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走近刘弄潮(20):爱国丽火‖吴再洪
走近刘弄潮(20):爱国丽火
吴再洪
1943年,按照董必武指示,刘弄潮通过城防司令陈离、成都市长余中英等社会关系,出任成都市政府参事、秘书长(注:参看《双枪老太婆》)。
1943年底,侵华日军已逐渐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抗日战争显露出胜利在望的曙光。越是接近胜利,中国民众抗战到底的愿望也就越迫切。而这胜负决战之际,也正是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时期,要打赢这场正义战争,不仅需要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还需要全国民众拿出良心,在精神、物资方面予以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仇敌忾才能战胜侵略者。
冯玉祥将军为筹集抗战经费,曾在四川各地领导过轰轰烈烈的救国献金运动。这一运动声势浩大,震动了整个大后方。当时,冯将军在重庆受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排挤、扼制,徒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虚衔,而无权无势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向抗日救亡的宣传动员工作。号称“基督将军”的冯玉祥,首先鼓励基督徒募捐赈济,并于1942年12月成立了全国基督教节约献金总会。其献金用途,由救济难民逐渐扩展为“慰劳抗战将士、充实国库、建军建国”。为扩大献金运动的影响和增加救国捐款的数额,冯将军于1943年10月14日,将全国基督教节约献金总会更名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
从1943年11月起,冯将军不辞辛劳,先后四次亲赴四川20多个市、县,广泛深入宣传民众,动员民众,调动民众的爱国救亡激情。他把四川各地民众的爱国热情和献金详情,写成了14封公开信,以扩大宣传。《冯玉祥将军致爱国朋友的第6封信(1944年1月18日)》(注:参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述闻》等书)现存于成都市双流区档案馆。冯将军在谈到成都民众义卖情绪热烈,义卖后又捐回再义卖的盛况时,特举例:“陈雪君(丽火)小姐以4万元买了一个砚台,市府秘书长刘砻潮(刘弄潮)以2万元买了一幅魏碑帖……都是马上买了,又马上献出。”
关于这次献金的详情,是这样的:
1943年12月,冯将军以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会长的身份抵达成都。次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节约献金救国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体育广场举行。参加民众3万余人,偌大的广场,几无插脚之地。
冯玉祥将军准备在大后方发动的这次节约献金救国大会,早就吸引着刘弄潮和丽火。事前,他们就商量着要把积蓄全部捐献出去,为抗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天一早,丽火赶到设在少城公园的会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刘弄潮在台下安顿好丽火,自己就上台忙碌去了。
大会由成都市市长余中英主持,四川省主席张群亲临参加。身着黑布棉袄、棉裤的冯玉祥将军,发表了激昂的即席演讲,话虽质朴简捷,却铿锵有力,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爱国热情。
首先进行的是各行业、各团体的献金,由市长余中英唱名、报数。献金总额为1千零9万1千4百16元9角。
团体献金完毕,是以个人名义献金,总捐款为12万元。其中省主席张群捐1万元;警备司令严啸虎捐8千;有5名小朋友则献出自己的存钱罐,共约5千元……主席台上每唱一次姓名,每报一个数目,全场都鼓掌致意。掌声之长短、强弱,都视献金者身份与其所捐数目是否相称而大有区别。
献金后,义卖开始。义卖,使全场爱国热情达到最高点。主席台上琳琅满目地陈设着各种义卖品。市长余中英每举起一件义卖品,高声报出标价后,便有人上台认买。人们则投以敬慕的目光,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报载:“……市府秘书长刘砻潮(刘弄潮)以2万元买下一幅碑帖,陈雪君(丽火)小姐以4万元买了一方端砚”。义卖当时,有个人捧了一方大端砚上台义卖,从5千元底价叫到4万元,已经没有再加了,丽火就大喊道:“我买!我买!”然后走上台,把4万元一下子递了过去。当她捧到那方乌黑铮亮、镌刻精美的大端砚时,冯将军问:“你喜欢它吗?”丽火点点头,将军也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着她走下台去。
最后一件义卖品,是一袭火狐皮袍,品质甚高,堪称罕见之物。余中英特别提高嗓门宣称:“这件义卖品标价10万元,谁要买?”全场顿时哑然,个个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有顷,人群中有一男声大叫:“这袍子,我买了!”人们的目光一致投向发出声音的方位探望。余市长吃惊地叮咛:“这是要付现金的!您把钱带够没有?”随见一个身穿长袍的中年男子,拖着一个涨鼓鼓的麻袋走向主席台。行至台前,并不上去,而是打开袋口,从中掏出一叠叠由银行原封的钞票抛上主席台,赢得掌声雷动。待献金数目清点完,他向余中英耳语几句,并未索取皮袍,便空手退入人群。人们不解其意,议论纷纷。余中英宣布:“买这皮袍的,是太平洋肥皂厂的经理薛云鹏。薛经理遵从他父亲薛坤山老先生之命,现在又将皮袍回捐给冯将军,以便再拿到其他地方去义卖,多增加一份爱国力量!”
话音刚落,全场沸腾,受这样慷慨的爱国义举之感染,如报载:“川剧演员静环、电影明星杨露茜、市府秘书长刘砻潮(刘弄潮)、杜玉珍老太太、陈雪君(丽火)小姐以及那些不知名的爱国人士,群起效法,纷纷再次登台,都各将买得的义卖品一件件回献给冯将军”。热血沸腾的爱国少女丽火,捧着那方以4万元重金购得的精美端砚重新上台,只见她走到冯将军面前,把大端砚捧给将军说:“我再献给国家!”冯将军笑眯眯地接过去,给了她赞许的一瞥,然后高举起端砚,亲自大喊:“谁买这方端砚?”这时场面热烈,人声鼎沸,丽火在民众的欢呼和掌声中退了下去。
说来有趣,当时刘弄潮与丽火的恋爱关系尚未公开,而且献金的感人场面很多,可是报界和冯将军的公开信中,竟都不约而同地同时提到他俩的名字。是巧合,也是天意吧……
义卖后,余中英宣布欢迎民众自由捐献实物。立刻,不少人起而解囊,有捐金条银锭的,有捐家藏珍品的;名媛闺秀捐珠宝、首饰和华服;文人学士捐书画、文物和古董;清寒学生捐钢笔、衣物。人们争先恐后,竟将右侧的台子都挤得倒了下来。
年轻的丽火,被冯将军铿锵的激励和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所震撼,她在以重金购下义卖品后,又毫不犹豫地将那方名贵的端砚回献给了冯将军。这种义举仍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她的爱国之情。在自由捐献实物开始后,她摸摸手袋,已空无一文。蓦地,触到了腕上那一对沉甸甸的金镯。那是母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是她最最珍爱、须臾不离腕间的纪念品。
但见丽火毅然走上主席台,缓缓地从白皙的手臂上退下这对金镯,虔诚而庄重地捧到冯将军面前。将军在短短的时间内,第三次见到这个年轻灵秀而热烈的女孩儿,不禁令他眉峰一挑,一面郑重地接过沉甸甸的手镯,一面连声说:“好!好!你干得好!”突然,冯将军话锋一转,问道:“小姑娘,你干嘛要买那方端砚?你爱写字吗?”丽火告诉他,自己从小便跟着父亲练写颜体楷书。冯将军又高兴又有点惊诧地说:“那你现在能用颜体题个词吗?”丽火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当即爽快地答道:“好啊!”主席台上就备有笔墨,丽火无心顾及台下的热烈,一边研墨,一边思索,马上就来了灵感,挥笔而就:“抗战必须争取胜利,胜利必须节约献金,献金要由节约开始,节约需由女子实行!”寥寥几字,无尽爱国情思。冯将军看了又看,同时挥手示意要大家安静,然后大声朗读起来,引起全场一片欢呼之声。冯将军对少女的义举大加赞赏,他对丽火说:“你后天上午,能到我住的地方来一趟吗?我想和你聊聊。”丽火高兴地答应了。
1月19日,丽火依约到庆云南街冯玉祥将军临时下榻处。刚刚坐定,将军就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他手中拿着一幅水墨画,兴致勃勃地说:“那天,你一个小姑娘家不买别的义卖品,唯独舍得花4万元选购一方端砚,这很令我惊奇。想来你是喜好书法啦?你的热情引起了我的画兴,这是我特为你画的,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丽火惊喜地双手接过画作,只见画面上是一棵绿油油的大白菜,旁题:“雪君女士:大白菜,味甚香,同胞常常吃,一定打过鸭绿江。冯玉祥 三三(1944)、一、一七”。从落款日期可知,这幅画是将军在献金大会当日所作。
大白菜,盛产于我国北方,是北方老百姓最喜爱最实惠的家常蔬菜。将军挥毫而就的这棵生意盎然的大白菜,饱满、质朴,碧翠喜人。不仅反映了他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深厚情谊,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深刻表达出他日夜不忘收复北方领土、争取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
关于这幅画,还有着一段失而复得的曲折。1945年,当丽火离开成都赴重庆与刘弄潮会合时,她完全没有想到,将会在外漂泊35年之后才能重返。所以,许多值得留作纪念的东西,统统留在了家中。当1980年丽火回到成都,见到离散多年的亲人,饱经忧患的二哥陈剑清高兴地对妹妹说道:“我要送你一个惊喜!”他把一本旧书递给丽火,只见里面夹叠着一张宣纸。打开一看,竟是冯玉祥赠给丽火的《大白菜》。
剑清告诉丽火,后因世道变迁,家道中落,很长一段岁月,全家是靠以极低的价格,变卖家藏的古玩字画而度日为生的。他晓得在丽火眼里,冯将军赠送的画作,比家藏的其他名人字画更为珍贵。因为画中不仅有冯将军的期许与赞誉,更有妹妹对国家的热忱,对母亲的追思。所以,细腻的他悄悄将画取下,夹在一本不起眼的书中。后来,他因为历史的误会身陷囹圄,离家数十年。重获自由回到几经搬迁的家,他竟偶然间在床下的一只旧箱中,发现了这本夹着画的旧书。
35年过去了,丽火捧着二哥觅回的这幅画作,喜极而泣,浮想联翩。35年,弹指一挥;35年,磨难漫长。身外之物统统可以丢弃,不死不灭的,唯有不泯的理想与信念;不凋谢不褪色的,只有报国的热忱和爱国的肝胆。丽火把这幅对她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冯玉祥画作,送到荣宝斋精心裱饰,悬于客厅后,冯玉祥将军的女儿,曾看到了她父亲的遗画,亦是百感交集。
当时,丽火捧着这帧寓意深隽的水墨画,面对眼前头戴青布棉帽、身穿青布棉袄和紧扎裤腿的青布棉裤、足蹬青布千层底布棉鞋的慈祥老人,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冯将军朗朗地笑着,拉她坐在身旁,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当他听丽火说起,那对金镯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唯一遗物时,将军深深体会到了那对金镯所包含的深沉份量。他动情地说:“孩子,那你怎么舍得献出这对金镯呢?”
丽火声音哽咽,娓娓地向将军谈道:“母亲的遗物,是我最最珍贵的宝贝,许多年来从不离身。只要戴着它,就好似母亲的手在臂间轻抚,我的确割舍不下。但是,现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迫在旦夕,还有什么能比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更为重要呢?我要把它献给国家,集腋成裘,争取抗战胜利,这是最正当的用途,也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冯将军静静地听着,时而点头叹息,时而插问几句。室内一片静谧,只有一老一小在娓娓细谈,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宁馨。当挂钟当当敲响时,丽火才猛然醒悟,耽搁将军的时间是太久太久了,便歉然告辞。
冯将军送丽火走出客厅,一面伸出温暖有力的手与丽火握别,一面抚拍着她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我非常喜欢青年,青年的前途是无限的,道路是宽广的。可是,你应该记住,要认真选择前进的道路,选定后就勇敢地走下去,一辈子坚定地走下去。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全中国。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丽火郑重地点头,答道:“请将军放心,您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
走到院门,丽火再次依恋地回顾,只见将军还挺立在画廊深处,向她眺望、挥手……
作为成都市政府秘书长的刘弄潮,亲自参与组织筹办的献金大会,造出了空前的轰动效应。而在这种强烈爱国氛围的催化中,他和丽火的爱情,也有了新的进展。
刘弄潮原本只把丽火当作一个美丽、单纯、善良、热情的女孩儿来欣赏,来喜爱。但在献金大会上,他意外而惊喜地看到了一个热烈、独立、智慧、果敢而无私的新的时代女性。这令他在大大的惊诧之中,更笃定了自己的抉择。
对于会见丽火的家人,刘弄潮着实惶惑、发怵。虽然从丽火讲述的故事中,他已对这个书卷气息淳厚的开明家庭有所了解,但想到自己与丽火的年龄差异,想到自己为奔走革命到处漂泊居无定所,且时刻面临危险的处境,以及由于为了朋友千金散尽的慷慨,而使自己两袖清风的经济状况,使他有些难以面对丽火的家人。但是,苍天生就的不言放弃,不肯服输的执着,让他鼓起勇气登门求见。
丽火的父亲,虽身为社会名流,是官场中人,但毕竟是在新思潮启蒙下,接受的是西方、法语教育,是新型文化人,所以行事、品位并不迂腐庸俗。他对年龄、经济等别人很在意的问题,并不太介意,但是对于刘弄潮闹学潮,当教授,坐监牢,有过军旅生涯,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等复杂的社会经历颇感顾虑。
后经成都市市长余中英、省建筑厅厅长陈筑山、陈离等许多人反复做丽火父兄的工作,又通过与刘弄潮的多次长谈,陈渡之、陈剑清父子的顾虑总算消释。他们认为刘弄潮是一个有才识见地、志向高远的青年才俊,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把丽火交付给他,是可以信赖和放心的。这样,在刘弄潮与丽火交往约4年后,丽火征得家庭同意,两人结为夫妇。
1944年4月8日,刘弄潮与丽火在成都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新式婚礼。各界友人千余名参加了朴素清新的新婚茶会。许多报纸报道了婚礼消息,连远在上海等地文化界的朋友,亦纷纷函电致喜。
当时的结婚喜帖,一般是用从市场买的烫金双喜字帖,双方填上姓名等即可。而他们的喜帖,是由刘弄潮亲自设计的,是以粉红色软缎装裱,上面印有爱心和爱神,除写有双方姓名、年龄、籍贯外,特请当时四川的著名书法家、成都市市长余中英亲题:“相敬相爱,永结同心,互助互勉,共济人群”16个字。这设计不仅别具一格,而且16个字的爱情誓言,也确确实实成为他们夫妇终生不渝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写照。
朋友们拍摄了数百幅婚礼照片,皆由好友、作曲家王云阶为每张照片亲笔题词。这几本婚礼相册,为刘弄潮所特别珍惜,在以后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都千方百计珍藏,却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并销毁,给他心灵上造成永不磨灭的创伤。许多名人书赠字画贺喜,有何香凝的猛虎,徐悲鸿的劲竹,郭沫若、于右任等人的条幅。其中,四川省建筑厅厅长陈筑山送的一幅字是:“砻潮流不息,雪君皎若仙”。陈离更是不容分说,将刘弄潮、丽火的新房设在了自己刚建成的新南门外的新园公馆。
在婚礼上,好友王元辉致辞祝贺,除了讲述1941年在青年旅行社帮刘弄潮“相看”丽火的情况,特别对来宾们强调了刘弄潮对择偶条件的苛刻和慎重。他并且声称:“刘弄潮真是守身如玉,可以为他树一座贞节牌坊!”全场为之轰动。直到43年后,92岁的王元辉从海峡那端回来,见到丽火追忆往事时,还在谈论着那场婚礼,重复着当年对刘弄潮的评价:弄潮守身如玉,可树贞节牌坊。
4月8日结婚当晚,刘弄潮送给丽火两件珍贵礼物:一本莫斯科出版的中文版《联共(布)党史》,一首自己写的长诗《敬献曲》。这两件特殊的珍贵礼物,说明他们神圣的爱情,是奠基在革命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表达了刘弄潮对爱情的满意和忠贞,更象征了他们美满而坎坷的一生。
本来他们准备去峨眉山度蜜月,但老朋友王元辉热情邀请这对新婚夫妇,前往他任专员的松潘、茂县一带,沿金沙江游览观光。刘弄潮正想借机沿金沙江两岸,寻访红军长征的情况,便爽快答应。于是,他们沿江西行,经灌县、汶川、茂县直达松潘。金沙江波涛汹涌,咆哮于脚边,那气势摄人心魄。山路狭窄弯曲,崎岖难行,沿途人烟稀少,寥寥几所茅舍,山民也是缺衣少食,穷苦不堪,根本寻觅不到一丝红军经过的痕迹。不过能近距离地与羌族同胞交往,也算不虚此行。
五月端阳,王元辉陪他们到茂县城北50里的白虎山游玩。在白虎山,观赏到开得很茂盛的满架蔷薇,还欣赏了大片种植的富贵牡丹。丽火特别喜欢那里出产的相思红豆。刘弄潮买了一枚镶嵌着红豆的金戒指,为她戴在手上。望着锦绣山川,刘弄潮不禁慨然叹道:“全世界风烟遍地的今天,想不到这里还有这样安静的一片世外桃源。”此行半月有余,尽兴方归。
这短短的半个月,是他们夫妇一生中最轻松、甜蜜、难忘的快乐时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吴再洪,曾用名吴再红,四川新都人,1981年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放弃留校机会申请到核试验基地工作,2004年转业回乡。曾任基地政治部宣传处长、气象总站政委、试验工程技术部气象研究室政委、靶场部气象研究室政委。出版有《采菊东篱下》《为什么要学哲学》等专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再洪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