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口述历史】赤水在呼唤‖徐柏生

作者:口述:徐柏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19 16:24:00 浏览次数: 【字体:

赤水在呼唤

徐柏生

193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往年还是寒气袭人的时节,这时已百鸟争鸣、春暖花开了。

一天,我正在后山洼里砍柴。突然,我的好伙伴徐东成从村里跑来,极其兴奋地对我说:“生伢仔,红军到镇龙山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

我很早就听人说过,红军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是为穷人办好事的。我们这些泡在苦水中的穷孩子,多么想念红军,盼望红军啊!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东成赶场到了镇龙山。刚到镇口,就看到墙上刚刷上的醒目标语:“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街道上,很多人凑在一起议论着红军。我们也凑在人堆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说:“……我可是活了60多岁的人啦,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呵!红军在镇龙山、石夹口、太平渡打财主,分田地,开仓济贫,对穷苦人家可真关心啊!”他越讲越带劲,大家越听越入神。我心里更加热爱、敬佩红军。

从镇龙山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遇到十一坝村柿柄树给红军挑东西的徐泽民,他给我们讲了许多红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动人故事,并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到处工农来欢迎,指挥员战斗员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我们听后很受鼓舞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一天,刚过晌午,国民党的飞机在吴家岭一带盘旋了几圈,轮番扫射和投炸弹。大家都猜测是红军来了。没多久,红军果然进村了。我们终于盼到了红军。最先进村的是十来个雄赳赳的小伙子,清一色的灰布制服,戴着八角有遮檐的帽子,上缀一颗红布五星,衣领上缀一对红布领章,脚上穿草鞋,腿上绷着裹腿,肩上挎着步枪,子弹袋横缠腰间,好一副英武气概。他们一进村,就笑眯眯地走过来给我们打招呼:“老乡,你们受惊了。”

我们虽然想红军,盼红军,但红军真的来到面前,又不敢接近。

“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专门打国民党反动派,为穷人做事的。”

“是为穷人做事的!”我们不约而同地惊奇地应了一句。

“我们听说这里的乡亲们受国民党和地主老财的压迫很重,乡亲们受苦了。我们就是来打这些国民党和地主老财的,我们的大部队马上就到,保证老乡们不受任何损失。”说完,便和我们握手,到村里村外查看地形去了。傍晚,红军的大部队就进村了,长长一大队,足有几百号人,乡亲们站在村口,有的拍手欢迎,有的点头称好,红军中还有穿老百姓衣服的,但个个精神焕发,边走边向群众微笑招手致意。他们来到村里休息,好奇的群众立刻把他们围了起来,很多战士坐在地上就和我们攀谈开了。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就挤了许多层,一个挂着驳壳枪的红军见人多了,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讲起话来:“乡亲们,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前几天,我们在贵州遵义地区又打了大胜仗,消灭敌军周浑元近两个师,王家烈八个团。为了进一步调动敌军,毛主席又决定三渡赤水,再入四川寻机歼敌……只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受苦的老百姓才能分田地,有好日子过,才能不受剥削,欢迎乡亲们参加红军”。

人群有些骚动,纷纷议论着这些新鲜名词:共产党、毛主席、参军、打国民党……听说打垮了国民党,穷人就会有好日子过,我心里动了一下。等那个人讲完了话,我就挤上前去,抱着他的胳膊,激动地说:“我要参军。”背驳壳枪的红军深情地看着我,然后轻轻拍我的肩膀:“欢迎你啊,小弟弟,但是你年龄还小啊!”我说不小了,都快15岁了。那人哈哈笑了起来,“部队每天要走100多里,翻山越岭,你这么小,受得了吗?”我说:“能,我就是在这山上长大的,上山打柴,来回几十里,光着脚,刺都不怕,快收下我吧,我什么苦都能吃,我不愿再受地主老财的气了。”我的话里已有哭声了。“小弟弟,别急,你先回去吧,红军下次来,一定把你带去。”说完,就组织部队休息去了。

我呆呆地站在石头旁,一动没动,看着人群渐渐移动,我顺手拿起一根树枝抽打着。我家祖祖辈辈靠种本村财主徐九羔子的田,累死累活也还不清徐九羔子花样翻新的阎王债,我9岁那年就开始给徐九羔子放牛、砍柴,寒冬腊月,没穿过一双鞋子,实在没办法,就把脚放在牛身上或牛腿上取暖。一次,地主婆嫌我柴砍得少,便抽出一根柴棒,打在我的额头上,顿时头破血流……每当想到这些,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入夜,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在烘烤衣服,谈论着一天行军的见闻,有的把脚垫得高高的,侧躺着休息。我看到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红军,就轻轻坐在他的身旁,听他的口音,就知道他是本地人,我试探着问他:“喂,你是哪的人啊?”他看我问得那么认真,便开玩笑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镇龙山。”

我一听可高兴了,心里非常羡慕,问他是怎样参加红军的。

原来,他叫王小山,也是个不满15岁的孩子,红军一渡赤水到了镇龙山,小山一心想参加红军,可红军就是不收。实在没有办法,他就在红军离开镇龙山时悄悄跟在队伍后面,一直跟到赤水河边,就这样参加了红军。我听了心里很钦佩,自己也暗暗拿定了主意。

这时,又过来一些红军战士,大家围坐在一起。

“同志们”,又是那位挂驳壳枪的红军说话了。“刚才我转了几家,这里的老百姓受地主的剥削很重,强烈要求打土豪,分田地,经支部申请,团里批准,明天留下四班负责开徐九羔子的粮仓,并把一部分长矛大刀发给农民,建立农民武装,然后到镇龙山跟大部队。”

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的战士站起来说:“指导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啊,原来他是个指导员,这时我才借着篝火,仔细瞧他。宽宽的脸庞,粗黑的眉毛,说话干脆利索,刚劲有力。

第二天一早,部队就出发了。老百姓站在道路两旁,流着眼泪送别红军,这时,有些群众扛着刀枪棍棒来要求参军,当时就收下了20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没让去的又费了好大的劲才劝说回来,可是当部队往镇龙山走的时候,还有许多群众跟在队伍后边。

我拿了一根木棍,与红军并行,抄小路往镇龙山赶去。猛回头,忽然看到小伙伴东成一闪一闪地追来了,后面还隐隐约约有几个移动的黑点。

到了镇龙山,满街都是红军。不一会,经过我村的红军队伍就过来了,小山见了我特别高兴,非要拉我到他家看看,我因为心里有事,便约他去见指导员。这时,指导员正来到我们面前,我拉着他,刚喊一声“指导员……”,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部队把各村跟来的群众集中在一起,经过挑选,清点人数,已近百人,便成立红一军团二师新兵连。第二天,部队从镇龙山出发,经扎山坝、石夹口,一日行程到太平渡,沿途都有群众担着茶水,慰问红军,在人多的地方,就有红军停下来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又有许多群众跟在我们队伍后面,准备过赤水河时,红二师的新兵已增到140多人。

太平渡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红军在当地群众心里扎下了根,在一处板壁上曾留下这样一幅标语:

脚踩黔军牵川军,能打善走是红军。

拖垮累死“中央军”,最后胜利属我们。

到太平渡的当晚,红二师开始渡河了,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站在岸上,流着眼泪目送红军战士渡河,一边挥动着火把,一边高喊,“你们要回来呵!”当最后一批红军登上木筏,有的老乡竟号啕大哭起来。

“老乡们,我们会回来的。”我们站在木筏上向群众招手。

“你们——快——点——回——来——啊!”隔着波涛翻滚的赤水河,群众还在悲切地嘱咐。我们边走边回头,也都发自内心地呼喊着:“我们——一定——会——回——来——的。”那洪亮的声音,激起万里波涛,滚动在赤水河上,传得很远,很远……

红军虽然离开了,但红军的革命精神,红军的胜利喜讯,一直鼓舞着这里的人民群众,鼓舞着他们在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赤水河(图源:新华社)

口述者

徐柏生,1921年出生于古蔺县鱼化地区,1935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航空兵23师政委、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兰州军区工程部顾问等职,1997年病逝。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徐柏生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