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早期购书票据见证曾经的书店一条街——成都市祠堂街‖刘祯贵
早期购书票据见证曾经的书店一条街
——成都市祠堂街
刘祯贵
成都市祠堂街,原为满城一东西通道,东口有小东门清代曾叫“喇嘛胡同”,亦名“蒙古胡同”。据传,祠堂街因八旗官兵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为年羹尧建生祠而得名,辛亥革命后将“喇嘛胡同”更名为“祠堂街”。20世纪60年代,祠堂街曾一度更名为“胜利西路二段”。
成都市祠堂街(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更新工程的实施,祠堂街已焕然一新。以“城市更新·场景更欣·消费更兴”为主题的成都城市有机更新消费创领大会暨祠堂街艺术社区开街仪式,于癸卯年金秋9月15日在成都市青羊区祠堂街艺术社区举行。新建成的祠堂街聚焦文化与艺术主题业态,通过百年建筑修缮、历史文化基因挖掘以及创新功能业态植入等升级赋能,让百年老街与现代化城市空间得到有机融合。
对于百年老街祠堂街,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成都曾经的书店一条街。笔者20多年业余时间行走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旧书店、旧书摊期间,不时淘得一些特殊的“碎纸片”——早期购书票据,显示1950年前后众多书局或书店在祠堂街设店销售书籍。此种早期购书票据引起自己的注意与思考,并对祠堂街厚重的历史进行学习、了解,从中得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祠堂街的书店可谓是店挨店,将祠堂街称作成都书店一条街名副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早期购书票据,见证当年的祠堂街,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东方书店、新华日报社等纷纷在此设立分店。
1947年3月8日,胡茂德到祠堂街花费30万元法币购一本信笺的门市发票,发票上方横印“祠堂街华西书局 商务印书馆经理处”,发票边框右边缘竖印“中华书局经理处”,发票边框左边缘竖印“世界书局经理处”,发票边框下方横印“成都祠堂街”“电话九八六”,由此购书发票可见商务印书馆、华西书局、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这些著名书店均曾位于祠堂街。
1947年3月8日胡茂德到祠堂街花费30万元法币购一本信笺的门市发票
1947年8月20日,成都新中国书局门市发票,发票栏下方注明:“总局地址:春熙路北段三十一号”“分局地址:祠堂街三十九号”。据《成都市志·图书出版志》,新中国书局前身为1930年开业于成都的大东书局特约处,1945年改店名为新中国书局,成都解放后改店名为民生书店,1954年恢复新中国书局店名,1955年因业务不佳而歇业。
1947年8月20日成都新中国书局门市发票
1950年7月7日,新华书店成都分店门市发票,发票栏下方注明:“第一门市部:祠堂街二十七号 电话:三三三”。据《成都市志·图书出版志》,新华书店川西分店第一门市部在祠堂街原正中书局成都分局旧址成立。正中书局成都分局成立于1940年8月,书局初址在祠堂街原61号,后迁祠堂街27号。1950年1月,正中书局成都分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市军管会出版处接管。
1950年7月7日新华书店成都分店门市发票
1952年10月3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成都分公司门市售货发票,发票栏下方注明:“第二门市部:祠堂街63号”。据《成都市志·图书出版志》,遵照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总管理委员会管字第一号通告,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成都分公司于1952年元旦由中华书局成都分局、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开明书店成都分店合并组成,下设春熙路门市部、祠堂街门市部。
1952年10月3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成都分公司门市售货发票
1957年6月7日,公私合营成都书店发票,发票上售书章为:“公私合营新川图书公司祠堂街门市部营业专用”。据《成都市志·图书出版志》,1951年12月,由成都复兴书局、东方书社、光明书局、普益协社、广益书局联合组成新川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初址为祠堂街27号,后迁至祠堂街17号。1956年,新川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公私合营成都书店。由此购书发票可见:成都复兴书局、东方书社、光明书局、普益协社、广益书局这些书店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位于祠堂街。
1957年6月7日公私合营成都书店发票
据国民党政府省会警察局调查表、图书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以及四川省图书杂志审查处查禁书刊档卷等相关资料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这12年时间,成都先后开业的各类书店总数为267家,其中开设在全长不到300米祠堂街的书店竟有183家之多,占成都市书店总数68%以上。
祠堂街被称作成都书店一条街当之无愧,早期购书票据也见证了这里厚重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内涵。
更新改造中的祠堂街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祯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