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湮没于世的峨峰仙刹‖李腾鹏

作者:李腾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12 14:37:20 浏览次数: 【字体:

湮没于世的峨峰仙刹

李腾鹏

纵贯芦山东面的罗纯山脉,林深草莽,峰峦连绵几十里,是芦山东方的天然屏障。山脉南端,有一海拔近两千米的高峰,人们呼之峨公山(又有人叫蜈蚣山、恶公山)。

芦山县城全景(图片来源:芦山县人民政府网)

60年前,学校停办,笔者回乡当了农民,每到农历7月,都要与村中伙伴们上山扳刺刺竹笋,背到雅安去卖,掙点盐巴钱。

1967年的一天,天气不是很好,我与同伴爬了两个多小时,钻进林子,薄雾弥漫,几米外就分不清树、竹,但近处,尺把高的竹笋既大又稀。我把麻袋用藤条栓住四角,背在背上,同周围的伙伴保持着声音的联系,边扳竹笋边向林子深处爬去。

迷雾中不知爬了多久,来到一个较平坦的地方,雾气渐淡,视线稍开阔,然而竹笋却渐少。走几步,见一高大的石墙横在眼前,旁有一石拱通道,刚从通道穿进石墙内,就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象而震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处高大的石梁架,看起来像大殿的架梁。横梁和石柱都是整石构成。再回看石墙,初看像一座用一块完整的大石构成,平直一块,百多平米,看不见缝隙。细看,才发现石墙是用大块的条石砌成,工艺考究,几乎看不出石缝。每块条石长1米多,宽、高均约50厘米,千斤左右。

以前曾听老人们说,峨公山上有一座庙子,叫峨公庙,香火很盛,这大概就是峨公庙吧。

虽是为生计而上山打笋子的农民,但毕竟还是读了几年书,对此高山庙宇还是有点好奇,于是环绕庙宇走了一遍。庙子建在山顶较平坦的地方,占地近千平米。除石架梁、石壁外,还见一大型圆雕菩萨,菩萨已脱离神座倒在地上。石雕神座也是整石雕凿,看光景也有近千斤左右。这个圆雕菩萨,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峨公爷了。除峨公神像外,地上还散落着几个小点的石雕菩萨,是什么菩萨就不得而知了。靠边的地方,还有一具石兽,像大象的样子。

依稀记得峨公庙周围全是高山树林和刺刺竹林,树以老百姓叫的水冬瓜居多。西面是悬崖,东南、北三面亦是陡峭的山坡。

从我们家爬到峨公山顶,至少要3个小时。路是羊肠小道,坡度差不多都在四十五度左右,且全是泥泞曲径。空手爬山,即使是年轻小伙子也会气喘吁吁。峨公庙附近无可供开采的石场,而整座庙宇全是石结构,且每块石头都在千斤以上,特别是石柱和石梁,每块都有几千斤。

据说峨公庙建于明代,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高山陡坡、人迹罕至之地,建造如此雄伟的全石庙宇,实在发人奇想。

后听有人说,峨公庙的石头来自凤禾黑窑沟。我又专门从黑窑沟爬了一次峨公山。从黑窑沟到峨公山同样要爬几个小时,小道坡陡难行,怪石嶙峋,要说从黑窑沟取石,运到峨公山顶,同样不可思议。

以后,再也没去过峨公山。听去过的人讲,石梁已倒,石菩萨也没见到,唯有石壁尚在。还有人说,有老百姓在原庙基中搭了个小庙。听人说而矣,没去过,是否真的,不得而知。

峨公庙已不见了,但留在脑海中的宏伟石建筑始终不能抹去。

峨公庙的建造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不解的谜,猜不透。这么多年,一说起峨公庙,总想再去一次,然已年迈体衰。据说公路已通到半山,但还要爬一段陡坡,终不敢再去。就当年所见的峨公庙的宏制,唯有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伟大。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腾鹏(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芦山县教师进修校退休教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