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蒋德均 罗红 ‖ 李庄的分量: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重镇(二)

作者:蒋德均 罗红 来源:宜宾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28 15:09:42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庄的分量: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重镇(二)

蒋德均 罗红

李庄在中国抗战史上的独特性

抗日战争时期,李庄镇以一纸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而迎来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人类体质研究所筹备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十余家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迁驻。从此,李庄大师云集,学子奔赴,使这个不足3000人的弹丸之地,新增人口12000余人。知名专家学者李济、傅斯年、陶孟和、董作宾、吴定良、李方桂、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刘敦桢、周均时、丁文渊等人,也由此在李庄生活、工作,有的长达6年之久。其他著名学者如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金岳霖等也到访李庄。一批外国著名的学者也先后访问李庄,如李约瑟、费正清、费慰梅、李约瑟、捷因、史图博、狄克锡、魏特等。据不完全统计,李庄现拥有抗战文化遗迹多达50余处。

李庄向同济大学发出的十六字电文(图片来源:李庄往忆)

6年间,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四川小镇为学者们安置了一张张平静的书桌,给战时的中国人文科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养分。李庄也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成为“抗战后方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更成为当时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重镇。李庄从此闻名天下,即使是海外来函,只要写上“中国李庄”便可准确递达。

据史料显示,当时成全“同大迁川”这一壮举的关键人物是李庄的罗南陔先生。罗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属国民党中的左派,也是李庄较早具有现代知识的开明绅士。罗家在李庄是个有威望的大族,罗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和五儿媳妇,还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抗战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中央研究院还都南京时,罗南陔为逯钦立罗筱蕖、李光涛张素萱两对夫妇饯行合影。左起一排逯钦立、罗筱蕖、罗南陔、邓玉函(罗南陔妻)、张素萱、李光涛(图片来自网络)

据资料记载,1939年前后,全国各个车站、码头挤满了拥向大后方逃难的人们,其中也包括许多人文科学巨擘。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兼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等人心急如焚,他们开始酝酿把史语所、社会所、人体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科研机构从昆明迁到四川的事宜。

1940年8月,四川宜宾中元造纸厂厂长钱子宁意外地收到母校同济大学寄来的一封求助信函。和傅斯年一样,同济大学也在焦急地四处寻找可以安放一张课桌的新校址。钱子宁曾就读于同济大学,他义不容辞地为母校奔忙起来。钱的行动引起罗南陔的注意。罗南陔约请代理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惠及李庄的社会名流来共同商议。商议会上,凭着自己在地方上的威望和权力,罗终于说服了大家接受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李庄。于是,李庄的士绅们公推罗南陔草拟了一份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16字电文,掷地有声。一个仅有3000人的四川江边小镇,开始接纳12000多名外省籍的文化名流和莘莘学子们。

档案资料记载,迎接搬迁队伍到达李庄的日期是1940年10月13日。那天上午,当这些远道而来的先生和学生们疲惫的脚步一踏上这个古镇的青石板路,就立马感受到小镇大胸怀和当地民众巨大的热情。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李庄,一夜之间陡增这么多外来人,在当时环境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李庄有“九宫十八庙”之说。为了待客,镇上把所有庙宇祠堂大院全部腾空,改建成大学学府和科研机构:神仙菩萨纷纷让位于学者教授和青年学生;中央博物院连同数千箱珍贵文物搬进了张家祠,祖师殿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课堂,东岳庙安置了同济大学工学院,面积最大的禹王宫成了同济大学的校本部……

当时内迁李庄的名人大师中,有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他的夫人诗人兼学者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是随历史语言研究所一同内迁李庄的,在李庄艰难地生活了6年,居住旧址位于李庄镇西约1公里外的上坝村月亮田。

梁思成一家与亲友在李庄,右一为梁思成,左三为林徽因(图片来源:《发现李庄》,岱峻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梁思成在李庄的日子,除了研究李庄的古建筑,还跑到重庆、乐山、宜宾、眉山等研究古墓、古塔、古民居。当时,梁思成脊背有伤,他穿着钢背心,走路不方便,下乡时,就由弟子搀扶。他的两个徒弟,一人负责绘图,一人协助走路。

文化学者岱峻在《发现李庄》一书,还透露了当年在李庄生活、工作的学者专家们的“爱恨悲欢”与矛盾冲突,颇为有趣。比如中国考古学开创人李济与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等人在李庄的矛盾冲突,比如当时在外来者中,有德日学派(同济大学)和英美学派(史语所、社会所等)的学术分歧。比如在中研院内部,本有师生之谊的陶孟和与傅斯年却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扬言;还有吴定良苦心孤诣筹备多年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终成泡影……这些显示人性丰富性的各种矛盾,最终服从于全民抗战这个大背景。大家又彼此妥协、沟通、融合,朝着一个大的目标艰难前行。岱峻说,李济后来还是很感激傅斯年的,他曾坦诚地说,“我是因受傅斯年之聘主持殷墟发掘而得以施展抱负的。如果没有傅斯年的帮助,自己在考古学方面的成绩肯定要小得多。”

李庄抗战文化遗迹主要集中在小镇的顺河街一带。这里,张家祠、东岳庙、梁林旧居文物保护单位内,主要陈列了抗战时期的书籍、照片、文章以及一批珍贵的实物等。

张家祠堂,是一座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现在是“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图文资料记载,抗战初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转运到李庄,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当年血腥战火中,辗转几千公里南迁李庄的中央博物院的一万箱文物,居然没有丢失一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图片来自网络)

1942年秋,李济、梁思成、林徽因和民族学创始人马长寿、东巴文学者李霖灿以及夏鼐、向达、王世镶等学者,还在李庄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文物展览。

1942年5月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也在这里举行,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还在慧光寺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

为纪念同济与李庄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谊,2006年,同济大学与宜宾市在李庄古镇上河街东岳庙原同济大学工学院前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了纪念碑。其碑文由同济大学中文系俞大翔教授撰写:

李庄同济纪念广场(图片来自网络)

民国未筹,同济先创。悬壶于黄浦,泛舟在海上。壶中民生久,舟边社稷长。八一三,炮声响,倭寇暴爢,儒祖惊殇。江尾狼烟虎火,学馆断瓦残墙。别吴淞,越浙赣,渡桂滇,归李庄。豪情飞四野,战歌动五乡;蓬车开新路,绷带挽危亡。十六字电文,春催繁蕊枝枝笑;数千名学子,客来八方户户忙。宝殿旋古意,白鹤雕奇窗。水环山静,福地仙乡。银刀剖案,众生侘惶;眉锁迷尘,心塑金刚。我有科学克痹症,侬靠勤苦供命粮。吴语柔,德文香,川音如酒诉衷肠。禹王宫中雷雨沸,东岳庙里机声琅。桂轮江涛动天外,留芬茶浪醉书乡。学研医工理法,建筑文化后方!海外来宾家家串,龙门阵里夸炎黄。狼蹄独山裂,羊街军号响;帆樯猎猎破日吟,凯歌阵阵通天唱。若同济,英长在;如李庄,国不亡。斗转满甲,星移海沧。伟哉同济,同心同德同舟楫,彤彤辉辉;济人济事济天下,济济翔翔!大哉李庄,李桃花信年年风,庄田果实处处香。有诗曰: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金沙金,黄浦黄,奔流不息长江长。百年同济遨四海,新侪一新学界,古镇万古流芳!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蒋德均 罗红 ‖ 李庄的分量: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重镇(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罗红(宜宾学院)

来源: 宜宾学院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