动的态度,不需要谁安排,不需要谁督促,都是发自内心的要为黑龙滩水库建设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积极的竞技状态,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每个连队,琢磨的是怎样才能多干活、多作贡献。而且还不愿意被别人知道,要“偷偷摸摸”,悄无声息地多干活,多助人。工地上时常出现的“英雄事迹”都是无名英雄所为。这一作风延续到黑龙滩水库工程的全部完成。

黑龙滩水库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工程由大坝、输水隧洞、灌区渠系工程三大部分构成。灌区渠系工程从上到下依次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两条总干渠,即东总干渠、南总干渠,另外就是“三干七支”,再往下面分就是斗渠、农渠和毛渠了。灌区总计有渠道1322条,总长3693.09公里,主要建筑物有:渡槽645座,总长52.363公里;隧洞807座,总长170.392公里;倒虹管127座,总长14.703公里(参考吴树科《黑龙滩记忆》,《黑龙滩水库志》)。

黑龙滩水库大坝修建蓄水后,要把蓄起来的水有效输送到灌区,全靠这些四通八达的渠道系统。

黑龙滩水库的工程量相当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黑龙滩水库及灌区一共完成了工程量:土石方4172.2万立方米,安砌石方315.4万立方米,砼3.58万立方米,大坝基础帷幕和固结灌浆4.04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0266.3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153.47万元,群众投劳折合为投资10112.91万元。

按照开工时仁寿总人口1112734人(含籍田镇,现属成都双流区)和基本竣工时的1985年总人口1395815人(籍田镇除外)的平均125.4万人算,全县人均投劳109个,人均开(挖)运土石方33立方。安砌的条石按规格0.4m×0.4m ×1.2m计算,全县人均贡献条石13块,整个工程安砌的条石,相当于从仁寿安砌了一条宽4m、厚0.4m的条石路到北京(参考吴树科《黑龙滩记忆》一书)。

随着第一批水利大军开赴黑龙滩水库工地,全县各区乡的动员大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委、县革委会领导们非常清楚,要完成黑龙滩水库工程,必须发动全县人民参与,必须举全县之力。没有全县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是不可能完成整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的。

工程要修建,作为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的农业生产也不能有半点耽搁。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同时进行,一个都不能落下。这就需要县委、县革委统筹安排全县的劳动力,既要兵分两路,又要集中突击。农忙兵分两路,一路搞农业生产,一路搞工程建设;农闲,集中突击工程建设。

1970年5月28—29日,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汝岱主持召开的“东风渠续建工程黑龙滩水库仁寿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内容经过讨论、反复修改,于6月23日形成会议纪要,在第一批水利大军正式开赴工地后不久,也就是7月22日正式下发各政府部门和公社。要求各区乡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并为黑龙滩水库工程下一步工作开展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准备。目的就是要发动全县为修建黑龙滩水库工程出钱、出力、出物。

先期到达的水利战士,各营连按照水库指挥部事先分配的地段,找好适合暂时居住的山地,用镰刀、斧头砍树木杂草,修建简易工棚。山岭间,总是人来人往,战士们扛着钢钎、铁锤、锄头、箢篼、抬杠,拖着板车,开山劈岭。他们要在这蛮荒之地活生生地修建一条条适合大坝和隧洞开工所需的简易公路。昔日寂静的山岭,从此就热闹起来了。

大坝工程从1970年9月开始备料和做清基准备工作,10月1日正式开始清基。1972年1月25日,整个大坝工程全部完工。历时一年零3个月。实现了“一年建成,两年受益,绝不让洪水跑一滴”的宏伟目标。

整个黑龙滩水库工程是仁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浩大工程,前后历时15年才基本完成。这15年时间里,有着中央、省、地区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着仁寿县主要领导的英明决策和责任担当,有着全体水利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奋斗精神,有着全县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倾力资助,缺一不可。

到1977年,工程建设中,因公牺牲133人,其中牺牲时年龄不超过30岁的86人,未满20岁的20人,年龄最小的16岁,年龄最大的58岁,工伤1205人。1982年仁寿建立东风渠黑龙滩工程伤残领导小组时,有伤残人员1466人(包括东风渠伤残人员),有718人评残享受定额补贴,748人未评残,给予一次性慰问补助解决。

黑龙滩水库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被仁寿人尊称为“母亲湖”。在新时期,她在仁寿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依然发挥着重大的不可替换的作用。

2010年,县委、县政府响亮的提出“引黑济民,让全县人民都喝上黑龙滩的优质水”,决定在全省丘区县中率先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确保2013年底,基本解决全县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让全县人民都喝上黑龙滩水,说这句话不容易,做出这个决定更艰难,豪不夸张地讲,这与当年领导做出修建黑龙滩水库工程的决定一样伟大、睿智、果敢!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仁寿县提出的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的决定提供了政策支撑,坚定了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说干就干。“必须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下最大决心解决水这一事关群众生产生计的民生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激发发展的动力”,时任县委书记铿锵有力地说。

结合仁寿县地形和人口分布的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最后县委、县政府大手笔规划出全县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及与之配套的“长藤结瓜”和“进村入户”供水工程,总投资10.6亿元。

在“黑龙滩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全县上下一心,拉开了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的序幕。工程建设过程中,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克服资金困难、施工困难、攻克科技难关,大力推进工程建设。2013年12月底,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大部分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40多年前,县委带领约120万仁寿人战天斗地,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历时15年修建和完善了黑龙滩水库和配套工程,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40多年后,县委、县政府又带领162万勤劳勇敢的仁寿人发扬黑龙滩精神历时3年完成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让全县人民喝上了来自黑龙滩的清水,创造了又一个“黑龙滩奇迹”!

如今的黑龙滩水库不仅仅是仁寿人民的饮用水源地,她还是乐山市井研县、眉山市城区和其他区县的饮用水源地,早就被确定为四川省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据黑龙滩景区管委会领导介绍,未来眉山市除洪雅县以外,其余5个区县将全部由黑龙滩水库提供饮用水。

自2005年以来,黑龙滩的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饮用水Ⅲ类标准,绝大部分指标为Ⅱ类、Ⅰ类标准,是全省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

在新时期,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将对黑龙滩进行新一轮的综合开发,发挥黑龙滩的多功能作用,更好地造福全县人民,但对黑龙滩水库的环境保护是不可碰触的底线。提出:通过“一保一潭清水、二保一片青山、三保政策红线”,实现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彻底完全地保护好黑龙滩一潭清水。

黑龙滩水库是在上级党和政府,在四川省大型水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仁寿县广大干部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起来的,对这些在修建黑龙滩水库中立下功劳的单位和个人,仁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乐山地区水电局,四川省水电厅灌浆队、车队、工程三队,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0047部队,四川省交通厅地质勘探队、车队,四川省运输公司一、三、四、五、十一、十二、十九、五十九队、驾校。成都军区、省军区、乐山驻军、7864驻仁部队、省水电厅、乐山地区勘测设计队等单位在工程最需要的时候派出车队、派出技术人员加入修建黑龙滩的“水利大军”,解决了水泥运输、堪测设计等燃眉之急。他们的贡献,黑龙滩大坝的石碑记着,百万仁寿人民的心里也将永远记得。

当我们今天用着黑龙滩的每一滴水,当我们欣赏这黑龙滩的每一片景,我们都应该想到40多年前那些修建黑龙滩的水利指战员,都应该深情地怀念他们,真诚地感激他们,让我们真诚地向他们说一声:谢谢!谢谢!

修建黑龙滩形成的黑龙滩精神,也就是仁寿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仁寿人开创伟业、谋求幸福不可或缺的。        

仁寿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

来源: 四川省仁寿县汪洋中学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