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诗词中的汉州鹅儿酒
诗词中的汉州鹅儿酒
广汉作为成都平原腹地,历来为粮油基地。酒以粮食为基本原材料酿造,是鹅儿酒这一美酿在此产生的基础。汉州鹅儿酒因酒色泛黄,似雏鹅毛色而得名,因杜甫《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而进入名士文人视野。唐代以后,鹅儿酒作为地方土贡产品进入上流社会,高频出现在诗词中,可见其在宋代士林中有较大影响。
苏轼《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刘一止《点绛唇·云鬓分行,照人明艳新妆就》:云鬓分行,照人明艳新妆就。御香窗牖。细酌鹅儿酒。铁拨弦,一试春风手。龙仙奏。绛霄声透。不许人间有。
曾几《独步小园四首》:山衣重叠六铢轻,淡拂槐花染不成。报答春工选何物,鹅儿黄酒十分倾。
陆游因乾道八年(1172)奉诏入蜀,历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蜀州通判、嘉州通判、荣州代理州事,游历蜀中名胜,留下不少作品,鹅儿酒在其多首诗词中出现。
《蜀酒歌》:汉州鹅黄鸾凤雏,不騺不搏德有余;眉州玻璃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涂。病夫少年梦清都,曾赐虚皇碧琳腴,文德殿门晨奏书,归局黄封罗百壶。十年流落狂不除,遍走人间寻酒垆,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安得豪士致连车,倒瓶不用杯与盂,琵琶如雷聒坐隅,不愁渴死老相如。
《过杜浦桥》:桥外波如鸭头绿,杯中酒作鹅儿黄。山茶花下醉初醒,却过西村看夕阳。
《游汉州西湖》:房公一跌丛众毁,八年汉州为剌史。遶城凿湖一百顷,岛屿曲折三四里。小庵静院穿竹入,危榭飞楼压城起。空蒙烟雨媚松楠,颠倒风霜老葭苇。日月苦长身苦闲,万事不理看湖水。向来爱琴虽一癖,观过自足知夫子。画船载酒凌湖光,想公乐饮千万场。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
《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风经树杪声初紧,月入门扉影正方。一世不知谁後死,四时可爱是新凉。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醉中录近诗因题卷后》:鹅儿色浅酒醺人,鸡距锋圜笔绝伦。满引一杯书数纸,要知林下有闲身。
《晚春感事》:和风薄霭过清明,减尽重裘觉体轻。正午轩窗无树影,乍晴阡陌有莺声。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扪腹翛然出门去,春郊何处不堪行?
金末元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好问 在《千秋岁》中偕写道:
双纹彩袖。
乍舞霓裳后。
香雾暖,□琼甃。
绿鬟蝉影动,小摺湘裙皱。
歌声断,彤云尽日□晴昼。
冰丝轻雪藕。
细酌鹅儿酒。
任醉拥,佳人手。
彩衣行乐事,莫惜杯如斗。
千万寿,愿如明月天边久。
明清时期,土贡制度逐渐走向历史尽头,明代“一条鞭法”颁行后,土贡征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清代中期以后,鹅儿酒渐渐少见于士大夫的诗词文章中,而变成了一个典故,可推测鹅儿酒已经少产或无产了。这一唐宋时期颇具影响的美酒,随时代变迁而消逝于历史长河,甚为可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