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百年公馆忆沧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1-13 14:56:00 浏览次数: 【字体:

百年公馆忆沧桑

位于成都市西珠市街的刘存厚公馆,于2011年被列入第一批成都市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名单位,是成都市首批挂牌保护、不得随意拆除的13处历史建筑之一。

刘存厚公馆

虽然这里叫作刘存厚公馆,但实际上并非刘氏所建,其仅为刘存厚人生的暂居地,是刘存厚曾经的寓所而已。事实上在刘存厚之前,这里是德国驻成都领事署所在地。这段历史知之者不多,很少被人忆起或提及,直到2005年才渐渐为人所知。

源起领事署

德国驻成都领事署时期

2005年,一位名叫塔玛拉·魏司的德国女士,为寻找她的祖父弗瑞兹·魏司百年前在中国生活过的住所而来到成都。她带来的大量珍贵的老照片,揭开了刘存厚公馆的另一段历史。

20世纪初,弗瑞兹·魏司(1877-1955年)作为翻译及德国领事,在中国待了18年。1911年,他由德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派驻成都,携妻子海德维希·魏司(1889-1975)沿长江来到中国的巴蜀之地,1911年正式担任德国驻成都领事,但那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魏司虽无法履职,但他和他的夫人还是因喜爱成都的风情,住到1914年才离开。

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所有在中国的德国人被迫撤离,其中当然包括魏司夫妇及他们在此出生的两个女儿。在成都居住期间,魏司夫妇除了处理公事、结交欧洲朋友和举办宴会外,还常到周边游玩,且常去今天汶川的草坡乡和威州镇周围打猎,并以此寓所为“据点”,边游历边拍摄,走遍了巴蜀大地的山山水水。魏司很善于与镇上或者村里的人们聊天,一旁的海德维希也很快学会了中文。他们在锦江的码头边感受城市的经济脉搏,也体会着成都的民俗风物。魏司甚至还在成都创办了一所德国学校,以促进文化交流。

西珠市街德国领事馆 ( 1914年 [德]魏司摄影)

据塔米拉·魏司回忆,晚年的祖母常在她耳边絮语:“我们住的领事馆是座典型的中式花园,简直是个艺术品。小小的假山中穿插着人工洞石和散步的小径。在这些小径的尽头,通常是一个圆形的月门,穿过这道门,你可以看到令人愉悦的景色:一个荷花池和凉亭。在那梦幻般的花园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

刘氏建公馆

刘存厚(1885-1960年),字积之,四川简州(今简阳市)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陆军上将

刘存厚虽参与了辛亥革命,但并没有较高的历史评价。辛亥革命前后,刘存厚一贯反复无常,先归附蔡锷,后投降张勋、段祺瑞等,人们送外号“刘厚脸”。后来,孙中山派革命党人樊孔周到成都进行革命活动,被反动派暗杀于家中,全身中弹数十处。当时,有人推断系刘存厚所为。革命党人义愤填膺,编了一副对联,既是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又是对反动军阀的鞭挞。联云: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

刘存厚在与军阀争夺四川统治权、以及参与军阀混战的过程中,造成了数十年的政局动荡。他的部队在四川也是最旧式军队,一贯拥护北洋军阀。1921年开始斗争失利,因自居督军、扩充军队、倾心北庭、阻挠川省自治等罪名,遭到三军联合进攻,被迫下野,最后于1924年宣布撤销四川督军署,开始穷处川北,做起了十年的地方小军阀,直到1934年红四方面军攻下达县。在他统治达县时几无善政可言,残酷地搜刮人民。除国、省规定的税收外,他还私收税捐,名目繁多,并将田赋改为一年两征,民国22年时,已预征到民国140多年。人民在刘存厚统治下,生活十分痛苦,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刘存厚多次残酷镇压共产党革命活动,对国民党在达县的组织活动,也同样进行压制。

在被蒋介石追究轻弃据点之责、罢免了本兼各职之后,刘存厚结束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生涯,用多年搜刮所得,在成都购置数十亩园林一处,修葺之后,名为“榆园”,闭门隐居16年。如今,被老成都们习惯称为“刘家花园”或“北园”的“榆园”,原貌早已不在。刘存厚公馆花园,大部分已经拆除,成了临时停车场。

刘存厚公馆

而西珠市街的这座公馆,虽冠着刘存厚的大名,却不是其修建的,这座建筑也并不是刘存厚自己所住,而是作为他警卫所住的宿舍。刘存厚选择在北门居住,与其信佛有关。文殊院近在咫尺,方便进香。刘存厚逃往台湾后,刘宅的一部分被拆除,修建了幼儿园、文殊院社区办公用房等建筑。

“观华”青年旅社

刘存厚公馆内部

2003年,新加坡人沈观华和来自日本的妻子植田麻纪走遍成都,被这幢老旧的公馆建筑所吸引。他们决定租下此地,开办一家名叫“观华”的青年旅社。

夫妇二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对宅子进行了小心的装修,沈观华忙着办理营业执照,植田麻纪动手设计,很快就让宅院焕然一新。各种肤色的游客因为喜欢上这里的青砖木窗、檐木瓦顶、透空回廊、荷塘水池、古树蔽日的浓郁中华文化氛围,而在此公馆常住。如今的小楼依然可以看见保存完好的木地板,以及被漆得黝黑的楼梯扶手。一楼走廊上至今还有沈观华夫妻细心绘制的周边地图,以及用不同语言写的各种爱心提示牌。旅社被夫妇二人管理得井然有序、干净舒适,在驴友群体中有口皆碑,甚至闻名海外。最便宜的床位仅需25元,在水池边的躺椅上喝茶、看书、聊天,便可消磨整个下午。夫妻俩陆续投入了近百万,但旅社开办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亏损。有朋友建议,把旅社改成麻将馆,可以多赚钱渡过难关。但观华和植田顶住了压力。在赚钱和实现梦想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刘存厚公馆墙面

“观华”旅社在经营了四年后,这片土地被房地产开发集团买下准备改造,房东不再出租,旅社无奈只好进行搬迁。如今他们离开了成都,去日本京都开旅社,继续自己的青旅梦想。

刘存厚公馆

对于成都而言,公馆是旧成都岁月的历史沉淀。一座跨越百年的公馆,从“私”到“公”,褪去繁华,将百年的历史文化镌刻在每一扇门、每一面墙、每一级台阶上,带给人们穿越时间的体验;而公馆也在历经岁月洗礼后,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何谐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