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追忆】马识途对四川出版的深情:你们要多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

来源:读者报 发布时间:2024-04-04 14:59:51 浏览次数: 【字体:

马识途对四川出版的深情

你们要多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

何 建

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

3月28日晚,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去世。不久前,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0岁生日。在生日这天,他曾写下一首自寿诗,其中写道:“壮岁同许孺子牛,老来自诩识途马。”

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大作家,马老著有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等,《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曾被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百岁之后,马老依然笔耕不辍,105岁出版《夜谭续记》,107岁出版《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魂系中华——马识途书法展作品选》和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英国著名出版人汤姆·麦奇勒说过:“在我看来,出版业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与作者的关系以及对他们作品的编辑。”的确,作家和出版社的关系就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彼此成就,双向奔赴。马老也不例外,他不仅以作者身份与出版人倾力打造精品佳作,而且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上分管文艺和出版,对出版业,尤其是四川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丹枫:马老说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昨晚我一夜未眠,心里一直很乱。马老的去世令人痛心万分。”几乎每年生日,四川省关工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朱丹枫都会与马老的好友、著名作家李致等亲友们聚会,“打平伙”、吃简餐,费用均摊,清茶一杯、品诗赏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丹枫眼泛泪光哽咽着说:“马老既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又是我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他的人品、人格魅力都是我非常敬仰和敬重的,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可撼动的。”

马老和亲友们合影(第二排右三为朱丹枫)

谈及马老与四川出版的故事,朱丹枫激动地表示“实在是太多、太多”。朱丹枫介绍说:“记得有一次我们‘打平伙’的时候,马老拉着我的手说,你看,我、你、李致,我们三个人都曾经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工作过,也都分管文艺和出版,所以,我提议我们三代宣传部副部长合个影哈。”

朱丹枫曾担任四川出版主力军——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与马老的交往尤为密切。“一次,在跟马老交流完出版工作后,我说我们企业想创办一份内部的工作刊物,它的作用除了出版行业信息的反映,工作的指导推进,以及出版发行的趋势和动态,还有就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心得、体会在上面有所体现。马老听完介绍后,连声说‘好’,并说,这是记录你们企业历史很重要的一个阵地。我接着就请马老题写刊物的刊头。马老回答说‘没问题’,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问刊物的名字,我说叫《新华观潮》,他听后一字一字问清楚后,还拿起桌上的笔在一张白纸上记了下来,并嘱咐说,等我写好了就通知你来取。没过多久,马老便让我去他家拿题好的刊名。当时我第一眼看到题字,就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个‘观’字,左边的两个圆圈就像是两只眼睛。对此,马老专门给我解释说,观,就是观大事,就要看得清楚,就要聚焦,我写得有点像甲骨文,这两只眼睛,古体上有此写法。他还说,这样是不是更接近你们企业创办《新华观潮》的想法,是否符合你们的要求,这需要你们斟酌。我连忙说,马老,非常感谢,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同时马老也再次谈到了出版,他说,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其中四川出版不仅是出版了我的作品,也为全国出版作出了重大贡献。”朱丹枫解释道,这主要是指李致。改革开放时期,李致先后任四川省出版局副局长兼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出版总社社长等职。20世纪80年代,一套名为《走向未来》的丛书横空出世,震动了思想界、读书界,被誉为是“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启蒙丛书”。这套丛书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出版的图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外文译作和原创著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至1988年公开出版印行,一共出书74种。同时,马老还告诉朱丹枫,你在省委宣传部分管出版的时候抓了很多好书,比如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让兰辉告诉世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说到这里,马老语重心长地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你们要多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何为喜闻乐见?那就是一些大众出版的读物,接地气,接近群众真正需要,并让读者有更多的选择。”

说到题字,由新华文轩针对细分市场建立的国学主题书店“格致书馆”,四个字的店名也是由马老在103岁时亲笔题写。2018年“格致书馆”开馆时,马老还为书馆揭牌。“格致书馆继承了成都古籍书店的文化精神,就是继承巴蜀的文化精神,也就是继承中国的文化精神。”马老高度评价了格致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并呼吁大家都来看古籍、买古籍。

《马识途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现场

到今天,很多人仍记得2018年103岁高龄的马老携带自己的最新作品——《马识途文集》(共18卷)亮相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的“四川省全民阅读重要主题项目活动——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18年第3期《马识途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场景。消息一出,引起轰动。鲜为人知的是,这《马识途文集》出版的背后与朱丹枫的努力息息相关。“10余年前,我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工作时分管文艺和出版,拜访马老时,正式提出:这些年来,您新作不断,文坛反响强烈,您看能否将新作精选后以2005年版的《马识途文集》(12卷)为蓝本再版,省委宣传部立项,仍然交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没想到,马老欣然应允。编选中,我们敬重马老,他也尊重我们,气氛融洽和谐,意见建议都在协商解决,每次去见马老,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书稿、放大镜,签字笔,马老的指导和团队的努力,使编辑工作很顺利。2018年版的《马识途文集》较原版增添了6卷,总计18卷,703万字,皇皇巨著,洋洋大观。”朱丹枫仍清楚地记得马老在看到书后的那些感人的话语,“当时马老表示,没想到两度与癌症抗争后,还能活到104岁,还能见到文集的出版,还能出席首发式,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和欣慰。我在104岁的高龄仍然坚持创作,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尤其是和癌症进行两度斗争后,我更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张庆宁:我因文学认识熟悉马老,因理想信念感佩他职业革命者的高尚坚忍

提到《马识途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也有很多话想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庆宁也是一脸悲痛。她说:“我因文学认识熟悉马老,因理想信念感佩他职业革命者的高尚坚忍,一直都清晰地记得他说的:‘我们努力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有深入了解过马老,不知道马姐(马老之女马万梅)讲的童年故事,就不能深刻体会马老这一生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马老受聘为四川文艺出版社名誉社长。与马老多年的交往中,让张庆宁记忆尤为深刻的便是《马识途文集》的出版。据张庆宁介绍,四川文艺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马识途文集》(共18卷)收录了马识途的《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没有硝烟的战线》《沧桑十年》等代表作,搜集详尽,以长篇小说为主,兼及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回忆录等,不仅向读者展示出马识途的文学魅力,还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永不泯灭的革命意志。“此外,《找红军》《在地下》《没有硝烟的战线》等单行本也深受读者欢迎。”

《马识途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第二排左二为张庆宁,左四为朱丹枫

忆及《马识途文集》的出版,张庆宁激动地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我曾经戏言:‘出套《马识途文集》,把马老家的门槛都踏破了!’从最初体例的确定到最后每卷照片的选定,从马家在成都指挥街的宿舍到金牛区的居所,从四川省图书馆《马识途文集》新书发布会到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北京发布会暨书法展,历时三年,无数次的沟通交流,我和马老成了非常好的忘年交,马老说他最喜欢《马识途文集》的平装本,对图片、装帧等都点了赞,所以马老特意将这套书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很多人去他家拍照都能入镜。”

作为《马识途文集》的总策划,张庆宁首先提到《毛泽东诗词读解》:“马老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在表现一位作家对毛泽东诗词的专业文学性鉴赏的同时,还充分体现了马老身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特征。马老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以及艰难岁月中永不泯灭的革命意志感同身受,有着强烈的共鸣。我想,这种迸溅着激情的同志知音式解读,一般后来者是很难企及的。”

与朱丹枫一样,张庆宁对马老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敬仰和敬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张庆宁谈到了马万梅跟她聊天时聊到的一件小往事。“马姐他们小时候其实过得很苦。后来马老在成都工作后,马姐他们穿的依然是补丁衣服。有一次,他们一家子去大剧院看戏,当时马老和妻子是有配车的,但马老却告诉几个孩子:你们不能乘坐这汽车,你们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所以,马姐他们只能自行前往剧院。结果到了剧院门口,却被拦了下来,虽然他们也有戏票,但穿着却十分简朴,仍然是补丁衣服,于是被怀疑戏票来源的真实性。幸好此时马老来到了,这才解了围。”张庆宁凝重地说,“这种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态度,正是马老一生革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给我鼓舞与鞭策。”

蔡林君:从马老身上看见“精神灯塔”

深受马老的精神鼓舞和鞭策的不只是朱丹枫和张庆宁,还有《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的责编、四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蔡林君。“在我多年的编辑生涯中,马老是一位对自己有着最大影响的作者,也是一位最为敬重的老者之一。做完甲骨文图书,我变得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行动就是拜大师学书法,工作上也更加关注策划和编辑传统文化方面的选题。从开始为马老做甲骨文一书,已经快三年多了,但是我时常会想起马老,想起编辑图书充实而艰辛的过程,心底油然涌起一种温暖,涌起一种不断激励自己向上的温暖力量。他在写书和改稿中表现出来的精益求精、虚怀若谷、家国情怀、乐观豁达等精神和人格魅力,犹如灯塔给我指导与指引、给我照亮与宽慰,好似一面镜子给我鼓舞与鞭策、给我激励与提醒。”蔡林君坦言,“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的口头禅就是‘学习马老精神’……”

3月28日晚,正在加班工作的蔡林君突然收到马老离开的消息,当时,“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怎么会?这么突然。我当时仍然怀着忐忑不安侥幸心理询问朋友,希望这消息是假的。但打通电话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是真的,确实是真的。如梦,似梦,却非梦。后来我赶到殡仪馆,瞻仰完马老的仪容,他像睡着了一样,慈祥安宁地躺在那里。我内心深处悲痛不堪,却至痛无泪。一晚毫无睡意,今夜注定无眠。给马老做甲骨文一书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马老的音容相貌,宛如在眼前。马老的离世,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巨匠,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爱、可敬可佩的长者,我们万分悲痛。马老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征途上接续奋斗,为人民多出书出好书,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恍惚间,蔡林君又看到了每天坚持拿着放大镜读书看报写字的马老,时光仿若在这时变得无比听话驻足不前……

来源:读者报

作者: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 建

来源: 读者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