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绿皮火车——扎西随笔

作者:扎 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27 16:11:03 浏览次数: 【字体:

绿皮火车

——扎西随笔

知道绿皮火车,是1981年当兵入伍后第一次出远门乘坐的火车。

记得是10月下旬换的装,换装换得比较彻底,全穿的部队新装。11月初,在麻柳镇上集中,头天晚上,父母包括我都睡不着。父母是激动得睡不着,因那个时候成分刚放开,我家成分因外婆家高(地主)而一直受影响,当时人家就质疑过我的成分能否当兵,好在接兵干部说,空军和海军不行,陆军可以,这才有幸跨入军营。自我以前,祖辈从未离开过大山,也从未有人当兵过,父母自然非常激动。我睡不着,是因为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县城都没去过的人,大山外边到底是啥样,自己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第二天,乡亲们敲锣打鼓送我,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我走了很远,很远……

当天晚上到了县城军供站。吃了饭后,排队上火车,第一次见到火车,也第一次知道这就是绿皮火车。夜晚,火车行进“哐当…哐当…”的车轮与铁轨摩擦和车厢与车厢之间碰撞的声音特别刺耳。当晚,接兵干部在火车上还发了当月的津贴6元,所以一直记得我是从6元津贴开始踏入军营的(到了新兵驻地,我花了两毛钱买了盒牙膏,三角五分钱买了袋洗衣粉,还存了5元钱)。

第二天清晨,在车上吃了早饭,也稀奇车上也能吃饭,可能什么都是第一次吧。最为记忆深刻的是头晚在一个车站停留错车,稀奇车站外边的世界,好奇地问过路的车站工人:“这是哪儿?”那时不像现在普通话这么普遍,电视啊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就连收音机都很少,最能听到的就是乡公社的广播,即便广播员说的也是乡村土话,所以问的话特别土,把人家笑安逸了。这群土包子只听人家笑到说:“还问是哪儿,这是车站,哈哈哈……”当时听到好后悔问这个,现在想来愚蠢的问题,羞辱了我无地自容,但也激发了我。从那时起,立志在部队好好干,今后一定要混出人样来,要让城里人看得起,跨出农门,变成城里人。

这是我第一次乘火车,绿皮火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对绿皮火车一直没有好感,耿耿于怀。

第二次坐绿皮火车,是两年后我考上军校的事了。连队里接到军校录取通知书后,连长迟迟不发给我,弄得我当晚既兴奋和担心:兴奋的是考上军校了,可以变成城里人了,担心的是害怕通知书没到手有变故。直到第二天午饭后,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教了半天才发给我,说晚上给你加个菜庆贺下。我说算了,下午我把汽车票都买了。到达成都火车站时已是晚上了,窗口买票是第二天早晨的火车,在车站因口袋钱儿少,舍不得住宿自己耍了一晚上,有时间才近距离看到绿皮火车,第二次才体会到绿皮火车上能有开水喝有食物卖,一切应有尽有。除了硬坐,还有软坐、软硬卧铺,稀奇火车内的一切,还跑到卧铺车厢耍了一盘,体会到原来人的差别有这么大。那时,你就是有钱,软卧也坐不到。

这次坐火车我是骄傲的、趾高气扬的,甚至还有点自鸣得意,总之,有扬眉吐气的感觉。想想两年时间就改变了自己的身份,不仅跃出了农门,而且还变成了军官,喜悦溢于言表……

之后十多年,绿皮火车伴随我探亲,对绿皮火车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味道是那么的熟悉。再后来,绿皮火车淡出我的生活,换成了速度更快、更舒适的动车,再也没有那种绿皮火车的味道了。

以后每年都挤绿皮火车回家,直到结婚后,渐渐地少了,有了动车,有了私家车后,慢慢地绿皮火车淡出我的视线,再也没见过第一次那个记忆深刻的绿皮火车了。

绿皮火车是我们这个年龄人的一代记忆,也是那个时代发展的记忆,他带我走出大山,走进军营,最后走向社会。现在,我变成城里人了,尽管我现在说话别腔别调的说些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在他们听来特别别扭,但他们不惊讶、不奇怪,听到乡亲们说的土话,我不但不笑话他们,反而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有回忆,特别有那种儿时的念想,就像母亲做的饭菜一样,刺激着我舌尖上的味蕾,勾起我童年的记忆,品味着童年的时光……

作者简介

刘云福,笔名:扎西,1963年生,军队院校毕业。1981年入伍,从军十五载,后转入地方政府机关工作。先后任眉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眉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眉山市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喜爱文学和写作,偶尔发表散文、诗歌。酷爱书法、收藏和传统文化研究。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扎 西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