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毛主席低调探访的“小红楼”,让你在成都遇见“莫斯科”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3-08-18 14:47:06 浏览次数: 【字体:

毛主席低调探访的“小红楼”

让你在成都遇见“莫斯科”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城市记忆。记忆往往需要符号,建筑,作为城市的守望者,一砖一瓦一墙之中,都写着城市发展的轨迹,也呈现着城市的文化气质,它们最终幻化成了城市的符号,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有了一份共同的记忆。

成都东门的府青路立交桥旁,一座红色建筑非常醒目,它的建筑风格一看就是舶来品,这就是成都人口中的“红楼”。这座红楼,刻下了成都东郊的工业记忆,也见证了我们父辈的一代芳华。

195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在东北郊、东南郊、西北郊各设置一个工业发展区,成都东郊被确认为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成都热电厂、成都机车车辆厂、成都量具刃具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在“一五”时期相继上马。

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开始建设,厂房是按苏联1952年援建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时用的图纸,原封不动“克隆”的,于是成都、哈尔滨这一南一北两个城市,各有了一幢一模一样的苏联式红楼。红楼的屋顶呈波浪式边沿,尖顶方柱,厚厚的墙壁,沿袭了苏联建筑的恢弘与大气,也加入了当时红色中国的时代特征。楼一建成,就成为了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还有了成都最漂亮建筑的名号。从一些老照片上,你可以发现,红楼最开始是米黄色的,后来才改成了红色,在那个年代,苏联电影风靡一时,莫斯科的神奇印象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里,拥有苏联式建筑的量具刃具厂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成都莫斯科”。

量具刃具厂主楼后视图和主厂房排列的图片

20世纪80年代的“红楼” (图片来源:方志成华)

成都量具刃具厂建成后,先后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毛泽东主席曾低调探访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

1958年3月5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原本计划到郫县去,在经过成都量具刃具厂时,突然想起朱德委员长的一篇关于量具刃具厂勤俭建厂的报告,于是他临时改变行程,先去量具刃具厂。当时,他穿着件黄色大风衣,戴个大口罩,从小门进厂,同行的,只有省委秘书长和省上几个领导。没有列队仪式,没有欢迎阵仗,也没有谁认出他来。

1958年,毛泽东视察成都量具刃具厂(图片来源:方志成华)

毛主席走进车间后,有人终于认出了他,整个车间都沸腾了。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到主席身边,围成厚厚的人墙。主席笑呵呵地和工人们问好、握手。而毛主席视察时进厂的西侧门,则被命名为“幸福门”,现在东郊记忆里,就有一座仿建的幸福门。

幸福门

量具刃具厂让成都人骄傲的,不仅是这个光荣篇章,还有它取得的各项成就。

当年量具刃具厂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成都工业响当当的招牌。它曾在工具行业中创造过产量第一、出口创汇第一、上缴利税第一、产品质量第一的骄人纪录。这家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还曾是成都市的四大财政支柱之一。当年家里如果有人在量具刃具厂上班,说出去那是特别有面子,厂里的青年工人要耍朋友,可都是自带光环。

成都量具刃具厂生产车间(图片来源:方志成华)

厂里的许多老一代的工人退休后,他们的儿女又继续在厂里上班,成为第二代量具刃具厂工人,他们在老工人手下做学徒。干劲十足,勤学苦练,学成一流的技术员以后,又开始培养新的工人,将手艺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工人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成都工业的飞速发展。

历史的步伐进入21世纪,由于成都市对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等原因,成都量具刃具厂于2006年迁往了新都,而红楼则仍矗立在原地。2007年,红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东郊工业进程的见证被保留了下来,它默默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父辈们的青春与梦想。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