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金丝猴文化学者薛康: 文化为媒 金丝猴成“国际猴”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08 16:41:43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四川日”系列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康以《中国双宝 四川名片——双宝文化在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专题报告,介绍在大熊猫、金丝猴文化传播上的实践和思考。
  金丝猴,这种穿梭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拥有美丽、灵动、活泼特质的灵长类动物,长期吸引着薛康的关注。2015年以来,薛康以自己的两大爱好摄影、集邮为核心,通过影像、邮集、图书等方式不断将金丝猴推介给海内外公众。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金丝猴摄影师”“金丝猴文化学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行程数万公里,定格金丝猴最精彩的瞬间
  2015年,薛康退居二线,热爱摄影的他重拾相机四处奔走。过去,他主要拍摄风光,后来逐渐转向人文和专题领域。2016年恰逢农历猴年,薛康和几个摄友商量,组成“猴摄团”拍摄一组关于金丝猴的作品。
  拍摄金丝猴的想法,与薛康的家乡雅安市宝兴县不无关系。1869年4月1日,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在宝兴县邓池沟发现大熊猫,同年5月4日又发现金丝猴,在西方引起了极大轰动。“我的老家距离金丝猴的科学发现地不到50公里,从小就对金丝猴有一种天然的情结,感觉有使命、有责任把它宣传好。”
  怀揣对金丝猴的热爱,薛康开始追寻这一美丽的生灵。第一站,他和摄友们来到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为金丝猴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条件。雪后的原始森林中,金丝猴在林间上蹿下跳、嬉戏打闹,薛康激动地按动手中的快门,不断用镜头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此次专题拍摄“出片”情况十分理想,这也让薛康对金丝猴的兴趣愈发浓厚。随后几年间,他持续行走于川、滇、黔、鄂、陕等省份,行程数万公里,拍摄了上万张不同种类金丝猴野外活动的照片。据他介绍,金丝猴的栖息地一般位于深山老林中,而且不断跳来跳去,十分灵动,所以要抓住最精彩的瞬间,并非易事。
  一些危险也潜藏在拍摄过程中。有一次在云南拍摄金丝猴,薛康长时间匍匐在草丛中观察,后来洗澡时在左胸上发现一个黑色小点。用手挤不出来,他只好到医院请医生用针头挑出,结果竟是蜱虫的倒刺。“回来以后给大家一讲,他们都说我运气好,对这个不敏感,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

6335186d2b834d5b83b453e0792c38c3.png

薛康拍摄的金丝猴。


摄影之外的功夫,让照片拥有更多“厚度”
  作为四川人,薛康对金丝猴的青睐还源于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共发现5个金丝猴种类,其中4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7个省(区),四川金丝猴就占了总数约60%。“金丝猴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但相对而言,目前外界对它的了解还不太多。”薛康希望通过影像传播,通过一幅幅非常精美、灵动可爱的照片,让人们“看了以后不喜欢都不行”,从而唤起海内外社会各界对金丝猴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为此,他在拍摄过程中,竭尽全力从不同角度展现金丝猴之美。“不同地方的金丝猴,展现出来的灵动可爱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薛康曾在湖北神农架的雪地里拍到一只小小的川金丝猴,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非常可爱。后来,他用400幅不同形态的金丝猴照片制作的《中华精灵》(百猴图),就以这只金丝猴为原型。
  还有一幅在九寨沟拍摄的《父母的温暖》,薛康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当时,他远远地发现一对金丝猴,背对镜头,怀里抱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金丝猴。没一会儿,小猴从父母中间钻了出来向外张望,似乎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这个画面太精彩了,于是我赶紧把它拍摄下来。”薛康说,小金丝猴两只眼睛非常有神,它的父母的耳朵连接起来就像一个爱心。2021年,这幅作品在一次国际摄影展上获得金奖。
  在许多人看来,薛康拍摄的金丝猴十分传神,甚至能从中看出某种人性的表达。其中的秘诀是什么?“金丝猴属于灵长类动物,跟我们人类是‘亲戚’,可能这是一方面因素。”为此,薛康专门加入了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希望掌握国内外第一手信息资料,在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中补充专业知识。他还深入接触一线保护工作人员,获取了金丝猴栖息地的大量情况,这也让他的照片有了更多“厚度”。

0014b00bf19a4fcb900670bcab8bc962.png

薛康(右)等人在湖北神农架拍摄金丝猴。


不断拓展边界,向世界传播金丝猴文化
  摄影之外,薛康的另一大爱好是集邮。作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在传播金丝猴文化的过程中,他也希望让集邮发挥用武之地。“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方寸之间可以展示很多学问,包含的文化内容也很丰富。”
  编组一部金丝猴主题邮集,唤起更多人的关注,成为薛康的又一个目标。国内外有关金丝猴的邮品非常少,于是他选取了国际集邮联合会认可的“开放类邮集”形式,即可以包含不超过50%的非邮品。“从选题立意上来讲,我就想能不能够拓展思路,比如说从金丝猴切入,把它上升到保护野生动物,再上升到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自然的高度。”2017年,薛康编组完成开放类邮集《金丝猴——生态家园的精灵》。
  其中的非邮品部分,正是这部邮集的一大亮点所在。例如与阿尔芒·戴维相关的文献,就有他发现金丝猴的手稿的复印件、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戴维日记》原版,以及十几张刊载其中国探险经历的19世纪报纸原件;薛康还将自己拍摄的一幅滇金丝猴照片,邀请蜀绣大师杨德全完成从摄影到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转化。更有趣的是,邮集中还附上了一个二维码,观众可以扫描收听川金丝猴在几种不同情境下的叫声,让金丝猴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如今,68岁的薛康仍在不断拓展边界,用各种方式传播推广金丝猴文化。2020年,他将动物科普、摄影艺术与集邮文化相融合,出版了汉英双语的《金丝猴邮集图鉴》;由他倡议并牵头,包括了川金丝猴资源调查、川金丝猴保护区概况、川金丝猴科学研究成果等内容的《川金丝猴志》编撰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下一步,薛康希望让金丝猴真正走向大众、走出国门。“我们想从《金丝猴邮集图鉴》,衍生出其他不同版本的科普读物,比如面向青少年、幼儿的绘本。”同时,以讲座、展览等方式,在海内外集中呈现金丝猴文化研究成果。

人物名片
薛康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双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客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会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用影像、集邮文化来传播对濒危珍稀动物的宣传和保护,拍摄的金丝猴等主题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编组的金丝猴、大熊猫两部开放类邮集,在四川省集邮展览、全国专项邮展和世界邮展上荣获多项大奖,并分别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国家馆和地方馆线上展出;出版汉英双语《金丝猴邮集图鉴》《大熊猫邮集图鉴》等多部专著及相关摄影画册。2022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罗一洋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